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法門,內容是什麼? 詠給明珠仁波切

禪修法門,內容是什麼?

詠給明珠仁波切



問:對於[關於科學家與佛教徒心靈差別的研究]會議的貢獻是什麼?



明珠仁波切:是屬於佛教徒的貢獻的那部分,我受尊聖的達賴喇嘛指派,應理查大衛博士的邀請,做不同法門的禪修,大衛博士的團隊和他們的實驗,是會議前在威斯康辛麥迪生大學進行的。



「法門」雜誌問:所以,仁波切,您就是科學家在會議最後一天提到的那位不可思議的受試者。我們得到消息,在很多年前,尊聖的達賴喇嘛,花了兩天的時間參觀大衛博士的實驗室。之後,他送了八位最有成就的佛法禪修者到這個實驗室,讓實驗者測量他們的腦波(EEG)和核磁共震腦斷層掃瞄(MRI)。參與實驗的佛法修持者,是接受藏傳佛教寧瑪與噶舉傳承的僧眾,估計他們都有一萬小時到五萬小時,大約十五年到四十年的禪修經驗。能否請仁波切慈悲的告訴我們,科學家們在會議中所提到的禪修法門,內容是什麼?



明珠仁波切:實際上,我被要求做四種不同的禪修法:(1)「無緣悲心」的禪修,(2)觀想本尊,(3)「止」(奢摩他)的禪修,以及 (4)「無所緣」的禪修。

每一個段落,大約禪修十五分鐘。



「法門」雜誌:很高興知道,仁波切在實驗裏不只做了一種禪修。請您為我們解釋,您被科學家邀請所做的這些禪修,它們的意義是什麼?



明珠仁波切:就像第一世卡盧仁波切所說的《明覺心:悲心與慈心》,加上愛心,就構成了大乘佛法的基本教義,這個基礎,不是在自我滿足的框架裏,而是轉向他人,祈願所有眾生都能平安快樂,不論是人類或非人類,也不論是朋友或敵人。悲心有三種:(1)緣眾生而生悲心(「生緣悲」)是第一種,是當我們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時,所生起的悲心。這種悲心的生起,會讓我們竭盡所能的做一切事,來幫助這些受苦的人。這是當我們體悟到他人的痛、苦時,所生起的。這種類型的悲心,是我們見到眾生的痛苦,再也不能夠無動於衷,因此我們發願盡己所能的減緩他們的苦痛。(2)緣事實而生(「法緣悲」) 的悲心,是我們真正經驗到無明力量時;我們真正瞭解到眾生是如何在製造他們自己的痛苦時,所生起的悲心。當我們看到他人多麼想要離苦得樂,卻不知道該如何去除苦因、造作樂因,於是他們造作了更多的苦因,渾然不知如何培養樂因,因此我們生起了悲心,即屬此類。(3)無所緣悲(「無緣悲」),或者是說悲心不依外緣而生,保持在沒有主體、沒有客體、沒有意圖的三輪體空裏。這是偉大諸佛菩薩的究竟悲心,此悲心需要了悟空性。「自」、「他」不再有任何的參照點,這種悲心是自然的、任運的。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