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施」的方法} ~~創古

{「布 施」的方法} ~~創古仁波切



「六度」中的第一個是「布施」, 也就是一種給予。

「布施」分為三種:

• 第一是「財施」,財物上的布施;

• 第二是「無畏施」,不害怕的布施;

• 第三是「法施」,佛法的布施。





一.財施

什麼是「財施」?譬如衣服、食物,或者各種的財物,我們要給予布施。在布施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按照自己心的狀況來給予,不要勉強自己。也就是說,當你想要給予的時候,你才給予;如果真的不想布施的話,就不要給予。如果你有「我可以給予很多」的這種勇氣時,你就真正不斷的分享跟給予;但你發覺沒辦法給予太多,我還得留一點給自己的話,也沒有關係,這時候你就做少一點的布施。

所以看每一個人的情況,盡自己的力量,然後真正開心的、安心的來給予。你會發覺可能只是一點小小的給予,但是對方──一位痛苦的人或是貧窮的人,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的人,他也會得到快樂,你也幫助了他,而且你自己也得到了積聚布施的福德。所以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看你的心,盡力的依照你的能力來給予、布施。

就好像《入菩薩行論》中,它教導我們怎樣做布施:一開始不要給太多,不要一下子就給超過你的能力範圍,而是小小的給予。當然我們會看到經典中也形容:有一種大的布施,或者說難行的布施,就是你要布施你的身體等等;但是經典中也說,一個人如果還沒有具備真正的這種大悲心的時候,你不要捨棄你的身體。

我們可能會問:我留著這個身體,我不布施給予,那是不是我太小氣了,我這樣也會有一種不好的罪業嗎?「不是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你很清楚為什麼要留著這個身體,因為留著身體可以好好修持,未來能夠真正幫助更多的人。

剛才說到布施我們的身體,這裡有一個修持方法,就是「施身法」,它是透過我們的觀想,譬如你觀想把自己的身體切開一份份,然後完全的分享,給予其他人,布施出去。這樣施身的方法,是有很大的福德,而且也能夠幫助慈悲心的增長,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二.無畏施

幫助別人脫離畏懼、恐懼的方法。當你看見別人在受各種的痛苦;或者心情非常不好、沮喪、難過的時候…。總之,只要有這樣的機會,你就去幫助他,那麼這也是一種布施。所以無論對方是一個人,或者只是動物也好,不管他是高等的生命,或者只是普通的一個眾生,我們都要幫助他遠離各種身心上的痛苦,這就是「無畏施」。





三.「正法」的布施

當我們談到佛陀的正法,這個正法其實是很自然的。佛法是很自然的東西,它並不是一種教條,或者告訴你說:「你這個不能做,你那個不能做」,佛法不是這種硬梆梆的教條,它其實告訴我們一種很自然的東西。當我們的身、心都健康、都善良、都美好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得到快樂,你自己得到快樂,別人也能夠得到這樣一種快樂,這個就是佛法。

所謂的「正法」,指的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在這裡所謂「正法」的布施,就是要多告訴別人佛法。但我們會想:「咦……告訴別人佛法,不是應該是出家人的責任嗎?或者是『大師們』的責任嗎?」的確是的。

其實我們身為在家眾,就算沒有很深入經教,但你可能知道善心很重要。譬如:身、語的行為也需要是好的、善的,這很重要。或者就像你可能今天來聽了這堂課後,你知道我們要有善心,可以透過呼吸來禪修,觀想自己是觀音菩薩,可以向觀音菩薩來祈請,還可以有「六度波羅密」的方法。你聽到這些方法之後,有機會就和別人分享,要給予別人,這種就是「正法」的布施。

你會發覺告訴別人這些方法的時候,對於你自己也是有幫助的;而且對於別人,有的時候反而幫助會更大,因為他是你的朋友,他可能覺得「上師或者大師說的話跟我沒什麼關係;但你是我的朋友,反而更聽的進去」,他反而覺得這個朋友說的可能是不錯的,所以他也可能真的這麼去做,那樣就真的幫助到這個人了。所以,這就是「正法」的布施。

這樣一種正法,佛法的布施跟分享是很重要的:當你布施的對象,可能是不了解佛法的人,這時候你可以跟他分享一些佛法,讓他能夠知道佛法的道理。還有一種情況也是法布施,就是對方知道佛法,但是他可能太散亂,忘記了佛法。所以當你看到這位朋友忘了要修持佛法,這時候你也要做法布施,就是鼓勵他、提醒他要修持佛法,要有善心,要去修持等。所以這樣的法布施,不僅是你自己,你透過這種分享,就在積聚福德;而且聽到你的解說、分享佛法的人,他也會真正得到利益。所以我們說三種布施當中,最重要是什麼?就是「正法」的布施。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