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 3 二四、諸苦

《佛子行三十七頌》── 3

二四、諸苦如同夢子死 實執幻象極勞累
是故遭遇違緣時 視為幻景佛子行

[觀想一切痛苦為幻境]
我們每個凡夫人都是因業報而來的,必然有各自的痛苦,但這些痛苦如同有一個少女,夢見自己生了個兒子,後兒子又不幸死去而悲痛欲絕一樣,其本體都不是實有的,只因將其實執為有,自心才深感勞累與痛苦。人生本來是如夢如幻的,無論在修法及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違緣,都應視為幻化所生,本無實有。
以上闡述了上士道三個方面中的前兩個:應發菩提心的理由與修兩種菩提心。接下來是:學菩薩戒。學菩薩戒又分五個方面:學六度;修學經說四法;修學斷除一切煩惱;修學以正知正念度化眾生;修學善根回向。初學六度又分六個方面:修學佈施度;修學持戒度;修學忍辱度;修學精進度;修學靜慮度;修學智慧度。

二五、欲菩提者應捨身 何況一切身外物
是故不望報異熟 佈施便是佛子行

[修學佈施度]
修行者如果想得最究竟的解脫菩提果,則應該捨棄自己的身體,連身體既然都應該捨棄,則一切身外之物更是應該上供下施。而供施時不能有所求的不清淨心,有求的佈施將是有漏之福報,得不到究竟的菩提果,最如理如法的是以三輪體空來佈施,不希求未來得異熟果,這種以無緣之發心必得無相之佛果。

二六、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能利他豈可能
是故無存貪有心 護持淨戒佛子行

[修學持戒度]
如果佛弟子沒有戒規,連自己事業都不可能成辦,更談不上去利益他人。

二七、欲享善樂之佛子 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於眾生無怨心 修忍辱是佛子行

[修學忍辱度]
每位想得到佛果的佛子,應當把一切損害視作寶藏,如《修心八頌》所云:秉性邪惡眾有情,恆為猛烈罪苦迫,見時如遇大寶藏,願恆惜此難得寶。因此,很多人無緣無故地害你時,不應有絲毫的怨恨心,應當看成是自己修忍辱度的善緣。

二八、唯求自利小乘士 見勤如救頭燃故
為利眾生功德源 發精進是佛子行

[修學精進度]
那些只為立志自我解脫的小乘弟子,為了自利尚且日日夜夜精進不懈,如頭髮燃火而急切地去撲滅一樣,那麼,為了一切眾生的利益安樂,立志成就佛的一切功德,這樣的大事,更應該刻不容緩地精進修法了,往昔諸佛、現在諸大成就者也無一不是精進的,故發起精進是佛子行。

二九、已知具寂之勝觀 能斷一切煩惱障
遠離四處無色心 修習禪定佛子行

[修學靜慮度]
如果修行者已經了知具有寂止的勝觀能斷除一切煩惱障,遠離無色界的四空定,即遠離四處無色心(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則當如理體證這個境界。若想如理體證這個境界,必須修習止觀雙運的禪定,這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有廣講。

三○、若無智慧以五度 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具方便離三輪 修習智慧佛子行

[修學智慧度]
如果沒有智慧僅僅修持前面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度,則不能得到圓滿的菩提果位,因為,智慧是成佛的主因。因此,應該遠離對能、所、物這三輪的執著(如佈施時執著有佈施的人,接受佈施的人,和佈施的物品),而使前五度都融入智慧度之中。
修學經說四法分四種: 觀察己惑而捨棄;不說菩薩過失; 遠離貪欲; 不說粗語。

三一、若不細察己迷惑 以法形象行非法
是故恆察己過失 斷除其是佛子行

[觀察己惑而捨棄]
內心的煩惱必須要自已去看,自己仔細的 檢討反省,就知道有沒有煩惱存在。當內心仍有疑惑存在,就是未看到實相的情形。當自己執著有一個實體,就會產生迷惑與煩惱,對於這一種情況,只要自己反省檢討,觀察內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內心如果有做壞事等不好的念頭,只要看著自己的心就會知道,當自己的內心生起憤怒之時,只要看著自己的心就會了解,因此我們要經常反躬自省,觀察自己的內心。

三二、以惑宣說佛子過 以彼減弱自功德
故入大乘士之過 不宣說是佛子行

[不說菩薩過失]
如果一個人因業力現前,一時的迷惑,生起了煩惱,評說了其他大乘佛子的過失,這樣,說過失的人會漸漸地減弱自己聞思修的全部功德,這在戒律中有詳細的說明。一個人如果以說別人的過失為樂事,這個人的修行肯定不好。如果對方能接受批評,可以提醒他做錯了事;反之,若對方剛愎自用,則徒然使雙方都產生煩惱,這時只能在心裡默默為他唸咒加持。

三三、貪圖財敬互爭執 減弱聞思修之業
故於親友施主家 斷除貪心佛子行

[遠離貪欲]
由於對方是我的朋友,我的功德主,因此就告訴他我最好,別人不好。這是為了名聞利養而發生爭執,這種爭吵是非常不好的,別人也會因為聽了這樣的說法,而對某些上師喪失了信心,這是對聽聞者製造了障礙。其次自己是一個實修者,自己經常觀修菩提心,現在菩提心中產生了這個好那個不好的念頭,就造成了觀修的退轉。因此可以說是造成了聽聞者及觀修兩方面的障礙。所以當我們聽到了說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時候,要能夠生起兩邊都好的想法,應當安住在平等捨中,沒有你好他不好的差別相。

三四、粗語傷害他人心 失誤佛子之行儀
故於他人所不悅 斷惡言是佛子行

[不說粗語]
如果佛子不注意自己的語言,說了粗語,既傷害了別人的心,又有失於佛子的律儀;所以,凡是他人所不喜歡聽的話,都應盡量斷除,令他人歡喜。

三五、煩惱串習則難治 念知士持對治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 剷除其是佛子行

[修學斷除一切煩惱]
從無始以來,我們的貪瞋癡煩惱的串習極為嚴重,極難對治,需要正知正念像勇士守城門一樣時時地仔細地觀察,見到貪瞋癡等煩惱一出現,馬上用正知正念的寶劍調伏它,久而久之,自然能剷除煩惱的根。

三六、總之何處行何事 當察自心何相狀
恆以正知及正念 修行利他佛子行

[修學以正知正念度化眾生]
總而言之,無論任何時候在行住坐臥之中,一定要經常看著自己的心,要清楚知道現在我在做什麼事情,現在我心裡在想些什麼,煩惱升起之時要立刻將它去除掉,要以正念正知使煩惱去除乾淨。

三七、如是勤修所生善 為除無邊眾生苦
以淨三輪之智慧 迴向菩提佛子行

[修學善根迴向]
如是以上述勤修所生的一切善法,為了斷除無始以來無邊眾生的痛苦,而以本淨三輪體空的智慧迴向於無上菩提,這是大乘菩薩的行為。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