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調整動機、皈依與發心時,我們都會唸

無論是調整動機、皈依與發心時,我們都會唸這首偈誦:

圖滇悲桑格西



諸佛正法聖賢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



偈誦的產生,其實應該是內心真的有強烈的希求,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但對於初學者而言,心裡還沒有強大的希求,而唸誦文句可以影響內心,所以要唸皈依發心文,提醒自己。因此,即使內心的動機並不很清淨,唸誦時也帶著勉強,但如果能持之以恆,一定會愈來愈進步。



如果皈依發心文裡的那些想法,已經深植在我們的心中,那麼,無論遇到任何事,我們很自然尌會如此提醒自己。然而事實上,我們的深心所想並非它們,所以才需要做「調整」。



正因為我們還不習慣,所以,無論是聽經聞法、辯經、討論…等,在活動進行途中,要時時調整動機,如此一來,你所做的才會是你真正要做的,才會成為真正的法行,才能真正累積到善根,才有辦法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



若未帶著正確的動機,除非你是在學《現觀》與《中觀》等經論,因為那些經論裡的文詞本身很重要珍貴,所以即便你的動機不夠清淨,還是可以順帶累積資糧;但如果你學的是藏文與《攝類》、《心類》、《因類》等科目,缺乏正確的動機,恐怕很難集到資糧。



所以,無論做什麼事,包括日常課誦、幫助他人之時,在未做與正做之時,都要隨時修正動機。



除了動機之外,回向也很重要。動機與回向,是祖師們一向很看重的「初、末二事」,而它的運用,可以用於一日的始末、某一法行的始末,甚或一生的始末。



比如,在一天尚未開始之前,好好調整自己的動機,然後展開一天的生活。晚上臨睡時,將一日所作的善行全數回向;在尚未聽經課前,好好修正動機,下課了還沒離開之前,好好回向;在這一生要開始學習之前,好好地修正動機,到將死之際,把一生所有的學習與法行,清淨地回向,然後才結束此生的課程,走向來世。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