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登多杰 【金剛乘詞彙解說】中陰:

圖登多杰



【金剛乘詞彙解說】中陰:亦譯中有,通常指死亡與來生之間的狀態。但事實上總共有六種中陰:生活、睡眠、禪定、死亡、實相與來生等中陰。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教授



金剛乘的常用詞彙——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教授



編輯:菩提法燈



參考資料:《無雲晴空》



灌頂 梵文"Abhisheka阿比薛卡",藏文"wang旺"。在此儀式中,上師把本尊的壇城介紹給學子,允許他觀修此本尊法。除了灌頂外,我們還需口傳(藏文lung),以及實修上的指導(thri),這樣金剛乘的修行才能更具效益。



阿底峽(九八二~一O五四) 是印度超戒寺佛學院的一位學者兼大禪師。經藏王多次邀請入藏傳揚佛法後,他終於允諾成行,並把餘生貢獻在那裡。他的學生種敦巴是噶當巴傳承的創始者。



中陰 亦譯中有,通常指死亡與來生之間的狀態。但事實上總共有六種中陰:生活、睡眠、禪定、死亡、實相與來生等中陰。



菩提心 一種為利眾生而求開悟的發心,又分相對與究竟二菩提心。相對菩提心包含為了他人福祉而求開悟的願力,以及將此願力帶入六度解脫的實際修行;究竟菩提心則是空性與慈悲不二的了悟。



菩薩 一個為了眾生的福祉從不厭疲或退轉的人。狹義來講,它指慈悲完全開展,已悟入空性的眾生;廣義地說,則是任何已受菩薩戒,並誓言為利眾生願成佛的人。



混沌心 此指住於阿賴耶心的另一個面向,也就是第七意識,它是迷惑以及我執的根源。



空行母 在行者尋求智慧的過程,空行母代表一種幫助推動的力量。她們顯現祥和、半怒以及忿怒尊的形相;有些空行母本身是本尊,有些則是各種保護法教和行者的能量(氣),也有根本無益於眾生的空行母。



法界 現象界、諸法實相。



證悟 它也指成佛。"佛"的藏文是由兩個音節組成的"桑給",顯示了成佛的兩個特點。 "桑"代表"淨化無於",也就是完全消除了一切障礙,包括睡眠中的無明;而"給"則是"完全彰顯",指的是一切功德與智慧完全地開展。證悟與成佛,代表一種完全清淨和智慧的狀態。



岡波巴四法 由岡波巴所寫的一個短文:

   願心向佛法

   願循道精進

   願道淨惑

   願惑成智



大鵬金翅鳥 一種古代印度神話中的鳥,它由蛋孵出後,馬上長大為成鳥,因此也像徵覺悟的境界。



自他交換 藏文"東練",一種源自噶當派的禪修方法,觀想將自己的一切功德美善施與眾生,自己則承當他們的苦痛罪業,目的旨在馴心,以及發展菩提心。



上師相應法又稱"上師瑜伽",是一種禪修法門,藉此了悟自心與師心以及究竟實相(成覺)是無二無別的。



轉世藏文"祖古" 指藉由精神上的證悟,已有能力為了眾生自由自在地在世間化現的人。



《解脫莊嚴寶鬘》 岡波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噶舉上師經常使用的法本,藉此教導大乘的道次第。



噶當巴 由阿底峽尊者的學生所傳下的一個教派,雖然它未被延續下來成為一個主要教派,但它的法教早已融入藏密的四大教派之中了。



噶瑪巴 噶舉傳承的精神領導,他也是諸佛菩薩事業的化現,此點由名字本身即可看出,因為"噶瑪"(中譯"羯磨")意指"業"或"事業"。第一世噶瑪巴杜松淺巴(一一一O--一一九三)是岡波巴的主要弟子,在他圓寂之前留下了一封信,清楚地指出他下一世轉世的地點等等:依此描述,第二世的噶瑪巴·噶瑪巴希(一二O六-一二八三)自然地降生成為第一世噶瑪巴的轉世--他是西藏歷史上第一位被正式承認的轉世。從那時起,噶舉傳承便由噶瑪巴傳襲了下來,歷代噶瑪巴也都留下有關下一世轉世的清楚指示。



三身 法身是成覺本身,它是心以及空性的本質,屬自利的;報身輿化身則由於悲憫眾生而做的化現,屬利他的。像金剛薩埵這樣的報身佛,菩薩才能直接接觸得到;而化現為人身的釋迦佛屬化身佛,不具特別證悟者均能看到。三身一體稱為"法界體性身"。



〈遷波噶舉傳承祈請文〉 它是一個大手印的濃縮本,由第六世大寶法王的弟子蔣培桑波所寫--他同時也是第七世大寶法王的老師。



中觀 由佛陀所傳關於空性以及諸法究竟實相的哲理,後來由印度的大成就者如龍樹、法稱等所註釋,並成為金剛乘的佛學理論基礎。



大圓滿 梵文"瑪哈阿底",藏文"卓千",與噶舉傳承的大手印相似,最主要由寧瑪派所傳。在談到根與果,它們是一樣的,唯一不同在於法道輿修行的方法。



大手印 梵文"瑪哈穆卓",藏文"恰嘉千波",一個實相的"大印"或"大象徵",分為根、道、果--根大手印談到心的本質與正知見,道大手印則是大手印的實修與應用,而果大手印便是心性的證悟。



〈大手印祈請文〉 為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傑所寫的一個有關心性的祈請文。



瑪哈悉達 大成就者。一位已得出世與入世二成就的金剛乘行者。



瑪哈班智達 印度人給予高度成就者的一個頭銜。



梅紀巴 又稱梅紀,公元第十一世紀的大成就者。瑪爾巴由他接受了大手印的法教。



曼達 它有三個意義--1、諸佛菩薩的壇城;2、充滿珍貴寶物的宇宙,在獻曼達時,我們藉著觀想將它供養給諸佛菩薩;3、圓盤上置一個像徵性的宇宙。



加行 修習大手印的前行。又分四共加行與四加行,前者包括:人身難得、無常、業力和輪迴是苦;後者則包括;皈依發心、金剛薩埵、獻曼達和上師相應法。



止修九法 在註解裡,止修之道寫在九點裡:安住、恆住、再住、正住、自律、止息、完全止息、一心不亂、均勻止息。指導精要則將五種止息的發展過程,以五種象喻描述成五個階段:瀑布、隘道的山洪、寬廣慢流的河流、寧靜的海洋,以及秘寶的明燈。



波羅蜜 六波羅蜜,或曰六種度脫的法門,是大乘的精要。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修與般若;依某些其他的教法,另有四種波羅蜜,它們是善巧、願力、力量和智慧。



善巧之道 雖然二乘均包涵了證悟的善巧方法,但由於金剛乘豐富的具力、修行方法,更因此被稱為"善巧之道"。在金剛乘裡,作觀的禪修是為"善巧道",而無作觀的禪修稱為"解脫道",這中間有所分別。



般若 即第六波羅蜜多,乃超越的智慧。唯有籍由般若智慧,前五度才能成為解脫的工具。波羅蜜多就是了悟實相是超越,是離於空、有二邊的,由於此等了悟將導致證覺,因此波羅蜜多常被稱為"諸佛之母",以佛母為像徵。



緣覺或獨覺佛 他們一心想解脫輪迴而達涅槃,有以下幾項特點:厭離輪迴、欲入涅槃、少慈悲心、自負我慢、事師秘密、渴望獨居。他們的法道主要是關修十二因緣法。



實相 有相對與究竟二實相。一切諸法皆基於因緣之生滅,是為相對實相;而一切諸法皆空,無緣執的萬法本性,是為究竟實相。



仁波切 本意為"珍寶",引喻為"寶上師",為藏人對證悟上師的恭稱。



薩迦班智達(一一八一--一二五一) 貢噶嘉真的尊稱,他是薩迦傳承一位非常重要的祖師。



<七支供養文>  一個累積功德的祈願文,包函:禮敬諸佛、廣作供養、懺悔淨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普皆迴向。



聲聞佛 這些即一心期望解脫輪迴而達涅槃境界的,有以下幾項特點:厭離輪迴、欲入涅槃、較少慈悲。他們的法道是觀修四聖諦與其十六行相。



五蘊 蘊就是我們經驗覺受的積集,它們是色、受、想、行、識。只要我們一天未悟,便一天相信它們是真實的;但只要我們關照它,便會發現在五蘊(或任何一蘊)之內或外均找不到一個自我。



如來藏 佛性,每位眾生本來具足的成佛種子。



經教 佛陀的教法大致分為經教和密續。經教函括一切小乘和大乘的教法,而密續則指金剛乘的教法。



三根本 上師、本尊、護法,是金剛乘除了三寶外要皈依的對象。上師是加持和啟發的根本,可讓我們了悟心性。本尊是成就根本。雖然只有證悟的菩薩才能接觸到法身微細的化現--報身,但在金剛乘,則被當為禪觀的對象。被做為觀修的本尊,具體的表現出行者的證悟本質。護法也是報身,他們是事業之根本,在成佛道上保護行者免遭障礙。本尊與護法在本質上與上師是合一不分的。



生起與圓滿次第 在金剛乘的善巧之道,禪修分為兩個次第。生起次第是穩固觀想,而圓滿次第則是將觀想化空融入自身。



金剛鈴與杵 金剛乘的兩個重要法器。金剛杵持右手,象徵金剛不壞性以及慈悲;而鈴常持左手,代表無上智慧。



金剛薩埵 化身佛,代表證悟的清淨力量。



戒律 有三種戒--內、外和秘密。外戒是一種紀律,籍此避免造惡傷及他人,它被稱為別解脫戒,總共七至八條戒文,僧俗二眾均有;內戒是菩薩戒;秘密戒則是金剛乘的三昧耶戒。



瑜伽士與瑜伽女 指修持金剛乘的男女行者,尤指已達成就者。



三乘 "乘"本意指"車乘",被使用在佛教的法道上。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以及菩薩乘,前二者屬小乘,其特點是行者只尋求自己的解脫;菩薩乘是所謂的大乘,它籍著慈悲與智慧,為了利益眾生一心尋求開悟,因此責任較諸小乘的為大。大成又分為經教與密教,兩者的成佛目標一絲不差,不過在密教裡,行者在培養慈悲智慧,以及轉化不淨為清淨的善巧上,有更多具效益的法門。金剛乘或真言乘為密教的同義字。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