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修行、是法供養 「所謂如說修行

依法修行、是法供養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如說修行供養,可以概括後面六種供養。如說修行:是指依照佛所說的種種法去實踐,通過長期的修行,得到解脫,直至成佛。這種供養,自然把其他的六種供養包括進去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七種供養中,有三種提到「眾生」,另外四種雖然沒有直接提到眾生,但也含有度眾生的成份在裏邊。學佛人要知道,所謂解脫成佛,不僅為了自己個人,同時也為了所有苦難的眾生。所以在修行這七種法供養時,決不能忘記眾生,應當永遠把眾生放在第一位,這才是學佛人的本份。下面分別把這七種供養給大家講解。



(1)如說修行供養:是按照佛陀所說的種種法門去修行,也就是依法修行。



(2)利益眾生供養:凡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我們都要去做。見別人有困難,主動去幫助別人。把他從困苦中解救出來,給他快樂。從表面上看,你這樣做,跟佛法沒有關係。其實,你也是在供養諸佛。因為佛陀菩薩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出世,你能利益眾生,自然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



(3)攝受眾生供養:社會上有許多人,你跟他講佛法,他不一定會接受。那你首先要攝受他們,佛法裏有四攝法門:一、布施,二、愛語,三、利行,四、同事。如見人家有困難,需要經濟、物質方面的幫助,我就給他這方面的幫助,這是布施。愛語,是在愛心的基礎上,用真實的語言、或利他的語言,去幫助他人。利行,是你所做的一切事情對他人都有利益,沒有任何一種行為,會對他人構成傷害。同事,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的朋友,想要他們對你好,你就要修四攝法門。你修了之後,別人一定會對你好。因為,即使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肯定也要被你感化了。攝受眾生供養,是要以四攝法門去攝受眾生,利益眾生。



(4)代眾生苦供養:需要有同體大悲的精神,把眾生和自己看作是一體的。眾生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眾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比如某人做手術急需用錢,還差兩百元錢才住得進醫院。眼看病人生命垂危,這時我們要毫不猶豫地主動去幫助他,把錢拿出來,讓他先住進醫院。假如他需要輸血,別人的血型與他的血型不吻合,恰好病人的血型與你相同;這時,病人的生死就是自己的生死。為了搶救病人的生命,你馬上把自己身上的血液輸給他。他的病就是我的病,他的病好了,你應該為他的康復感到高興、幸福,這就是代眾生苦供養。



(5)勤修善根供養:學佛修行要勤修善根。也就是要眾善奉行,善的內容很多:如三歸、修止觀、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攝、拜佛、禮佛、懺悔、放生……。這些都是勤修善根的內容,修善根供養不是今天修了,過幾天再去修,而是要一直堅持的做下去。



(6)不捨菩薩業供養:學佛,首先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在修學中,不能半途而廢。不捨,就是不要捨離。發了菩提心之後,不要捨棄,離開菩薩道的修行。菩提心,是一種自覺覺他心,學習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佛過程是「自覺」,學習佛陀的度眾生精神和行為是「覺他」。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能根據眾生不同的根基,方便善巧的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使自己和大家都可以離苦得樂。



行菩薩道也屬於法供養。法施的功德很大,《金剛經》裏常說:你用許多的七寶去布施,但比起你讀誦《金剛經》,或者能夠給別人解說《金剛經》的功德,那簡直差得太遠、太遠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財布施跟法布施相比,財布施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就像別人有困難,經濟上需要幫助,我給他一百塊、一千塊、一萬塊,但也會用完,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呢,我給他財物未必就是好事。有時候他沒有錢還很幸福,錢多了反而不幸福。如社會上許多的夫妻,沒錢的時候雙方感情很好,生活地也很開心。隨著經濟的發展,家裏的收入增多,結果家庭開始不和諧了。男的嘛在外面有外遇,或者女方有外遇,結果本來一個幸福的家庭,因為錢多了,反而鬧得不可開交。所以有錢不一定能夠幸福,錢僅僅是幸福的一個成份,不是全部,它不是人生的一切。



所以佛法裏講財布施供養,不及法布施供養功德大。法布施,就像我教你一種謀生的方式,比起直接給你一、二十塊錢,它的好處要大得多。因為,我教給你一種謀生的方法,你學到手藝後,可以從中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錢。如果我能給你一種幸福之道,把佛法傳授給你,使你遠離憂愁、煩惱和痛苦,使你的生活幸福;生活得充實、愉快、安樂。由此可見,使人終生受用不盡和幸福的,並不是錢,而是佛法。所以說法供養比財供養的功德要大得多。



(7)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學佛的人,要有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出生菩提心。發心以後,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可以有一剎那離開自己的發心,這樣菩提心就可以一天天的增長起來,直到成就無上菩提,功德圓滿。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大概就是說明這種道理。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俱胝、那由他、迦羅、算、數、喻、優波尼沙陀,都是極大極大數目的名稱。普賢菩薩向法會的聽眾說到:善男子呀!你們要曉得像前邊所說的種種財物供養,如須彌山那麼大,簡直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多,應該說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但是比起法供養的功德,那就差得太遠、太遠了。就如前邊無量無邊的財物供佛的功德,同法供養一念的功德相比較起來,若是財供養的功德有百分,但還不及法供養一分的功德大。上面一段經文,主要是通過一些比喻的方式,告訴我們財供養的功德,大了又大,法供養的功德是不可以用數目來比較的。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