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仁波切的文章列表如下,共3032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分別心 身為一個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分別心 身為一個金剛乘行者,最重要的是「淨觀」(sacred outlook)。小乘行者最重要的是「不傷害別人」;大乘行者最重要的是「不傷害別人,又幫助別人」;金剛乘行者最重要的是「淨觀」。人 們都很懶惰,他們去傷害別人、不幫助別人,也根本就把別人都看成是糟糕的:唉唷,這個人有個大鼻子、那個人有個長鼻子、短鼻子,看到的都是糟糕的外表;或 是,他真笨、她很漂亮,像這些,都是以...

請問: 您與孩子們在一起和與成年人在一起


 

請問: 您與孩子們在一起和與成年人在一起感覺有什麼不同嗎?人成年後最可能的損失是什麼?怎麼避免?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開示: 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批判”的那種能力。很悲傷,成年人失去了這個能力。事實上,在禪定的教授裡,需要我們達到那種境界,不批判的境界。因為當你不批判的時候,你是最開心、最快樂的。一切都只是玩具、遊戲,只是一種展現。我們可能失去了那個能力。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開示 世間八法】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開示 世間八法 節錄 人間是劇場   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期待,而不是出於無造作的真誠。缺乏真誠時,我們會變得非常軟弱,我們可能成為自己跟別人期待的犧牲品。   佛經總是起始於阿難說:“如是我聞……”這相當重要,告訴我們許多事情。阿難記錄下佛陀的一切話語,卻未曾宣稱這些教授來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表明他只是在複述從釋迦牟尼佛那兒聽聞到的話。   時至今日,人人都想當原創者...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心靈修持 超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心靈修持 超越我們一切的概念 真誠地想要修持佛法的願心,並非出於對自我快樂的欲求,也不是希望被人認為是個“好人”,當然更不是想要讓自己不快樂,或成為一個“壞人”。真正想要修持佛法的願望,來自於達到證悟的渴望。 大致而言,人類都傾向於跟隨大眾所接受的規範,並以溫和、有禮、受尊敬的態度來融入社會。矛盾的是,這也是大多數人想像修行之人應有的舉止。若有佛法修行者被發現其行為...

你若觀無常,你對生命的焦慮不安就會減少,


 

你若觀無常,你對生命的焦慮不安就會減少,你便能開始修善。何謂“無常”? 榮華富貴的結局常是財寶散盡;興建締造的結局常是毀亡;相聚的結局常是分離;生之結局則為死亡,一切皆悉無常。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開示

菩薩心智慧心 _ 頂果欽哲仁波切 不要


 

菩薩心智慧心 _ 頂果欽哲仁波切 不要忘記上師,時時向他祈求。 不要隨順妄念,時時觀照自心。 不要忘記死亡,時時謹守戒律。 不要忘記有情,時時迴向功德 。 佛陀的教義,目的是要我們主宰個人的心。 假如你主宰了心,你也能主宰身與語,你及他人的苦難就能結束 。 但是,你若讓心充滿了消極的妄念,那麼無論你做了多完美的善行,或者你說了許多良善的話語,你還是遠離正途。 主宰心,是要全然恆久不變的注意你...

宗薩欽哲仁波切 修行開示小語 像我們


 

宗薩欽哲仁波切 修行開示小語 像我們這種菩薩,也就是受了菩薩戒的菩薩,在我們修道的過程裡面呢,在目前我們的狀況裡,最安全的一個修道的方法就是願菩提心。龍欽巴有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叫《龍欽七寶》,其中有一個叫“口訣寶”。他說: 在我們現在的程度,根本談不上去幫助別人。 但是至少我們要有意願去幫助別人, 因為我們現在有這樣的意願, 至少能夠幫助我們不去傷害別人。 龍欽巴的化身,等於他的轉...

問:我想請教仁波切有關“隨緣”的問題:我


 

問:我想請教仁波切有關“隨緣”的問題:我們在放生的過程中,常會碰到有人捕魚。有的師兄說這是個人的因果,要隨緣處理,隨緣是不是就不該做任何努力了? 宗親欽哲仁波切說:恩….隨緣。這一點我不確定。因為如果我們只要隨緣,那又何必修行呢?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改變操縱因緣。我所謂的操縱是指削弱不好的業力,甚至可能的話讓它消失,同時試著增加並種下好的因緣。所以真的不是只是隨緣而已。我想隨緣的概念是受了印度教的...

【金剛上師咒(蓮師心咒)的意義 索甲仁波


 

金剛上師咒(蓮師心咒)的意義 索甲仁波切 選自〈西藏生死書〉 金剛上師咒 (蓮師心咒): 嗡啊吽 邊雜 咕嚕 貝瑪 悉地吽 Om Ah Hung Benza Guru Pema Siddhi Hung 以敦珠仁波切和頂果欽哲仁波切的解說為基礎,來探討它的意義。 『唵阿吽』 唵阿吽(OM AH HUM)有外、內、「密」三義。不過,在這三個層次上唵代表身,阿代表語,吽代表意。它們代表一切諸佛...

【頂果欽哲仁波切 開示 如何生起為度眾


 

頂果欽哲仁波切 開示 如何生起為度眾生願成佛的願菩提心? 首先,請觀世音菩薩作為你的見證人,見證你為度眾生願成佛的決心。然後,盡力克服那種只願幫助與你親近的人而拋棄不喜歡的人的錯誤觀念。克服這種錯誤觀念的一個有效方法是不要忘記,無量劫來每個眾生都毫無例外地曾經是你的父母,你的這些宿世父母,甚至連最小的昆蟲都唯求快樂不願受苦,但他們不知道惡業導致痛苦,善業帶來幸福。當你想到那些陷入無助的痛苦中的...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