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寶樹

【一切福德不可不作】

佛陀說: 福德不

【一切福德不可不作】 佛陀說: 福德不

一切福德不可不作 佛陀說: 福德不可以不積累 (西藏大昭寺覺臥佛貼金) 白話《賢愚因緣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國中有一位長者,其家大富,財寶無數。家中生了一個男兒,全身金色。長者十分高興,便舉辦施捨大會,邀請多位相師占卜吉凶。諸位相師抱著小兒細細觀察,見他有奇特相好,喜不自勝,因此起名為修越耶提婆(漢語「金天」)。 這孩子的福德,極為純厚。降生那天,家中自然出現一...

[法王 達賴喇嘛 開示]

每當憤怒即將

[法王 達賴喇嘛 開示] 每當憤怒即將

[法王 達賴喇嘛 開示] 每當憤怒即將爆發之際,你可以訓練自己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憤怒的對象。 任何可能引發你憤怒情緒的人或情境,基本上都是有關聯性的。 從某種角度來看,它讓你生氣,但若由其他觀點審視,你可能會發現其中自有美意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上師就是你的修持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上師就是你的修持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上師就是你的修持] 精神修行的上師不只是一個教師而已,其本身就是一個教法。 很多人以為精神修行的上師只是一個老師。例如偉大的聖者阿底峽尊者從印度到西藏的時候,完全沒有帶其他人,只帶了一個印度隨從。這個印度人的唯一工作是去惹怒他,讓他不高興。阿底峽尊者一直在修持忍辱,但是西藏人都比較謙卑,不會讓他不高興,於是帶著這個印度人讓他可以修持忍辱。在這個狀況之下,那個印度人可以說...

[尋求佛法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尋求佛法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尋求佛法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此時此刻,在座的都會說自己是佛教徒,其實我們只是身為佛教徒,卻並非是真正的修行者。就算有人想了解佛教,也只是想知道而已。他們只想知道什麼是證悟、什麼是空性,因為它們聽起來不錯,富有邏輯,有時似乎又充滿幻想。尤其是金剛乘——想想自己能多兩隻手,或許可以做事更快,似乎很不錯。但我認為,這些人是在學習佛法,而非求證佛法。當然,學習佛法是重要的,但我們必須求證佛法,...

[梭巴仁波切開示 累積功德]

文殊諭示

[梭巴仁波切開示 累積功德] 文殊諭示

[梭巴仁波切開示 累積功德] 文殊諭示宗喀巴大師離開寺院,隱居起來, 專修菩提心,視上師為佛,禪修菩提道,淨障集資。    不在這些上面下功夫, 即使你修一百年,也悟不了道。 光是想要進步,無濟於事。    必須造下(相應的)因, 其中之一便是累積功德。   

[梭巴仁波切 開示]

當你想像手中有一

[梭巴仁波切 開示] 當你想像手中有一

[梭巴仁波切 開示] 當你想像手中有一百萬元時, 你是如此珍惜它。 然後,當你發現它只是一種幻覺時, 就會發現你手中沒什麼好珍惜的。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 我們如珍寶般貪著它,但它並不存在,只是一種幻覺。   

[頂果親哲仁波切 開示]

貪慾、嗔恨、

[頂果親哲仁波切 開示] 貪慾、嗔恨、

[頂果親哲仁波切 開示] 貪慾、嗔恨、無知、疑忌、傲慢(即貪、嗔、痴、疑、慢),這五毒常控制了我們的心。 例如,我們看到仇恨將人們推向自相殘殺,而國家相互開戰。一旦我們不能控制我們的情緒,它們就會支配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淨下心來分析它,並探究它的本質,它們將會消失無蹤,就像巨大的暴風中的雲那般不能掌握,從暴風的外面來看是壯闊美麗,但仔細去透析它,卻是無法感觸及掌握的。 其實,這些只有在我們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