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William

法王 達賴拉嘛 開示

『皈依佛,皈依法

法王 達賴拉嘛 開示 『皈依佛,皈依法

法王 達賴拉嘛 開示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音調與藏語不同,實質與藏語無異,這顯示出我們都是以佛為師。我們誦三皈者,皆信佛陀所教,但我不能說佛教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最好的宗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所以應有不同的宗教來配合不同的人。對不同的疾病,要處不同的藥方,適予治療某病之樂,也許並不適於治療別種病。因此,論及佛教,我不能只說﹕『此藥最佳。』 佛法眾多,而且甚深。有人說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

問:正因為每個人都必定會死,所以要及時行

問:正因為每個人都必定會死,所以要及時行

問:正因為每個人都必定會死,所以要及時行樂,不是嗎? 答:麥彭仁波切說過:“輪迴中的安樂,猶如閃電般短暫,絲毫也不可靠。”不少人總以為自己離死亡很遠,對死期從來就沒想過,一輩子的時間都在汲汲經營名利,完全沒把解脫放在心上。他們平日放逸無度,卻不知無常會突然降臨,死亡的極大恐怖瞬間就會將其擊垮。 其實,死神將於何時何地出現,這是誰也無法預料的。當這一天到來時,就算關係密切的親友圍繞在身旁,聲嘶力竭地...

[貝諾法王問答開示  藏傳佛教]

問:

[貝諾法王問答開示 藏傳佛教] 問:

[貝諾法王問答開示 藏傳佛教] 問:請貝諾法王為我們解說藏傳佛教為什麼很重視傳承? 貝諾法王開示:沒有上師就沒有佛果,所以依止上師才能證得佛果。因而必需找到具德圓滿的上師。所以金剛乘才會對傳承如此的的重視。 問:一個正確的傳承是從佛陀、蓮花生大士時代一代一代傳下來,我們凡夫並不知道上師的修行如何,所以是否傳承沒有間斷的話即代表這個傳承是清淨的? 貝諾法王開示:對,最重要的是過程不要有破戒或瑕...

梭巴仁波切 開示  “如何分辨什麼是修行

梭巴仁波切 開示 “如何分辨什麼是修行

梭巴仁波切 開示 “如何分辨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呢?就看有沒有捨棄世間八法、捨棄此生” 薩迦派離四貪執的教言提到:“貪執此生非行者。”因為一個貪執今生俗務的人,很難有機會找到真正的快樂。 所謂世間八法,不只是文字上的稱、譏、毀、譽等,我們要了解的是世間八法的癥結,即是盲目的執著,這是我們要斷除的原因。很多人很喜歡修持,也好像很認真在修持佛法,但大部分都是一種逃避痛苦的安慰而已,就好像背痛...

[貝諾法王開示  藏傳佛教 釋疑]

問

[貝諾法王開示 藏傳佛教 釋疑] 問

[貝諾法王開示 藏傳佛教 釋疑] 問: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何不同?顯教和密教有何不同? 貝諾法王開示: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主要來源都是一致的,並沒有兩樣。 問:西藏的佛教也有顯教和密教之分,那麼西藏的顯教和中國的顯教是否很接近?西藏的顯教和密教有什麼不同? 貝諾法王開示:藏傳佛教的顯教和漢傳佛教顯教基本上相同,因為翻譯的原故導致說法有些不同, 問:藏傳佛教的密宗主要是要我們學習什麼?例如:...

[法王達賴喇嘛開示 六字大明咒

[法王達賴喇嘛開示 六字大明咒 "唵嘛尼

[法王達賴喇嘛開示 六字大明咒 "唵嘛尼貝美吽"] (講於新澤西州卡瑪克蒙古佛教中心) 唸誦『唵嘛尼貝美吽』很好,但在唸誦之時,要思索其義,因為此六字真言的意義廣大。 第一字,唵(OM),是由三個字母(A,U,M)所組成,分別象徽修行者不淨的身、語、意,也象征佛陀清淨崇高的身、語、意。不淨的身、語、意能轉化為清淨的身、語、意,還是兩者完全分立,互不相干?諸佛都是實例,顯示像我們一樣的眾生可藉修...

【問】在我們修行的經驗追趕上我們所研讀的

【問】在我們修行的經驗追趕上我們所研讀的

問在我們修行的經驗追趕上我們所研讀的知識之前,這兩者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智性上的瞭解與修行上的經驗,我們如何能縮短它們之間的距離? 大寶法王開示: 試著讓我們的修持經驗去吻合我們智性上的瞭解,這是我們都會遇到的困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去認識到,修持是關於如何連繫到我們目前的情況與其實相,因此不宜讓太多造作出的思維概念在當中形成阻隔。 若是我們讓過多的思維概念介入當下的情境的...

多智欽修施身法見到的魔鬼

摘自《第一世

多智欽修施身法見到的魔鬼 摘自《第一世

多智欽修施身法見到的魔鬼 摘自《第一世多智欽·晉美琛列沃瑟傳記》 在從嚓日返回達拉岡波的途中,當曲旺秋叫多智欽到天葬場修一晚上施身法並囑咐道:“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離開。” 於是多智欽來到天葬場,前半夜修了一座施身法。中夜當他醒來時,他發現身後的岩石變成了巨大駭人的怪獸,披散著長發齜著獠牙。多智欽害怕起來,全身顫抖。他再也無法入睡,但記著上師的吩咐,再修了一座施身法之後,他繼續背對著怪獸躺在...

問:既然諸法是空性,我們何必執著於幸福?

問:既然諸法是空性,我們何必執著於幸福?

問:既然諸法是空性,我們何必執著於幸福? 堪布:確實一切法是空性,證悟了這種境界,就不必執著幸福,因為你已獲得最究竟的幸福,如同獲得博士學位的人,肯定已掌握了小學知識。但如果沒到這個境界,就必須執著幸福。 萬法皆空是就實相而言的,追求幸福是就現相而言的,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打個比方,以物理學家的眼光觀察瓶子,它是由原子等組成,但物理學家不會以此認為瓶子不存在,更不會否認瓶子能盛水。同樣,學佛...

『依師的真義----達賴喇嘛』

◎為何

『依師的真義----達賴喇嘛』 ◎為何

『依師的真義----達賴喇嘛』 ◎為何要依師 每一個有情都具有離苦得樂的本性,並且不斷地在離苦得樂的追尋中。但在生命生生的承接中,我們都必須依靠一個有具體內涵、能帶領我們真正離苦得樂的人。具備這樣條件的人,在佛法中稱之為「師長」。在世間,我們從出生受父母撫育、教養,乃至長大後求學、創業,無非都在依靠有經驗的人引導。這樣的觀念即關係,在佛法中尤其明顯。從父母及老師身上,我們能獲取一般世間知識,而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