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造之業不遇,已造之業不失࿇ 某

࿇未造之業不遇,已造之業不失࿇



某些人經歷戰爭後驚訝地說:「我沒有任何護身的物品,在槍林彈雨中卻沒有受傷。」此即未造之業不遇的一個例證。有些人起初能夠避免武器的傷害,後來卻受害,有人說這是護身符失效的緣故,這顯示出此人不懂業果的道理。實際情況是,那些人開始時未遇到致死的業,後來卻遇上了。



如果未遇應受之業,就是被火焚燒也不會死亡。例如以前有個名為 「火生」的長者,與母親的屍體一起被火焚燒卻沒有死,後來還證了阿羅漢果。



又如「未生怨王」企圖搶奪「金犢」的七頭會生出黃金的金象七次,均因金象沒入地底而未果;王后「紺色女」已得羅漢果位的「不還果」,五百名侍女也已得「見道位」。當婆羅門麻堪底嘎放火燒宮時,她們卻無法騰空遠飛。紺色女說:「自作自集之業如果自己不負責,還有誰來負責?」 於是像飛蛾撲火一般,全部墜入火中燒死。只有一個叫 「勝隆」的婢女由水溝逃脫,而她卻沒有絲毫神通。



毘琉璃王帶兵攻打釋迦族的時候,當時釋迦族有七萬七千人已得羅漢果位的「預流果」,但全部無法躲過此劫而被殺,只有一些未作此業的人,在釋迦摩訶那摩地方潛入水裡的時候逃脫;洛惹噶城被土石流淹沒時,國王、大臣和百姓全部遭殃,只有兩名大臣逃出,這些也都是未造之業不遇的例子。



經中說:「縱然經百劫,所作業不失,因緣會過時,果報還自受。」



我們所作的業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變舊,也不會逐漸變小而消失,微小而久遠的業終有一天也會成熟。例如聖小隆尊者雖已證阿羅漢果,但卻乞化不到食物,偶然得到的食物,也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最後在臨終時食灰糊而去世。



長者吉祥生相續中的解脫善根極其微小,連阿羅漢們都觀察不到,後來卻仍然能證羅漢果。他以前受生為蒼蠅的時候,為一堆動物乾糞的氣味所吸引,盤旋在糞堆上,隨著水的流動,偶然地繞佛塔轉了一周,從而積下這一善根;另如一頭豬被狗追逐而繞佛塔一 周,死後生於天上;

毘琉璃王屠殺釋迦族時,薄伽梵本人也示現背痛之相。這是因為佛過去受生為漁夫的兒子時,見眾漁夫生吃兩大尾活魚而心生隨喜之報;毘琉璃王王后來死於火災,儘管當時她正在湖的中央。



佛陀曾為一個名叫 「受苦」的裸體外道授記說,他將身患飲食不消化的病症去世,那個裸體外道雖然預先作了斷食,仍然因為無法消化糖、水而死去。



吉祥龍猛雖然得到「長壽持明」的成就,但因為宿世割草時,不小心將一只螞蟻連腰斬斷,於是此生因為他人前來乞討頭顱而去世。



雖然目犍連在佛的聲聞弟子中為 「神通第一」,卻遭到那些手持棍棒、頭挽髮髻的外道亂棒痛擊,全身骨肉被打得像爛泥一樣。事後舍利弗問他為何不顯神通,目犍連回答說,因為受到業力的障蔽,當時對自己的神通連想都沒想到,更不要說運用神通了。這是因為他過去世曾對母親口出惡言,業不唐捐,故而感受此報。



所以,如果不能以 「四力」懺悔、防護來清淨惡業種子,直到業果成熟時,惡業還是會如影隨行。善、惡二業一旦造業,不會不感果而自動消失。因此我們的取捨工作務必做得微細而又微細。具體情況可參閱 《賢愚經》、《百業經》、《百喻經》和律典等。在修上述兩節時,應當思惟如何懺罪和如何使善根免受嗔心摧毀之法,必須下定決心如理取捨業果。這四節對生起業果的深忍信十分重要。當產生取捨業果的願望時,為便於入手,可以將粗顯的善、惡業概括在十惡業與十善業中加以思惟。而且如《入中論》中所說:「若諸異生、諸語生,若諸自力證菩提,及諸佛子決定勝,增上生因戒非餘。」



這十種善資糧業道,對人道的人來講,是獲得樂趣身的基礎;對聲聞、獨覺種姓 的人來講,是證得聲聞、獨覺菩提的基礎。因此,一開始在下士道中,守護取捨黑白業果的戒律是格外重要的。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