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lliam

嗔心大小, 在被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欺侮

嗔心大小, 在被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欺侮

嗔心大小, 在被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欺侮時, 就看得一清二楚。 ~~ 我慢大小, 在自己學問有些增長時, 就看得一清二楚。 ~~ 嫉妒大小, 在別人搶到好位子時, 就看得一清二楚。 ~~ 貪慾大小, 在春風得意時, 就看得一清二楚。 ~~ 吝嗇大小, 在佈施自己的財物時, 就看得一清二楚。

梭巴仁波切 開示

遭遇不幸時,運用善巧

梭巴仁波切 開示 遭遇不幸時,運用善巧

梭巴仁波切 開示 遭遇不幸時,運用善巧的方法極為重要。 換句話說,每一痛苦的經驗都是可以觀修的。 不同的問題,運用不同的法門,如此善用妙法, 所有的苦都可以與善融合。所有苦的經驗都成為善了。

[蔣貢 康楚 仁波切 開示: 我們的心好

[蔣貢 康楚 仁波切 開示: 我們的心好

[蔣貢 康楚 仁波切 開示: 我們的心好比一部電影] 所有現象看似客觀的存在,但其存在的真實狀態就像夢一樣,雖顯現卻沒有實質性。空性的體驗並非在平凡現象世界之外;事實上,當心不再對現象執著,我們就在體驗空性了。 當我們在看電影時,會放松心情地觀賞,因為知道它不過是幻覺罷了。我們觀賞的幻影是由一部放映機、膠片、光、銀幕,以及自己的覺受所總合起來的。在不同的聲、光、形色刹那閃過時,就創造出一種持續...

[索吉達堪布 開示 上網]
730天中的

[索吉達堪布 開示 上網] 730天中的

[索吉達堪布 開示 上網] 730天中的365天--旅途的腳印 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不斷進步,世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電腦等現代化設備已不再顯得遙不可及,甚至在邊遠的藏地也有了網吧。各種現代手段使時空的距離不復存在,即使遠隔天涯也有了咫尺之感,古今之人也可在網上神交。真可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很多人通過網絡,增長了智慧,也使自己的人格變得高尚起來。 一些大德們也紛紛建立了自...

[蔣貢 康楚仁波切:  利用念頭及情緒]

[蔣貢 康楚仁波切: 利用念頭及情緒]

[蔣貢 康楚仁波切: 利用念頭及情緒] 節錄:無我的智慧 念頭和情緒總是會生起,修行的目的不是要去除它們。我們無法停止念頭和情緒,就像我們無法終止世間看似順勢或逆勢的情境,但我們可以選擇迎向它們,並且處理它們。在某個層次來說,它們只是感官罷了,當我們不論斷它們的好壞、對錯、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我們就可以在修行道路上利用它們來進步。 我說的利用念頭及情緒的意思是觀察它們的生起及消融,一旦這樣做,...

學生:如何結束困難的情感關系?如何知道何

學生:如何結束困難的情感關系?如何知道何

學生:如何結束困難的情感關系?如何知道何時做結束? 仁波切:這很困難,非常困難。我不認爲你能夠決定。記得我剛才說的嗎?除非生命像電燈開關一樣,你能關掉它、打開它。要是那麽容易就好了。它依賴于許多不同的因和緣。很多時候,你不能就那樣終止一段感情,這可能是出于很多確實啓發人且善良原因,像是你不想傷害另一人、你不想傷害別人的感情。 在我們的社會裏,我們常說“坦率很重要“、“誠實率直很重要“。但我不是那...

明照祇園文創市集

風馬,藏文譯音為龍達(Lungta),風馬旗上書寫印製有各種諸佛菩薩本尊像、經咒、吉祥語句/符號、以及摩尼寶/寶馬/四神獸等圖騰。通常是藍、白、紅、綠、黃為一組。 傳說佛陀住世時,有些弟子因業緣障礙時常遭遇邪魔障礙,身心不時染患病苦,無法專心修學佛法。於是大悲的佛陀教導此製作懸掛風馬旗以迅速去除修行者的業障及消災解難。此法後來傳入西藏,演變成藏傳佛教中用來增長福德的善巧法門。 將風馬旗懸掛...

中陰文武百尊圖首次公開(真是眾生之福報啊

中陰文武百尊圖首次公開(真是眾生之福報啊

中陰文武百尊圖首次公開(真是眾生之福報啊,智者自收藏,疑人請過莫犯口業) 2014-10-26 妙法蓮華修習苑 智慧轉發,利他行善!學佛從來都是自己的事兒,萬不可執著於文字,誤了自己! 懇請各位,一定要仔細反復地看以下的圖片,巨大利益到時自然會知道,請看完後分享給好友,令所有的眾生都得到究竟的快樂和解脫! 特別提示:往生極樂世界,最有把握的,應該是牢記100幅圖,那就是中陰文武百尊圖,由於此百...

問:如何理解 “行善得樂、造惡受苦”?

問:如何理解 “行善得樂、造惡受苦”?

問:如何理解 “行善得樂、造惡受苦”? 答: 我們每個人業感不同,故從中幻化的苦樂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盡相同。那麼,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樂,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並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於我們的心。 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也指出:“心為一切諸法之源,故名為普作王。”為什麼稱為 “普作” 呢?因為心既能作清淨的涅槃,也能作不清淨的輪回。就是說,輪回中的一切,是不清淨...

[大安法師: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大安法師: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大安法師: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關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兩種心理狀態的。為什麼我們能夠有厭離心?它是來自智慧的一種關照。 一切眾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裡面,但往往很多人自己意識不到這個苦,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為“堪忍”)——堪忍我們的三毒煩惱,堪忍我們種種不如意的苦難現實。在這種狀態當中,能夠敏銳地透過生命的現象知道它本體上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