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輪迴的文章列表如下,共765

第一頁上一頁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最後頁

問:何謂三淨肉? 結善緣的範圍很廣,修


 

問:何謂三淨肉? 結善緣的範圍很廣,修布施是結善緣,而不吃眾生肉、不殺害眾生,是慈悲心的展現,也能與眾生結善緣。《華嚴經》講得很清楚:「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體,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正覺。」所以,想要圓成佛道,須先長養我們的慈悲心。 為免傷害眾生而吃素,是慈悲心的展現;然而,並非沒有吃素就不能學佛。佛法有深、有淺,剛開始學佛的人,還沒有吃素的習慣,所以先告訴他可以吃三淨肉,如若對佛法...

現在有些人是這樣,包括學會裡面的一些人,


 

現在有些人是這樣,包括學會裡面的一些人,讓他一個禮拜當中聽一兩節課、看一兩節課的光盤都覺得很累,而看五十多集、七十多集的連續劇,晚上不睡,早上六七點鐘眼睛都紅紅的,還在盯著電視看,其實其中任何意義都沒有,但是這些人業力現前,沒有辦法。看一些佛書就不願意看,一些世間亂七八糟的書就不吃不喝,一直非常精進的看。 這些人就是業力現前,前世沒有修過萬法無常,沒有修過輪迴痛苦,所以即生當中這樣的惡業利刃輪到...

【菩提心可成辦一切所求】 「成辦所欲求


 

菩提心可成辦一切所求 「成辦所欲求事」,透由菩提心能夠成辦一切我們想要成辦的事情。 偈頌:「欲滅三有百般苦,欲除有情不安樂,欲享百種安樂者,恆常莫捨菩提心。 」「此乃利益自他二者最勝方便」,生起菩提心是利益自己以及他人最主要而且最殊勝的妙方便,是故應修此心,「欲由修習中士意樂,滅除自相續中三有百般痛苦」,在生起菩提心之前,我們必須要先修學中士的意樂,這當中「中士的意樂」是指,在思維有情的痛苦之前...

【菩提心能得殊勝名號】 偈頌:「發菩提


 

菩提心能得殊勝名號 偈頌:「發菩提心剎那頃,繫輪迴獄苦惱眾,於彼應稱善逝子,世間人天當禮敬。」首先第一句話「發菩提心剎那頃」,如果能在心續當中生起殊勝的菩提心,短短的一瞬間之內,縱使沒有其他的功德,也不需要修學布施等六度的內涵,甚至也不需要證得空性的道理;縱使你是一位凡夫,甚至你是投生在六道當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你生起菩提心,你就是一位菩薩。在這個輪迴當中,不要說是一般的凡夫,就連三惡趣的有情...

怎樣讀經? 印光大師 2009年05月


 

怎樣讀經? 印光大師 2009年05月24日 華藏佛友蓮社 何謂恭敬?印光大師云:「淨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凡欲閱讀經典,須先洗手漱口、潔淨几案、端身正坐、合起雙掌,然後以拇指與二指翻開經本,慎重小心保護經文,勿令染污、勿使損毀。一則保持經文壽命,二則保持經文完整,三則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則遠離諸過也。 何謂不恭敬?印光大師云:「若肆無忌憚、任意褻瀆、...

以前我去買小魚小鳥時,我總是對賣主不屑一


 

以前我去買小魚小鳥時,我總是對賣主不屑一顧,有一種高傲的心態在作祟: 你們這些不懂因果的可憐人,做這種撈魚打鳥的惡業,將來早晚要受報的!到了菜市場看到屠夫摔魚殺魚,更不由在心裡咒駡:將來你要下地獄的!所以雖說放生帶給我精神很大的快樂和身體疾病的幾乎完全康復,但我偶爾還是會因自己的妄想執著而起一些煩惱,有時甚至想: 我不斷的放,賣主得了利益就不斷的捕,這不是惡性循環嗎?!我該何去何從啊? 終於...

問:如果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或者沒有輪迴


 

問:如果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或者沒有輪迴就沒有涅槃,我們為甚麼還要修持呢? 竹慶本樂仁波切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兒提到的有兩件事,在相對的層次裡,它們是互相牽引著,我們如果沒有輪迴就沒有涅槃,而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在我們的概念框框裡,它們倚賴對方而存在,在我們的觀念裡,涅槃的存在基於我們對輪迴的想法,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而達到的境界就叫涅槃。但在究竟的實性裡卻只有一樣,那就是涅槃,從無始以來就沒...

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流轉輪迴,無


 

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流轉輪迴,無論做高貴的帝釋天王,還是轉生為微賤的螞蟻、蚯蚓,隨時隨地無不為自己打算,從來沒有考慮其他人的解脫,但是今天我們有什麼結果呢?還是流轉於輪迴中,什?也沒有得到。今生去世時依然空手而歸,以後也是這樣,世世代代都是這樣。而佛真正把自己的一切都放下了,沒有去管自己,只是一心一意利益?生,正如佛的廣傳裏所記載的,就是為了填飽一個眾生的肚子,他都會捨棄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

心魔 作者 妙觉善缘(網路轉載)


 

心魔 作者 妙觉善缘(網路轉載) 我剛開始想要學佛的時候,老家山上的廟裡來了一位長期在五明佛學院聞思修行的出家師傅。那個時候,因為自己對於佛法很感興趣,很想知道在虛空下,我們每一個眾生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到底有沒有所謂的輪迴,人是不是一旦死亡就如同燈火一般熄滅?等很多在課堂上老師也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 這位師傅送給我一本佛學院平時念誦的課誦集,在第一頁有佛陀的聖像,很莊...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多識仁波切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多識仁波切 佛教起信的基礎是信念和智慧。龍樹菩薩在《致國王書》中說:“入道之法簡言之,就是信念與智慧,有信能使歸向法,有智能夠見真理,二者之中智為主,先決條件是信念。”這裡說得很清楚,有信念能使歸向佛法,有智慧才能夠明見真理。這“信”字有三重含義:一是真心喜愛,二是堅信不疑,三是堅定追求。即對所信對象產生興趣,真心喜愛,並堅信其所產生的作用,進而執著追求。這必須首先要...

第一頁上一頁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