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行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641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

冤親債主現前、災禍預警的十三個預兆 地


 

冤親債主現前、災禍預警的十三個預兆 地藏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即在明示業力威力龐大,有時甚至修持任何法門時都被會障礙住,難以動彈。 (業力的意思就是你從過去到現在做人時所造下的種種罪惡。) 一、什麼是冤親債主? 在今生前世或長久以來,我們與眾生有了不同的牽纏和糾葛關係。有的是互為彼此的關心、照顧、幫助而形成的善緣。有的...

【上師答問】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 問


 

上師答問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 問: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什麼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痛苦煩惱? 答:痛苦源於無明。 無明指對人、事、物的錯誤認識。就人而言,認為有一個獨立、恆一存在的“我”,繼而對這個“我”生起執著,然後對“我的”生起執著。就事物而言,認為有獨立、絕對、固有存在的事物。這樣的見地之所以錯誤,是因為它與人、事、物的真實狀態相反。世間萬象皆依緣起,隨條件的聚合、變化而生成、變化、壞失,...

漸行漸遠的悔過之心 作者:達堪布 現


 

漸行漸遠的悔過之心 作者:達堪布 現在很多人都為什麼不願意上晚課? 因為不知道自己往昔造下的惡業有多深,也不知道當天造下的惡業有多重。 沒有慚愧心,沒有懺悔的動力,所以就不想上課。 即使勉強參加,也是馬馬虎虎跟著念,沒有什麼意樂。 還有一小部分人,稍有點精神,看似法喜充滿,但也沒有去反省自己所造下的惡業和所犯下的錯誤,只是在想修法的功德利益,在那裡自娛自樂,自我感覺良好,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法...

問:根據我們所接受的教導,在儀軌修行的各


 

問:根據我們所接受的教導,在儀軌修行的各階段中,修習臨終四大消融,其目的之一是要保持覺知,並轉死亡為法身道用。但是在黑近得階段時,是說你會失去意識。那麼,我們該如何能夠保持覺知以經歷淨光呢? 卻殿仁波切答:你會經歷「有記憶的黑近得」及「無記憶的黑近得」。前者在仍有記憶的時候,就有覺知。經歷黑近得的時候,雖然它是自性空的,現起的是漆黑一片的景相。經歷黑景之後,你會經歷無意識的階段,毫無記憶,沒有覺...

【梭巴仁波切開示:危險!你念經,未必是修


 

梭巴仁波切開示:危險!你念經,未必是修佛法! 在這次簡短的開示中,我想跟大家分享什麼是「法」,什麼不是「法」,而且法如何修。這個極其重要的主題,我首先舉個例子,讓各位比較容易明白。不明了的話,就無從弄清法該如何修,也無從知道法究竟為何,且因而有浪費生命的大危機——即使你相信你多年來就是修行,但實際上,這當中什麼都沒有變成了佛法。這是一個很大的危險。 一個念經文的人,雖然他誦的內容是佛陀的教法,...

懺悔不及時會有什麼後果(上師達真堪布)


 

懺悔不及時會有什麼後果(上師達真堪布) . 答:懺悔的時間越快越好,不能往後拖。越往後拖,業力越增長,果報越增加。因為每造一個業都有四種果報,其中一個就是士用果,就是果報時時刻刻、生生世世不斷地增長、積累。比如殺生了沒有懺悔,業即刻開始增長,果報也不斷地增加。所以時間越長越不容易清淨。要儘快地、統統地懺悔! 為什麼說念修金剛薩垛佛消業最快?(達真堪布) . 答:金剛薩垛佛是一切諸佛的主尊,念金剛薩...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有何異同? 慈誠羅珠堪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有何異同?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雖然我們都是學藏傳佛教的,但其中有些人卻對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修法、見解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對各個教派的不同觀點也缺乏準確的認識,這就勢必會導致許多疑問。如果不澄清疑問,就會對修行造成障礙,因此,對所有正在修學或準備修學藏傳佛教的人來說,從整體上瞭解藏傳佛教,既相當重要也十分必要。 由於藏傳佛教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想在一、兩天裏介紹藏傳佛教,肯定有相...

『 如何接受灌頂? 』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 如何接受灌頂? 』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發了密宗的菩提心,並接受灌頂之後,就是進入了密法之門。 密宗菩提心與顯宗菩提心的差別在於:顯宗的菩提心,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修學顯宗法門,之後經歷三個無數大劫以後,才能夠成佛。密宗的菩提心,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修學密宗法門,一定要即生成佛。即使不能即生成佛,也要在中陰身的時候成佛;如果中陰身還不能成佛,就發願下一世成佛。 ...

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自己】


 

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自己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

娑竭羅龍王 娑竭羅龍王,梵名 Sāga


 

娑竭羅龍王 娑竭羅龍王,梵名 Sāgara-nāgarāja。又作娑伽羅龍王。娑竭羅,意譯為海。娑竭羅龍王意為「鹹海之龍」。即鹹海中一百七十七龍王中第七龍王也。八大龍王之一。依其所住之海而得名。今獨列此龍王者,謂是大權菩薩,位居十地之中,示現龍身,處於鹹海。若降雨時,先布密雲,端坐舉念,其雨普洽。常隨佛會,護法護民,其利甚博。龍宮居大海底,縱廣八萬由旬,七重宮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