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常的文章列表如下,共57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

問:『那麼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煩惱?』答


 

問:『那麼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煩惱?』 答: 堪布慈誠羅珠 三種因緣積聚之後,煩惱就會出現,如何解決呢? 第一,從根本上剷除心裡的煩惱種子,但我們目前還沒有這種能力。 第二,回避外緣。 比如,不看各種廣告,不看鄰居家的汽車等等,也可以減少一些欲望,回避一些欲望帶來的痛苦。所以佛告訴我們,出家人或真正的修行人,應該儘量到比較偏僻、安靜的地方去修行,這些地方沒有豐裕的物質,從外因產生的煩惱也自然可以回避...

問:如何面對無法控制的情緒風暴 宗薩親


 

問:如何面對無法控制的情緒風暴 宗薩親哲仁波切答: 現今許多的佛法修行者,包括我自己在內,聽聞佛法開示不知多少年了,但我們的心仍像木頭般僵硬。在生活中,當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時,我們就感到快樂;但是當計劃受阻時,我們就感到受傷,而且還常刮起無法控制的情緒風暴,這是佛法從左耳進、右耳出令人困擾的徵象。我們不免會懷疑:“我的習氣真的有可能根除嗎?有可能將它稍加調整嗎?想像有一天我終能抵達某個境地,那時的...

傳喜法師:「普賢」的光明∥「大象」在大乘


 

傳喜法師:「普賢」的光明∥「大象」在大乘佛教裡究竟指什麼? 佛教救度眾生,有小乘、大乘、金剛乘。 在小乘的佛國,佛塔、佛座的蓮台下、金剛座上也有大象、獅子,但是小乘經典裡很少開顯二者的含義,而大乘佛教裡大象和獅子則有進一步的開顯。「大象」表佛的體性「廣大、有力、光明」,峨眉山因此又稱大光明山;獅子則表佛的智慧大雄大力,大象喻大願大行,智慧和行願加在一起圓滿了,就是佛。 在華嚴三聖裡,毗盧遮...

『當我想到無常時,我並不將它視為是籠罩在


 

『當我想到無常時,我並不將它視為是籠罩在我頭頂上的陰影,反而覺得它是機會的同義詞,提供我們決擇的能力!』 ~~~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死亡的藝術』序

問: 該如何為臨終做準備?臨死的時刻該如


 

問: 該如何為臨終做準備?臨死的時刻該如何修持? 大寶法王噶瑪巴 .回答:我們談到修持佛法時,有一門法門是「觀死無常」,一方面,「觀死無常」是為了時刻地鞭策、激勵自己,讓自己不浪費時間、讓每一天都具足實義,另一方面,「觀死無常」也是在為死亡做準備。 每一天之中,外在的每一樣事與物,都在剎那剎那的改變,不曾停留,因此當我們看到外在事與物的變化、體會到事物「無常」的本質時,也會瞭解到死亡的無常本質...

藕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


 

藕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淺”。因此,能否往生西方,主要的因素,在我們的“信、願”。 信、願的基礎,就是要生起厭離心,如像印光大師開示:“將‘死’字掛在額頭上”,也就是說,心中常常念著,生命是無常的,死亡隨時會降臨的。 能夠念死的人,心中可以少了很多的煩惱。 想想看,如果醫生宣佈,明天我們就要死了,這時,不管別人讚歎我們、譭謗我們,乃至一切的世間八法: “利、衰...

【上師答問】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 問


 

上師答問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 問:痛苦煩惱的本質是什麼?什麼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痛苦煩惱? 答:痛苦源於無明。 無明指對人、事、物的錯誤認識。就人而言,認為有一個獨立、恆一存在的“我”,繼而對這個“我”生起執著,然後對“我的”生起執著。就事物而言,認為有獨立、絕對、固有存在的事物。這樣的見地之所以錯誤,是因為它與人、事、物的真實狀態相反。世間萬象皆依緣起,隨條件的聚合、變化而生成、變化、壞失,...

福德 法道上的每個步驟都需要 作者:宗薩


 

福德 法道上的每個步驟都需要 作者:宗薩仁波切 什麼是「福德」? 從某種角度來看,福德即是「能力」。 事實上,它是讓我們得以聽聞、思惟、修持佛法,包括生起好奇心的能力。 現今,我們的福德非常有限,以至於大多數的人都無法認知佛法有多麼珍貴。 我們不僅由於缺少福德而無法修持佛法,甚至少到連享受輪回的生活都不可得。 我們如何詮釋外在世界的訊息與經驗,完全取決於自己積聚福德的多寡。 例如,「無常」一詞是什...

懺悔不及時會有什麼後果(上師達真堪布)


 

懺悔不及時會有什麼後果(上師達真堪布) . 答:懺悔的時間越快越好,不能往後拖。越往後拖,業力越增長,果報越增加。因為每造一個業都有四種果報,其中一個就是士用果,就是果報時時刻刻、生生世世不斷地增長、積累。比如殺生了沒有懺悔,業即刻開始增長,果報也不斷地增加。所以時間越長越不容易清淨。要儘快地、統統地懺悔! 為什麼說念修金剛薩垛佛消業最快?(達真堪布) . 答:金剛薩垛佛是一切諸佛的主尊,念金剛薩...

『 如何接受灌頂? 』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 如何接受灌頂? 』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發了密宗的菩提心,並接受灌頂之後,就是進入了密法之門。 密宗菩提心與顯宗菩提心的差別在於:顯宗的菩提心,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修學顯宗法門,之後經歷三個無數大劫以後,才能夠成佛。密宗的菩提心,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修學密宗法門,一定要即生成佛。即使不能即生成佛,也要在中陰身的時候成佛;如果中陰身還不能成佛,就發願下一世成佛。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