遠離四種執著 - 第二句 若執著世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二句

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接下來解釋第二句:「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這兩句是說我們為了要遠離痛苦與痛苦之因,並達到涅槃境界,我們必須放棄對三界輪迴的執著,此三界是指慾界、色界和無色界。

  想要脫離輪迴進入涅槃,必須放棄對三界的執著。若要瞭解為何必須放棄對三界的執著,則先需了解世間輪迴的過患。若想了解輪迴過患以求產生出離心,則須先了解此世間的本質。如果我們深入思考輪迴的本質,我們會發現,它被三種苦所包圍:苦苦、壞苦和行苦。

「苦苦」簡言之是指下三道(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牲道)之苦;若我們如實思考生於此三道將會如何?必將使我們不寒而慄。想像這三道所帶來的恐懼已難消受,更遑論實地居於此三道,那所受的痛苦更是無以倫比。再說,一旦生此三道,若業報未盡,將無法藉由死亡而得以脫離苦海。我們若如實思維這三道中的苦,便可使我們產生迫切感,而盡力不去作會招致生於下三道的惡業。

  札巴蔣稱試問我們,為何不仔細地去找尋遠離惡業之方法,甚至我們卻反而在長養抵達那裡的業因呢,故我們所需要的不只是聽聞與徹底了解此三道,更重要的是實際生起強烈的出離心,這個出離心要大到能使我們由衷的厭惡引生下三道的行為,故應約束好自己不去製造引生第一種苦(苦苦)的行為。

接下來是第二種苦──壞苦,這種苦主要是折磨上三道的眾生,札巴蔣稱說欲思壞苦的意義,可以先觀察諸有情無常的本質。凡誕生於上三道的有情,即或天神、天使或梵天,或更具威力的宇宙之王,他們雖統治這個現象界,但將來也可能轉生下三道,也可能會被不同種類的生物所驅使、拘禁。即使如日、月的神靈,未來也會失去光明,而轉生於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處。故知他們現在的境遇並無永恆性。一旦事過境遷,終將褪去光華,繁華光榮由指縫間流逝。即或是一個因佛陀經論而深信諸法無常的人,若無真實禪修以超越輪迴,那也都將在時間之流中消逝。

札巴蔣稱說如果我們對深究諸法無常有困難,那可花一些時間觀察人類的情況?觀察那些曾經富裕之人,而今變成窮困人家。那些曾經孔武有力之人,現在變成虛弱不堪。我們自己,以前曾經擁有很多,現在卻所剩無幾;以前是大家族,現在卻所剩無幾人。看看那些曾是僕役如雲,為眾人所欽慕者,如今卻孤單而無人理會。如此觀察,我們就很容易明瞭人世間並無永恆性。一旦獲得也就可能失去,諸法無常的例子不勝枚舉。沒有人可不受此諸法無常的本質所影響,我們所擁有的,都只是短暫存在,最後都將消逝得無影無蹤。

  職是之故,我們應禪觀諸法無常的本性,當我們遭逢各種境遇時,皆不應受它束縛,而應學習放下它且順其自然,不要執著於任何事物,這是對治壞苦的簡要方法。

影響人類最多的是行苦,所有事物皆有條件性,但我們常不了解,而使自己受永遠作不完的事所苦,姑且不論我們有否由其中得到真正滿足,我們早已受害於無盡的忙碌追逐。

  讓我們略略思考事情作不完之苦,我們內心被許多等待要做的事所盤據。不論所投注的心力多少,都是無窮無盡的,事情永遠做不完。但當我們毅然決定不做那些事時,事情似乎就完結了。我們不應該只為了使自己忙碌而被迫去做事。唯有我們體會到不能由多作事中得到滿足,且不論有多少人在我們生命中出現,也都無法真正讓我們滿足。因為如果我們生命中有很多人,那就會有許多人為的問題需要處理,但處理了也並不能真正使我們快樂;反之若生命中只有少數人時,那您又似乎顯得失落;因此無論多人或少人,都沒有真實解決生命中的問題。

  這跟財富的擁有是一樣的,不管你是否擁有大量財富或非常貧窮,這些都不重要。並沒有人因為財富變多而變得真正快樂;富人和窮人一樣受苦。一旦擁有財富,就會衍生另一些不同於窮人的煩惱問題,所以他的痛苦總量還是一樣多。既然讓生命中有很多人及很多事,並不必然保證能獲得快樂,那我們為什麼要做無止盡的投入呢?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生命不就失落於預備中,而將結束於究竟的浪費。因此當死期來臨時,我們仍將只是在預備工作的階段。而我們又不得不離開活著的工作,以進入“死亡”的工作中,結果原先的準備工作,也只是帶領我們達到下個新生命而已。

當新生命開始時,我們將再次受縛於無止盡的忙碌。那些在前世所做的事絕沒有為我們帶來任何真正的滿足,而在我們另一個新生命之中,我們又得重新作它,這些又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滿足,至於說想藉此獲得開悟解脫,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將是多麼悲哀的事啊。

札巴蔣稱提醒我們,必須去除所有無止盡的活動,人世間的所有活動並不能為我們帶來解脫。我們為何不暫停一下,仔細思考我們所有活動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我們必須出離於對各種活動的執著,假如我們不能對各種活動劃上句點,那這些活動不會自動停止。唯有了解我們活動的空洞與無意義,甚且使我們遭受更多的痛苦,才有可能使我們真正的出離。眾生無法了解這一點,那是多麼的可憐啊!他們積極地使用自己的身、口、意,去做那些無法累積任何善業的活動,實在是可悲啊。

以上是詮釋第二句:「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若人能了解世間活動之徒勞無益,不能帶來絕對的喜樂,他就學到了出離心,而使自己不落入世間,不去作一些只能帶來痛苦之事。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