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覺精舍

【今日教言】:如果想在任何情境下都保持淡

【今日教言】:如果想在任何情境下都保持淡

今日教言:如果想在任何情境下都保持淡定,做出恰當取捨,我建議大家學習一些宗教理念,尤其是藏傳佛教的心靈教育。沒有這種教育,物質世界已經夠誘人了,我們再把握不住自己的內心,什麼時候能夠知足呢?--信仰、科技與法律------索達吉堪布

如果是一位真正修行的人,
主要是檢討自己

如果是一位真正修行的人, 主要是檢討自己

如果是一位真正修行的人, 主要是檢討自己的錯誤, 不是找別人的過失,這才重要。 另外稱贊和毀謗的對象 大部分都是凡夫, 無論稱贊和毀謗, 都隻會讓他們增長煩惱, 特別是說惡言惡語的時候又不能忍辱, 整個心都散亂不堪, 如此便會造下很大的惡業 --大寶法王

不滯於美之美
在一個藝術講座上談佛學與美

不滯於美之美 在一個藝術講座上談佛學與美

不滯於美之美 在一個藝術講座上談佛學與美學。佛家也談美?佛學講求內心自省、體會生命無常苦空,本不與「美」的本質相應。現實世界的美感,在佛學來說屬於「色」塵,萬法從因緣生、從因緣滅,這種虛幻不實的世間,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平情而論,佛學無特意建立美學,是美是醜與它無關,可以說它美,也可以說它不美,因此若堅持說佛學沒有美學,這看法本身便成執着。換言之,在修行過程,若與審美過程相似,則佛學便有美...

大寶法王噶瑪巴 開示

慈悲心、菩提心是

大寶法王噶瑪巴 開示 慈悲心、菩提心是

大寶法王噶瑪巴 開示 慈悲心、菩提心是眾生給我們的,不是我們給眾生的。 只有當我們變成他人時,才能真實感受到他的苦,而這時候, 他的痛苦與吶喊,就會從我們的內心,從我們的口中喊出,這就是一種咒音。 當你能站在他人的角度體會時,他的痛苦,他的病痛,甚至他的希望,會變成一種聲音不斷地提醒你, 從你內心升起。

《梭巴仁波切 開示 疾病》

疾病的主因

《梭巴仁波切 開示 疾病》 疾病的主因

《梭巴仁波切 開示 疾病》 疾病的主因源於心識。 因此,消除邪見是疾病的主治,健康的主因。這是最善巧的修持法門,最有益於健康、長壽、幸福、安寧,以及如意的實現你所有的心願。要得到這一類的效果,就得看你下多少功夫去破除頑固的邪見。

巴楚仁波切  開示 (普賢上師言教 節錄

巴楚仁波切 開示 (普賢上師言教 節錄

巴楚仁波切 開示 (普賢上師言教 節錄) 不論聽聞過多少教法,如果你只是基於世俗的發心,例如貪圖聲名、成就等,這就不是真正佛法之道。 因此,最重要的是,首先往內改變你的發心。如果你能修正 自己的態度,善巧方便就會貫穿你的善行,你就步上了聖者之道;否則,雖然你可能自以為在研修佛法,但充其量只是表面上相似而已。 因此,當你聆聽教法或修行 時,不論是修持本尊、做大禮拜或繞行、持咒,即便只是念誦一...

[穹拉‧惹對仁波切 開示]

欲了知一切

[穹拉‧惹對仁波切 開示] 欲了知一切

[穹拉‧惹對仁波切 開示] 欲了知一切的過患、欲證一切德者,自然會歸依佛。 不管是內、外道,都有自己的歸依對象,但未了解歸依對象的人,會去歸依佛陀以外者。 有些人雖然自稱為佛教徒,但歸依了佛又去歸依地方神、龍王等,這個就代表他未了解歸依的言教,未了解應歸依的對象為何。 有些人去歸依大梵天、大自在天等,他們雖然比地方神高一級,但是仔細去想,他們本身並未離苦,所以也就無法帶領我們離苦,所以談到...

索達吉堪布

索達吉堪布

上師新年寄語:三個希望 1 少發脾氣 2 突破自己 3 利益衆生

索達吉堪布

理論上、學術上的研究,固然相當重要,但關鍵還是要将這些與自己的心結合起來,調伏内心的煩惱。 --- 大恩上師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