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與死亡的忠告 - 中陰教法(二)

臨終與死亡的忠告 - 中陰教法(二)

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日期:2007 年 4 月 17,18 日

地點:香港

記得在我十歲的時候,有人請頂果欽哲仁波切去為一個亡者祈禱。法王帶著我去,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死人。各位都知道,在西藏的傳統裏,我們為死去的人念誦《西藏度亡經──中陰聞教得度(the Book of the Liberation through Hearing)》,一遍又一遍快速地念誦。

法王當時就是這麼做,他沒有念誦很久的時間。然後他對我說:‘你留下來,我要走了。’彷彿為了安慰我似的,他又說:‘不用再念經了,睡吧。’他走了之後,我試著表現很勇敢。當然那個時候沒有電,只有酥油燈。當夜越來越深時,酥油燈的油也逐漸燒完,火焰變得很大,影子晃來晃去。隔天早晨法王問我:‘昨晚怕不怕?’我想我騙了他。

然後他說:‘嗯,很好!你應該比較害怕活人才對!’我想,在許多佛教國家裏都有陪伴亡者的傳統,但這很難被接受。多年之後,我的堂(表)兄弟病逝于一間不丹的醫院,當時我也在那裏。他因為無法吸氣而死亡,只能不斷把氣呼出去,那幅景象困擾我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你們是否記得那艘俄羅斯潛艇被困的事?大約有四十名船員溺斃,這也在我腦裏纏繞好幾個月。告訴各位這些是因為討論死亡這件事真的很重要,你們不要忽略它。尤其是我們當中一些人,像我自己,都已經走在生命的下坡。從現在起,我們多少已經過了生命的巔峰時期。

現在我們要討論細節部分。對於許多佛教上師,尤其是那些崇高的、已經證悟的上師,語言是非常模糊的。對這些偉大的上師來說,我們流利的英式英文、中文或其他語言,比起呢喃的兒語相差無幾。可是我們別無選擇,我們當然需要用語言來溝通。對於一個受過訓練的修行者,對於他們的聽覺來說,生與死沒有絲毫差別。舉一個好的例子,在英文中,goodbye 這個字有特定的意涵,不丹語或藏文裏就沒有這個詞,中文有 goodbye 嗎?我想他們會說‘請慢走’。所以,人類語言的運用差別很大。

這可不是小事,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詮釋語意是很重要的議題。在某些文化裏,某個字眼可能很粗魯,但在別的文化這個字可能就可以被接受。我來分析一下,譬如英文裏的‘注意(attention)’,‘請注意’的‘注意’,在古典的印度文,譬如梵文裏,他們有不同的說法,他們會說‘給我你的?本性’、‘給我你的悲心’之類的話。

如果你是英國人,當我說‘你眼睛裏有污泥(here’s mud in your eyes)’,你懂我在說什麼〈譯:比喻‘看走眼了’〉;或‘打斷你的腿(break your legs)’,是乾杯時祝彼此好運的意思。對修行者而言,生與死的差異並不那麼大。我們為生而歡呼:‘噢!一個新誕生的寶寶!’對於崇高的上師也許是:‘噢!就要死了!’語言的詮釋各不相同。

藏文裏‘中陰’一詞,相信你們已經聽過上千次,這可不是美國牛仔褲的品牌 GAP!它真正的意思是‘間隔’。‘間隔’這個詞其實是眾多模糊語彙中的一個,但它是非常有力量的一個。對某些人來說,‘中陰’算是重要的。‘中陰’到底是什麼意思?‘二者之間’、‘間隔’的意思。我說‘中陰’是個模糊語彙是因為根本沒有‘這’或‘那’。‘間隔’的意思應該是在二者之間,但事實上根本沒有這二者的存在。然而我們有‘間隔’這種概念,而這是解釋中陰狀態、解釋死亡與臨終狀態的一個好方法。我舉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我們進行‘毗婆舍那’觀的修行時,我們理應住於現在,住于過去與未來之間。這多麼諷刺、多麼愚蠢!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到臨,究竟何謂‘現在’?住于現在,住於當下,這種說法多麼模糊卻又如此有力!所以我們要來討論這個‘間隔’。

為了討論的方便,我們必須假設有開始與結束這兩個端點,以便呈現出間隔。從佛教的觀點,我們正在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中陰。不同于一般認為中陰發生在死亡之後,我們說每一件事都是中陰。所以你會問:‘好,如果每一件事都是中陰,那麼這個間隔的始末兩端是什麼?’別忘記,它們只是為了討論的方便。從佛性到證悟,這之間的每件事都是中陰。

生存中陰

共有六種中陰。為了更精確地理解,我們將中陰區分為六個階段,六種不同的中陰。六種不同的中陰也表示我必須提出六種不同的起點與終點。

第一種中陰是‘生成中陰’(譯:或‘生處中陰’),或者稱為‘生存中陰’──從出生到死亡。有個關鍵點你們必須記住:所有中陰裏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是‘不確定性’,這是中陰真正的感受。出生於世,尚未死亡,你們現在就正處於生存中陰。我們所有的人都完全處於不確定狀態,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以為我們知道,我們僅有一點道理就說出:‘如果吃太多四川菜,胃就會出問題。’我們有諸如此類的推測。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推測就像天氣預報,尤其是像倫敦的天氣預報。真正準確的天氣預報應該每一秒鐘都在更新,每一時刻都在更新。‘現在雲層正在聚集,現在太陽出來了?’,應該要像這樣,否則你無法準確預測。所以在倫敦,你需要內穿比基尼,外加褲襪,披上厚外套,再帶雨衣、雨傘和防曬乳,每一個都必須穿戴上。不過這是從前的情況,現在不同了,因為氣候已經改變。

如果看看我們的生活,不論去到哪里,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實際上什麼都需要,需要車子,需要飛機,需要所有東西。為什麼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所有這些東西?因為‘不確定性’。我們以為我們可以使生活確定,譬如確認機位。或者你在某人的手指上套上一圈金屬,在愚蠢昏睡的法官面前簽字,然後你結婚了;這些都有助於確定。當然還要在上帝的眼前承諾,上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保單。凡此種種都源於不確定性。所以中陰裏很重要的一個面向、元素、部分,就是不確定性。

中陰有一個特質是‘漂泊性’。中陰裏的眾生如同風中羽毛,沒有掌控力,風從哪里來,羽毛就往哪里飛。看看我們,我們就是那羽毛,而大部分佛教徒把這個風稱為‘業風’。正當你坐上香港上海銀行總裁的位子時,認識一位元住在玻利維亞的靈性伴侶,她因為簽證問題無法到香港,來自玻利維亞的業風正吹向你。業風如此強勁,甚至我們日常生活裏業風都非常強。早上時候女朋友的心情還不錯,到了晚上就無緣無故變差了,多危險啊!

中陰另一個特質對人類尤其特別,我們稱它為‘忙碌性’。我們必須忙碌,即使我們抱怨,我們也必須一直很忙碌。如果不忙,你就是沒用的人。像螞蟻一樣,我們必須很忙碌,我們害怕不夠忙。而且,我們還有一種貧乏的心態,我們總覺得擁有的不夠,還可以擁有更多。在《中陰聞教得度(Bardo Thodrol)》這本大書中,對於中陰有許多描述。總而言之,這就是我們所稱的‘生存中陰’。

我給予這個教授的整個目的是要告訴各位應該如何看待‘中陰’。很簡單,你只需要知道:第一,你身處在生存中陰裏;第二,你就像一根羽毛;第三,來自玻利維亞的業風。

這些你都應該記住。你有這些狀況,但並不是將來你才會碰到它們,你現在就有;這樣的認知我們稱為覺知。其實,只要知道到你有這些狀況,這就可以作為靈性的道路。不過人類喜歡儀式,所以為了強調這些情況,我們採取各種方式,供養香燭、禪坐冥思、穴居山洞、念誦咒語等。當然,這些都會有幫助。

睡夢中陰

談到‘睡夢中陰’,我必須再次建立兩個端點。從你入睡到醒來的這段時間,我們稱為‘睡夢中陰’。很多密乘佛教徒很喜歡睡夢中陰,因為它有點類似死亡,它是短暫的死亡,但同時你還享有每日清晨再次醒來的奢侈。尤其是金剛乘佛教徒,他們喜歡睡夢中陰是因為夢中擁有生存中陰裏所擁有的一切。

你擁有在生存中陰所擁有的類似關係,你夢見朋友、親戚、仇人,這些都發生在夢裏,所以夢並非全然陌生。但同時有點奇怪的是,生存中陰裏無法做的事卻能在睡夢中陰裏實現,像是飛翔、從高樓墜落也還活著。這種死亡在密乘佛法修行者中確實引發許多興趣。

睡夢中陰裏也一樣有剛才所談到的不確定性,甚至有更多不確定性。在生存中陰裏,我們像是一根羽毛;在睡夢中陰,我們甚至比一根羽毛還要輕。你在香港睡覺卻能夢見自己身處紐約,這可真是迅速!睡夢中陰也有許多不確定性,更糟糕的是,你有可能夢見提著一只用超級名模娜歐蜜的人皮所做成的袋子!

密乘佛教裏有一個詳細的夢瑜伽修行,它就像是練體操。如果你是業餘選手,卻在滿是大石頭的地方練習,這很危險;但如果底下有一張很大的網,那麼你就能夠很放心、很有信心地練習,因為即使不小心掉下去也不會摔斷腿。同樣地,在夢中,你可以做任何事,可以跳也可以飛,基本上你都很安全。

夢中修行的精要和生存中陰一樣,當你作夢時,知道這只是一場夢。這有點兒困難,但經過練習是可以做到的。沒練習過的人從高樓墜落會很害怕,即使知道不會發生什麼事也還是會感到害怕,那就成了惡夢。稍事練習過的人從高樓墜落,也許一開始沒有覺察,但到中間時他記起這是一場夢,接著他就會想要飛或試做各種事。因此,作夢時覺知這只是一場夢,就是睡夢中陰修行的精要。

生存中陰與睡夢中陰息息相關。各位都知道,我們常夢見白天發生的事。所以一位生存中陰的修行者會嘗試影響睡夢中陰,並且在睡夢中陰裏嘗試影響生存中陰。

第三種和第四種中陰有許多人討論:臨終中陰及其以後的中陰。我們明天將會使用一本書來討論它們,那是蓮師和他的佛母依喜措嘉之間的對話。她向蓮師問了一些與中陰相關的問題,並把它們紀錄下來。她非常特別。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