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頂的意義是什麼? ~節錄自堪欽慈誠羅

灌頂的意義是什麼?

~節錄自堪欽慈誠羅珠《金剛上師與灌頂》、《密乘十四條根本戒》~



很多居士,包括漢地的出家人,都不懂灌頂是什麼。有些人認為:灌頂後,修行上會有很大的進步,很快就會成就。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開許,灌頂後就可以看許多以前不能看的經書。需要澄清的是,灌頂後馬上成佛,對目前一般人的根機來說,是不可能的。曾經有一些這樣的人,但他們都是利根之人。對一般人來講,不要說馬上成佛,甚至在灌頂後能否立刻看到進步,都是不一定的。



現在在很多地方,灌頂極其風靡盛行,無論國內國外都是如此。只要何處有灌頂,就會招來許多欣然而至的信眾。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灌頂之時卻往往沒有強調密乘戒,接受灌頂者也從未考慮過在灌頂之後還需要付出什麼的問題。雖然灌頂有不可思議的重大意義,但是,如果在草率地接受灌頂後,不嚴格護持戒律,就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所以,灌頂的結果也是有利有害的。因此,講聞密乘戒至關重要。



那麼,灌頂到底是什麼呢?灌頂就是一個高層次的授戒。比如授比丘戒、比丘尼戒時有一個儀軌,授菩薩戒時也有一個儀軌;同樣,授灌頂時也有儀軌。更確切地說,受灌頂就是受密乘戒。如我們去受大幻化網灌頂,幻化網有五條根本戒,十條支分戒。我們首先要看,能否做到這些戒律的要求,如果目前能夠做到,就去接受這個灌頂;如果根本無法做到,就不能去受。否則,灌頂後會犯戒的。凡是灌頂都是授密乘戒,只是戒條各不一樣,有多有少。這些戒律中,有一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經過開許,總有代替的方法;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也有我們做不到的。所以,首先要了解灌頂的那些戒條,若覺得能夠接受,才可以去受灌頂,這樣才是如法的。



若灌頂時根本不知灌頂就是授戒,而且上師們也沒有告知。這樣懵懵懂懂的,灌頂三、四年後還是不懂。以後看到密乘戒的法本時,才發現兩件事:或是根本就沒有得到密乘戒;或是密乘戒早就破了。這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沒有好好考慮;二是授灌頂的人沒有介紹。律經裡講,如果給某人授比丘戒或比丘尼戒,必須先要清楚地告訴他,從今以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佛說,假如拿一把非常銳利的刀交給屠夫,讓他去殺生,這肯定有很大的罪過;但是,這個罪過卻不及,為一個人傳戒而不給他介紹戒條的罪過大!授戒不是很好嗎?灌頂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會有罪過呢?



因為,如果他真正得到了灌頂,卻因上師沒有傳講戒律而犯了密乘戒,那麼他豈不是要墮金剛地獄嗎?這個灌頂對他,到底是利益還是傷害呢?當然,這是上師的責任,不是我們的責任。然而一旦破戒,即使責任不在我們,但受害者卻是我們。所以,接受灌頂前,首先必須知道灌頂就是授密乘戒。雖然得了灌頂後,可以被開許看密乘的書,而且可以逐漸地、間接地增長一些智慧,減少一些罪業,但灌頂主要是授戒。



所以,首先無論在接受什麼灌頂之前,都應當對與所接受的灌頂相應的戒律了了於心,反覆權衡掂量,看自己是否能守護,如果有困難,就應考慮是否該知難而退。目前在漢地存在的嚴重問題就是,不但在灌頂之前不去瞭解灌頂的要求,在灌頂之後也不去過問。灌頂的目的,無非是令眾生前往好的方向,這樣做的結果,不但可能使自己枉費心機,而且有可能使灌頂的危害遠遠大於其利益。因為,如果對密乘戒一竅不通,就極可能失犯密乘戒,如果失犯密乘戒而不知懺悔,其後果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的。



另外,很多人都認為:金剛上師在灌頂時,自己到那個地方坐一坐,聽一聽,吃一些發下來的加持品,再將佛像擱在頭上,這樣就得到灌頂。很多人都有這種看法,實際上不是這樣。



是否得到灌頂要考慮三個因素:第一、灌頂的人是否具備金剛上師的條件;第二、受灌者是否有接受灌頂的資格;第三、金剛上師灌頂時的方法是否正確。這三方面有一個欠缺了,我們就沒有得到灌頂。如果要接受灌頂,就需要觀察這三方面的條件是否俱足。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