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教仁波切,有人靜坐時,不是有意的,

問:請教仁波切,有人靜坐時,不是有意的,很容易就修出神通,這樣的情形就佛法的角度或是心相續上,該如何看待?



答:有人打坐沒多久就有反應,然後就會看到自己的前世,或者是他人的一些情況等等這一類的。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不是神通。我們所講的神通一定是先要具足初禪的功夫,這是最基本的。初禪的意思是說斷除欲界粗的煩惱。先要具足止觀的證量,才開始斷除欲界粗的煩惱。在這之後,斷除也是分九個層次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上、上中、上上。這裡面也有解脫道與無間道,到最後的解脫道才是成就初禪,這個時候才會有神通的力量。佛典講的,神通一定要有初禪。所以你所說的情況不可以說是有神通,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由於佛典裡面沒有解釋,我們只能用揣測的。



我們先想想,為什麼神通需要初禪的基礎?先來比較神通與初禪的關係。神通也有很多層次,並不是都一樣的。就以斷除粗的煩惱的初禪之神通來說,他能夠看見欲界的一些問題,但是他沒有辦法看到初禪以上的狀況。而二禪的神通能夠看到初禪的問題,但是看不到二禪以上的問題。這在佛典裡面有這樣講。所以要看見欲界的情況,要先去除欲界比較粗的那些煩惱,才會看得見本性是什麼,才會看得到真正的情況。我們現在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這些粗的煩惱擋住我們。一旦粗的煩惱去除之後,比較細的境,細的情況就會出現,就比較看得見了。就連我們的前生來世都會看得見。如果境上面有煩惱,就沒有辦法看到它的情況,煩惱漸漸去除之後,就越來越看得見它的情況,這個法上的煩惱有沒有去除,會影響我們了解它本性的智慧,這是非常有關係的。一樣的,欲界粗煩惱沒有去除,就沒有辦法看得到欲界的情況。這是兩者的關係,佛典裡面是這樣講。



我們用這個道理來推論初打坐即有反應的情況是行者某部分的煩惱有減少,所以看得見,但是沒有辦法看得到一切,只看得小小的某一部分,我們就用這樣的推理吧!但是這些去除煩惱的意思,不是我們用出世間,用空性的這種去除方式。這只是心暫時離開某些煩惱,然後深度的進入內心,因為心清淨才會看得見,這種神通是暫時性的,忽爾有,忽爾消逝。心清淨就看得見,心不清淨就不見了,不是很穩定的。



問:我們不是有心相續嗎,這情形與我們過去的習氣有關係嗎?



答:過去的這些事情,因為我們心續曾經遇到過,所以當我們心比較清淨的時候,看自己心的情況、煩惱的情況比較清楚,然後較容易去除煩惱,因此心就越來越深,越來越細,然後自然就看得清楚以前發生過的一些情況。所以這種情形主要原因是心中煩惱的消減,不是由神通,也不是由習氣所致。#



四諦佛學會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