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佛教徒應具備哪些素質? 索達吉堪布

問:佛教徒應具備哪些素質?

索達吉堪布



佛教徒應具備的條件特別多,顯宗有顯宗的,密宗有密宗的,但不管怎麼樣,至少要有信心、悲心、智慧。



1、信心

如果沒有信心,誠如佛經中所說,就像種子被燒焦而不會發芽一樣,善法的功德苗芽是不會產生的。

信心是入門的津梁,對佛陀、對上師、對佛法,若連基本的信心都不具足,那就沒有資格入門。現在有些知識份子,對佛教有好感、有興趣,但沒有信心的話,這也不叫做佛教徒。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最主要的差別,就是看有沒有信心。所以,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講“皈依”時,首先強調了三種信心 ,原因也在於此。



2、悲心

現在不少學佛的人,自認為是大乘佛教徒,但大乘起碼要對眾生有悲心,如果一邊念經一邊打蚊子、殺螞蟻,對別的生命毫不在乎,這絕不是大乘的行為。

所以,悲心非常重要,沒有它,菩提心就不可能產生;沒有菩提心的話,那大乘佛子肯定算不上。



3、智慧

如今佛教徒的綜合素質,跟七八十年代比起來,還是提高了很多。以前我接觸過不少佛教徒,基本上不懂什麼佛理,特別迷信,如此就算學佛的人再多,也只是流於形象而已。

當然,現在也有些佛教徒,對佛教道理不太懂。像這次開“金剛薩埵法會”,學院來了很多居士,有些人已經得過灌頂,但對密法的法本根本不在乎,就在上面跨來跨去,這種現象在男眾中有,女眾中也有。我想,他們可能不是學會裡的,否則,《入菩薩行論》、《前行》中都講過,至少要恭敬三寶的所依,應該把法本當成佛一樣。



此外,僧眾的衣服也不能跨。有些人一點都不在乎,把僧衣當成普通衣服,隨便跨也無所謂。其實《前行》中講過,凡是出家人的三衣,哪怕一個碎片,都要恭敬頂戴。你們也可以看看學院的出家人,在經堂裡走的時候,都先把別人的僧衣收拾好,留出一條路,而不會直接跨過去。



這些都屬於皈依戒。然而,現在很多人,不僅受了皈依戒,還受了密乘大圓滿的灌頂,自認為什麼都懂,口口聲聲說“我是這個上師的弟子,我是那個寺院的,我的皈依師是誰誰”,但實際上,他們的有些行為,跟佛教中的要求還是相去甚遠。



所以,佛教徒必須要有智慧,否則,就是一個盲目的群體,以後也做不了什麼事情。昨天我遇到一個居士,他講的一句話很對,他說:“有些佛教徒,比非佛教徒還要迷信。”這個意思是什麼?我今天暫時不解釋,你們自己可以慢慢想。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這幾年我去過不少地方,發現很多佛教徒的水準不像以前,以前我每去一個地方,心裡就有種說不出的酸楚,覺得他們的信心這麼大,卻根本不懂佛教道理,實在是可惜!而今,這些人確實有一定的進步,但儘管如此,大家也不能得少為足,而應不斷提高自己、乃至當地的佛教水準。



這一點,你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那天,學會裡的一位大學老師說:“我原以為弘揚佛法是上師們的事,現在才明白,它是我們每個佛弟子義不容辭的責任!”她說得一點也沒錯。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大家都有弘法利生的責任。因為你們天天都在念“發心儀軌”,裡面是怎麼講的 ,你也可以回憶一下。



總之,佛教徒的素質一定要提高,否則,在很多場合中、在其他宗教面前,有時候都不好意思。前不久我也提過,對於弘揚佛法,每個佛教徒應齊心合力,不要分你的上師、我的上師,你的宗派、我的宗派……大家都是佛陀的弟子,都在學習佛陀的慈悲和智慧,這才是最根本的。就像基督教,他們只有一個上帝,每個教徒都讚歎上帝的慈悲,不會分這個牧師、那個神父,如此團結的力量非常大,最後基督教才會遍於全世界。



與之相比,我們佛教中,有些人的心特別狹隘,成天只宣揚自己的上師。包括我們學會的個別人,經常宣揚我,我不是很高興,這樣沒有必要。你對上師有信心的話,不一定非要掛在嘴上,變成泡泡給別人看。



只有感恩釋迦牟尼佛、讚歎佛教如何殊勝,各教派的弟子才不會有隔閡。否則,這個上師的弟子在這邊一群,那個上師的在那邊一群,上師與上師之間、弟子與弟子之間,摩擦和矛盾層出不窮,這樣的話,佛法永遠也不會有廣弘的機會。

其實,佛教中不管是哪個教派,顯宗、密宗也好,藏傳、漢傳、南傳也好,麥彭仁波切說過,就像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沒有必要互相爭鬥,把弟子拉來拉去。

我們學會也一直要求:不能干涉任何上師,不需要拉其他上師的弟子。作為真正的上師,應該不缺弟子,有些人不必操這個心。現在沒有皈依佛教的人那麼多,如果你真要拉,從這些人中拉一兩個,也是有貢獻的;至於已經皈依了的,又何必拉來拉去呢?

所以,佛教徒今後一定要有智慧。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