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簡介 ( 下) 達賴喇嘛著

藏傳佛教簡介 ( 下)

達賴喇嘛著 鄭振煌譯



增上戒學



戒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它有很多層面。戒以不作十惡業為基礎:身三,口 四,意三。



身的三惡業:



1.殺生:直接或間接殺生,上自人,下至最微小的昆蟲。



2.偷盜:直接或間接未經同意就偷取別人的財物,不論價值如何。

3.邪淫:不適當的性交對象或方式。



口的四惡業:



1.妄語:給別人假的或錯誤的勸告、訊息或肢體暗示。



2.兩舌:破壞團結,加劇分裂。



3.惡口:使用粗暴和辱罵的語言。



4.綺語:出於貪瞋的無意義語。



意的三惡業:



1.貪:希望擁有別人的財物。



2.瞋:想傷害別人。



3. 癡:懷疑有關輪迴、業力和三寶的教法。



定 學



禪定幫助行者制心一處,增長「心的寧靜」。禪修的方法:心不攀 緣外境和不起妄念,因而變得不動、穩定和寧靜。這種心可以放鬆地專注於任 何善法的所緣境上。



讓心寧靜的要件有很多。簡言之,彌勒菩薩認為行者要避免五種過失,發 展八種內觀的心。



五種過失:



1.昏沉:對禪修無趣。



2.失憶:遺忘禪觀的所緣境。



3.散亂:分心,通常是貪。



4.掉舉:無法預防散亂。



5.妄想:想像性的干擾,使用假的對治方法。



八種內觀的心:



1. 深信心:深信禪定的功德和識別過失的能力。



2. 真誠心:真誠希望禪修,並有能

力禪修。



3.安忍心:毅力和歡喜心。



4.柔軟心:身心柔軟。



5.精進心:努力住心於所緣境。



6.警覺心:覺察任何昏沉或掉舉的徵兆。



7. 對治心:一覺察散亂就立刻予以對治。



8. 輕安心:一達成目標就放鬆對治。



九住心:



1.內住:住心於所緣境。



2.等住:努力延長專注。



3.安住:心若散亂立刻察覺,並將心帶回住於所緣境。



4.近住:清晰覺知所緣境之細節。



5.調順:瞭解精進之功德而精進不懈。



6.寂靜:去除任何對禪定的負面覺受。



7.最極寂靜:去除干擾,令心等持。



8.專住一趣:發展專住到最高極限。





--------------------------------------------------------------------------------

9.等持:不必藉助憶念或作意而能任運等持其心。



慧 學



慧學旨在發展二種智慧:



1.世俗智:瞭解諸法相對性的智慧,即經驗性的知識。



2. 勝義智:瞭解諸法絕對性的智慧,即超越性的知識。



此處特別簡介另一種智慧:摧毀惡戒、俱生煩惱和非俱生煩惱的空性慧。



空 性



空性是一切諸法的終極實相。空性既不受諸佛之力的影響,也非依於眾生 的業果。空性只是存在,遍佈一切法界。因此,一切法自性空。經云:「諸 佛出不出世,法性畢竟常空。」否定永恒的自我和獨立的存在,即是空性。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