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梭巴仁波切的文章列表如下,共654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頁

<心的延續性_心識在死後會投生於哪一道?


 

<心的延續性_心識在死後會投生於哪一道? > 怙主圖敦梭巴仁波切講授 荷尼•安薩筆錄 死亡是指肉體和心靈分開,但生命的延續性並不就此中斷。肉體和心靈的連繫並未終結。心靈和肉體分離,因為受到煩惱和業力操縱,而心靈其後會再投生於另 一副身體中。不過,心靈會不斷延續下去:心靈有時會投生於人的身體,但亦會因為過往善惡業的使然,投生於另一類有情的身體當中。心靈有時候會投生於一副受 苦所逼迫的身...

<輪迴轉生和憶記前生 > 怙主圖敦梭巴仁


 

<輪迴轉生和憶記前生 > 怙主圖敦梭巴仁波切講授 荷尼•安薩筆錄 儘管這個身體會朽壞,但不代表心識就此停頓。我們具有身體和心靈兩部分,這便被稱之為「我」。這個「我」純粹是一個稱號。即使身體在我們死亡後會腐 敗,不再存在,但心靈不會消滅,而會延續下去。儘管今日的心識由黎明開始,但卻是昨日(黎明前一刻)心識的延續。如是類推,今年的心識是去年心識的延續, 而今日的心識又是孩提時代心識的延續。這便說...

《放生須知_灑加持水&持咒 梭巴仁波切


 

《放生須知_灑加持水&持咒 梭巴仁波切/開示》 釋妙喜/恭譯 要留意放生動物的狀況。如果所放生的動物可能不能存活太久,最好在出發到放生地點之前,就準備好一桶加持水。一到達放生地點,在課誦、持咒之前,就要先帶著動物盡量多繞行佛龕,以免有些動物死亡。有些魚可能因為被疊在一起,沒辦法呼吸而死亡。如果馬上先帶動物繞行,即使有些動物在放生之前死亡,它們已經淨除惡業而且造下許多投生善趣、解脫輪迴、成佛的因...

《放生須知》梭巴仁波切/開示 釋妙喜/恭


 

《放生須知》梭巴仁波切/開示 釋妙喜/恭譯 如果我們只是從動物將被宰殺的地方,把它們買下來,放到不會危害到它們生命的地方,我們並沒有帶給它們大多利益。由於沒有機會聞法,它們死後大多將再度轉生為動物或墮到其它惡趣。當然,我們放生帶給它們若干利益,起碼延長了它們的生命,不過,最大的利益是讓它們聽聞咒語及佛的教法。 念誦空性、菩提心和密續的教法,會在動物內心留下習氣,確保將來它們能獲得人身,值遇並修...

《愛批評的人》 梭巴仁波切開釋


 

《愛批評的人》 梭巴仁波切開釋 會有愛批評的人存在,如果他們不是佛,如果他們是出於貪著和嗔恨而批評,他們造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沉重惡業,使他們多劫投生地獄道不可思議長劫的時間。 這就好像他們來到人道只是為了購物,像去超市購物一般,買下地獄道。

《究竟康復的療法》梭巴仁波切 開示 


 

《究竟康復的療法》梭巴仁波切 開示  釋妙喜譯 首先省思:所有放生動物都曾經生為人類,就像自己一樣。可是由於他們没有修行佛法及調伏他們的心,才轉生為畜生。現在的苦趣身,是未調伏心的果報。我們連一秒鐘都不想成為牠們那樣的身形。即使在自己身上看到若干微小的老化徵兆──譬如臉上多了一條皺紋,都會感到苦惱,何況是具有這些動物中的一種身形呢?我們絕對不可能受得了! 一定要感到和放生動物之間,有某種...

《慈悲心》喇嘛梭巴仁波切開示 以慈


 

《慈悲心》喇嘛梭巴仁波切開示 以慈悲心來過日子,以慈悲心來工作,以慈悲心面對死亡,以慈悲心來修行,以慈悲心來享受生命,當困難臨頭時,更要以慈悲心去經驗它。 觀音菩薩的法門對於修悲心非常重要。能向觀音菩薩祈求,是不可思議的福報,因為任何一個有情,只要向觀音菩薩祈求過一次,觀音菩薩就會生生世世護佑他、救渡他。 即使你知道如何禪修菩提心的教法,你還是需要接受大悲觀音菩薩的特殊加持。所以,持誦“嗡瑪...

[如何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梭巴仁波切


 

[如何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梭巴仁波切開示 有些人或許認為,佛法完全是東方文化的產物,其實不然。當我們提到“文化”時,通常是什麼意思呢?文化實際上只是相對思想下的產物,是某一特定國家或是人們共有的幻覺,因此,與佛法的智慧真理連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把這個名詞稍微引申一下,可以說,佛法是我們自己進化的慧識下所產生的的文化。但是,這個名詞一般並非如此使用。 當某人說佛法有文化上的限制時,往往只是找...

《智慧的能量》 梭巴仁波切精彩開示


 

《智慧的能量》 梭巴仁波切精彩開示:如何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當談到佛、法、僧的時候,我們不能認為這些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不僅只是歷史事件。法師也不只是指著未來說:“如果你現在修某種法,未來會得到證悟,使你快樂”。法師的開示,主要指的是現在,是你當下的心念。 即使談到業,亦即因果的運作,我們主要的用意也不在於證明去年發生的事情,如何造成了今天的某個特定的經驗。相反地,我們所說明的是,如果你今...

月稱菩薩曰,“初時悲心如種子,次如清水後


 

月稱菩薩曰,“初時悲心如種子,次如清水後熟果,證成圓滿菩提果,皆由大悲心所致。” 佛法有很多法門,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的修持。少了慈悲心,沒有任何其他法門能引導至成佛,甚至還會成為輪回的因,或墮入惡趣的因。因此,慈悲、善心的修持極為重要。爲了成就大悲心,你在處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必須充滿真切的悲心。 即使你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和家庭責任所佔據,如果你將最精華的修持—悲心、饒益他人的態度—帶進你...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