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輪金剛灌頂開示(上 ,下) 噶千仁波

時輪金剛灌頂開示(上 ,下)

噶千仁波切6月30日 時輪金剛灌頂開示



首先向來到會場的上師、仁波切及法友致上吉祥問候,非常感謝大家今天可以來到這裡。



在救怙主尊吉天頌恭尊者曾提及,顯宗之別在於顯宗密宗都是佛陀教法,但唯有密宗才有灌頂承許,若按照顯宗道修行,所要花費時間是比較長久的,譬如以顯宗道中三十七佛子行道理去修持,需要非常長時間才能成就。



凡是任何一個想從輪迴痛苦中解脫的人都應該要瞭解,要解脫輪迴痛苦,唯有透過降服我執才能獲得,必須將自我執著加以去除,我們不能透過身體方法來完全避免痛苦,而必須要從內心著手,去除我執後,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去除我執後就可以瞭解本質是佛陀,這要怎樣去除呢?要修除利他之心,內心懷菩提心,才能降服我執。



諸佛為我們師攝種種法,根基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智慧,依照我們智慧和心的高低而隨應師攝各種法門,在這許許多多法門中,灌頂是極為特別的,能為我們啟發智慧的這法門極為特別,而之所以我們能夠值遇這樣教法,也是過去各自在內心或多或少燻習菩提心產生之成果。



一般來講修行人分為頓悟者及漸悟者兩類,但以一種觀點來說,我們可以說都是漸悟者,都需要循序漸進學習,就算是今生的頓悟者,也是過去生不斷修習菩提心,才可能證悟,因此作為修行人一般開始都要不斷發心,及修習菩提心,從這角度來說,大家都可以說是漸悟者。



前面講到菩提心的循序漸進燻習之理,顯密是共通的,密宗不共之處是講心的本質和菩提心相吻合,三乘教法都強調修持菩提心的教法,都跟菩提心教法相連結,但在密咒乘特別以修持身語意三方面來讓我們修習菩提心,從身而言,為了淨化身的習氣而修本尊的升起次第,為了淨化語的習氣,而修本尊咒語、並透過培養菩提心來淨化意的習氣,透過這三種特殊方便,讓上等者在一生中即身承辦佛果,中等者可以在中陰成就,下等者可在來世成就,這是他的殊勝之處。



在談灌頂時,「灌頂」詞的一個含意就是「自主權」或「權力」之意,什麼樣的自主權?就是我們都希求快樂,但能否獲得永久快樂的自主權?都想要避免痛苦,但總是不由自主的無法避免痛苦,因此到底能不能夠擁有快樂,及擁有避免痛苦的權力?灌頂有這兩種自主的權力在裡面。



我們所要修習的就是對於菩提心的自主,能夠自在掌握,透過菩提心的燻修,懂得累積善因、斷除苦因,懂得做做業力因果的取捨,一生當中或多或少做生起和圓滿次第,善加持守業力因果的話,暫時上能夠得到對於增上身的自主,獲得人天善趣的果報,究竟而言不斷培養下去,能夠真正獲得菩提心的自主權,而能究竟獲得原圓滿自在自主權者,就是佛陀。



在講到灌頂時,從表面理解意思的「令事物成熟、令種子成熟」,舉例說若有一棵植物會開花,例如有些花盛開而有些含苞待放,這些花苞就像是用來比喻我們具足八有暇和十圓滿的人身寶,圓滿綻開的花朵就是圓滿正等正覺的佛陀,用來比喻眾生與佛體性相同。



我們現在的人身就像是含苞待放的花朵,要用菩提心來證得圓滿佛果,透過菩提心的修持,身體修持生起次第,語言唸誦咒語、內心串習菩提心,如此就能淨化身體、語言和意的染垢及習氣,令我們快速證得佛陀果位,運用這樣如同種子的暇滿人身成熟為佛,這就是密宗不共之法。



在我們要接受能令內心成熟的灌頂前,要以清淨正確心態來接受,應當要發起菩提心的動機來聞法,正確心態的內容很多,但此處講的是要饒益眾生的菩提心,就像是佛子行三十七頌中圓滿佛陀利他而生,為讓遍等虛空的眾生都能受到利益之故,因此我要受能令內心成熟之灌頂。



我們現在所要傳的無上密續中時輪金剛灌頂,分為廣軌、中軌及短軌,依照直貢巴大師開示,修行人自修而言,簡略修法就可以以略軌傳授,長軌是偉大善知識、上師傳法時所使用,若一般人要以簡便易行方式來修習時輪,則傳授略軌則可,也相對容易,同時廣軌略軌本質上完全一致,就像是心的本質相同,本質是菩提心,外在展現為無窮無盡佛的事業,因此廣軌略軌沒有差別。



稍微談一下時輪金剛法源源流,仁波切本已有時輪灌頂,但為要純粹清淨直貢傳承之故,又特別在直貢噶舉教派朗欽加布仁波切處得到直貢噶舉的傳承。



關於發心的道理,首先應當為遍等虛空一切有情眾生,觀想他們都在無有邊際的輪迴中受苦,如同沈沒在汪洋苦海中,他們是多麼可憐,為了讓一切眾生證得圓滿正等正覺佛果位,因此我要具足正確動機和正確聞法態度行為來聞法。



首先就像是「樹王經」中佛陀講到「善男子善女人,具有菩提心,就像是一切諸佛法的種子」,種子的譬喻佛陀又接著講到,若想要得到鮮花和果實,就要先種下相應種子,兩者有相關性之故才能由種子生起花朵,同樣道理,要證得佛陀一切功德,或令佛陀功德得以安住、增長,我們都必淤要依靠如同種子一般的菩提心,才能令我們得到佛陀功德,具足智慧的大菩薩昆列大師曾開示過,若我們以菩提心為動機的話,行為就會成為廣大的善行,就像是療癒疾病就要用草藥,根本來源是植物的根。



顯密論典中都提到菩提心的功德,沒有菩提心者,就算是壇城的形象和手印者都不該對其展示,譬如「金剛手灌頂續」中,由金剛手菩薩所向文殊勢利法王子所開示的,凡是能夠禪修菩提心者,才會內心具有智慧,這樣的行者才能進入密乘的壇城接受灌頂。



若不具菩提心的修持者、內心當中沒有圓滿菩提心者,不應當做傳授,甚至連看壇城一眼都不應允許,教法的手印和密咒的展示也都不能,原因就是缺乏菩提心的條件之故,因此聞法時,我們需要以清淨動機作為發心,以菩提心做動機,善加如理作聞法的威儀來聽法。



首先獻請法曼達,獻曼達的意思就是遍等一切虛空有情眾生在六道中,都有自我的執著,這對自我的執著是大家都相同的,但自我的執著的自性本為空,若我們受限於他,就會困於苦的現狀中,但若以菩提心瞭解後,就會瞭解這自性是空而妙有的,因此若以菩提心加以淨化後,是可以用來獻供的。



在傳灌頂時一般需由弟子和上師一起唸誦祈請文,這是非常重要程序,(唸誦祈請文)。



很多人當聽到「菩薩」概念時,會想像成是非常厲害人物,但所謂「菩薩」就是具足菩提心之人,向祈請文當中的「當請一切人物為上賓」者,以慈愛心關待一切眾生,把一切眾生當成自己親愛之人的菩提心行者,就是菩薩。



受戒的內容也是跟菩提心相結合的,「當降未得降服眾」是指在菩提心的攝律儀戒中,要盡可能防護十不善業,不要因為無知或見解錯誤而違犯,同時「當度未得解脫眾」,就是說除了不違背律儀外,還要守護業力因果的道理,「未蒙甦息得安慰」是指要發起菩提心,令己心成為廣大不可思議之發心,這廣大不可思議之發心就是來自菩提心的力量,我們在一起床時就要想到眾生,如此一來我們的心是菩提心,心力就會非常廣大,三寶的加持力量也來自於此,他就像是火焰一樣,如果具足菩提心的話,菩提心力量的火焰,是任誰也無法抹滅的。





遮眼布的意思,是眾生無法見到自己具足成佛之因,因此心識是處於無名狀態,我自己也是這樣,無法見到自己心識的本來面目,不知道自己已經具足成佛之因。為了象徵我們具有無名,因此戴上遮眼布。



我們應當瞭解,在我們培養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培養慈心和悲心的力量後,當世俗菩提心圓滿後,就可了悟勝義菩提心的道理,了知最終心的精華,能夠自在掌握菩提心的道理,因此觀想代表世俗菩提心的月輪,為了標示勝義菩提心,其上以五股金剛杵代表勝義菩提心。



如果懂得擁有培養菩提心的話,可以說你的解脫就是可能的,如果不具備菩提心而抱持我執的話,就會墮入地獄,或者可以說,我執就是地獄。



心中要堅定想著菩提心、慈心和悲心有多麼重要,可以對治我執和嗔心等功德,要這樣謹記在心。接下來專注觀想阿字,練習將氣和心結合禪修,接著把遮眼布拿下同時,觀想內心對實相的無明也一併隨之去除,瞭解心的本質如虛空一般,然後看向左邊陳設的密壇城,想像自己已見到壇城,也就是向內觀己心、看到勝義的壇城,由譬喻的壇城來瞭解勝義的壇城。



就像是看待外在世間物質世界時,有大地山河日月,當向外看世界時是物質組成的,向內觀心的本質,會瞭解身體一樣是由五大和合而持,由五根和合而有五種煩惱,但因為清淨的自性就是心的實相,五根和煩惱也都是清淨的,因此向內瞭解身和心的關係,瞭解心是清淨時,就會瞭解到,外在世間和身也都是清淨的。







時輪金剛灌頂開示(下)



授課上師:噶千仁波切

時間:2013年6月30日下午一點半至六點

地點:陽明山

翻譯:張昆晟



我們先前有提到,密咒乘是以煩惱為道,為什麼以煩惱為道?就是講說清靜觀的修持,剛剛唸誦「沈溺輪迴泥沼中,祈請上師救護我」,當煩惱遇到菩提心時,解脫就有希望,當內心煩惱又遇到我執時,輪迴的路就要繼續走下去。



而對治我執和煩惱,在密乘中有很多法門,但主要談的就是清靜觀的修練為主的,就是瞭解自他一切眾生都是一樣希望離苦得樂,而自他一切眾生內心都有五毒煩惱,但五毒的本質都是智慧性空,因此瞭解到,自他一切眾生是平等且都是本自清靜的,因此可以觀想一切眾生為度母、為本尊。



如此一來,在相處時就可以彼此具足信心及恭敬心,內心懷柔,對對方具有慈心和悲心,也就是緣此清靜觀作為實修內容,才能瞭解實相本質就是佛,這樣透過清靜觀的關修,絕對可以很有效的利益的,能夠這樣修持的話,自然就會達到「對眾生不生嗔,對事物不生貪」的境界。因此,對治我執的法門如此多,修慈心、悲心、菩提心的法門的道理,我們都有必要加以認識。



在講到修密法時,我們要瞭解自他一切有情眾生顯現的外相,都是本尊的自性、一切外顯的聲音都是咒音的自性、內心的智慧是大樂的本質,這種大樂是超越或遠離分別妄念的,這樣的樂是不變的樂,跟一般慾念的樂不同,如果我們隨欲念的樂,會給自己帶來很多負面效果,會結合五識中的感官和身軀本身,為心帶來很多妄念。



真實的樂是遠離分別妄念的,本質是不變的,是跟勝義實相相契合,是無二的智慧,如果我們了知的話,就知道心如虛空,暫時的外在如虛空當中暫時的雲,雖暫時顯現,本質仍同虛空。



在聲聞乘教法中,佛陀對於智慧力較為淺薄的眾生,宣說了相映於根器的教法,被稱為小乘,輪迴是苦的教法,因為這一類的人對於煩惱、對於自我的執著非常強烈,因此宣說輪迴的自性是空,輪回是三界火宅、是痛苦的根源,這是在小乘中所講。



而這裡談的智慧,實際上是沒有我執、是超越二元對立的執著、也就是方便和般若雙運的智慧,他要講的就是一開始外在意義上要瞭解到顯空是雙運、顯空本質是一體,之後要瞭解到樂空雙運,所感受到的樂跟空性本質為一體,最究竟的要知道明空雙運,也就是覺性和空性是雙運的,這些雙運道理就被稱為無二的智慧,這跟小乘是不同的。



而無二智慧要從何而來?根本尋修基礎來自於發展慈心和悲心,及尋找慈悲心,最終才能啟發無二智慧,修慈心跟悲心,才能強力的對治相反的那一面,譬如嗔心和貪心等,修菩提心才能對治我執等,否則如果我們對這些都不去修,就像祈請文當中所說,我們是陷於輪迴三界的泥沼中,就好像困在痛苦的泥巴中,佛陀所施攝的別解脫乘、密咒乘教法,就是要幫助我們從輪迴的泥沼中得以出脫、出離的教法,我們應該加以運用,不然一生、生生世世困於輪迴中不得出離,這一切教法要把握住的,就是人與人相處時,彼此要有慈悲心、彼此要以清靜心相待,這是修行的要訣。



灌頂儀軌中升起四種喜樂過程作說明,觀想本尊處降下甘露,從眉心部位往下降到喉嚨時升起四喜中之歡喜,從喉間到心間升起最勝喜,從心間降到臍輪時升起殊勝喜,從臍輪降至密處時升起俱生喜,因此升起四喜而升起無漏之智慧。



四種灌頂和剛開示之四種歡喜、及大手印中所說的四種瑜珈,本身都是相關連的。我們在世俗菩提心的壇城中,獲得般若之灌頂,暫時的功德利益是能夠淨化透過內心行儀造成之三種業力染垢,也就是貪心、害心和邪見所造之業力染垢,過去所造已經得到淨化,並可防堵未來不再造,這是共的利益。



不共的利益是可以淨化粗大的執著,能所、對立二取的粗大層面能被淨化,且具有將來現證法身的能力,獲得禪修壇城的授權,且能具有未來現證法身之能力,在相續中種下佛陀義經當中的果。



仁波切指示將灌頂中第四灌的引介為大家做翻譯:般若智慧的自性就好像苗芽一樣,禪修般若智慧的自性,要以菩提心來禪修並令其不斷增上,他的本質是無任何蓋障的自性,這叫做真如性,在一切萬法的本質就是具足七勝法的大手印大本體殊勝金剛持的自性,他的名稱「廣大金剛持」的名詞被使用在第四灌頂的智慧中,也就是我們稱第四灌頂所要直指的智慧稱為大金剛持,因為此是離於一切垢染的真如性,另一名稱就叫做大金剛持。



在前一個灌頂中引介的般若智慧灌頂,被稱為俱生智,俱生智是為了要了達勝義智慧的俱生智,透過第三灌頂而了知第四灌頂的勝義智慧,這兩者之間關係就如同苗芽和果實,所以前面灌頂已經為我們展示智慧,後灌頂又並進而說明離於一切垢染的真如性,要現證這樣的真如性,必須透過禪修而不斷串習而輾轉增上,完全離於一切染污的蓋障,這樣的境界,就是真性、就是不可思議的光明法身,從報身角度就是具足七種之分的本尊、手印和自性,這被稱為雙運大金剛持,其本質就是第四灌頂要直指的智慧。



接著講到關於心性的本質,當我們講到大手印教法中「心性」本質時,他是不隨妄念、不為心識的,如果作為初學者要瞭解這點,那必須要內觀心,並身體應該筆直而坐、向內觀察,如果我們要說心和心中的妄念的關係,可以說心的本質如同虛空,妄念和分別則如同虛空中暫時的雲一樣,或者也可比喻成大海和波浪中的關係,妄念如同大海中暫時興起的波濤,都是暫時而非恆存的,暫時外在情境不論如何現前,都應該瞭解原始基礎的面貌,就像是我們所見一切,如同鏡子中的影像,是顯而無實的,佛子行中提到,雖知諸法,就是標舉諸法不生不滅的、空的本質。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了知一切妄念本質是空的話,就可以超越對他的執著,因為現在我們是把妄念當成真真實實的,對於痛苦也真的當一回事,如果你能瞭解不論快樂也好、痛苦也好,都只是心中的分別念的話,就不會受到苦樂的束縛。



我們說佛陀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就是「淨」,第二個就是「覺、增」。佛陀已經完全熄滅了罪障,因為知道妄念的本質為空,因此所造的罪也是本質空,因此沒有真實執著,而產生一切是清靜的,就像是薩迦派遠離四種執著教法的教法說,若有執著則非正見,非真實見,對於一切感受、想法,都不是真實的,若當成真實,就會落入耽著束縛中,若你懂得如何去觀一切法都是無有實性時,就算有人對你惡言相向,你都知道這都不是真實的,往內觀、知道心的實相時,就會完全滅除心中的煩惱,內心憂惱就會一掃而空,這就是佛陀名稱中「淨」的層面。



佛陀的「淨」是指見一切法空,而超越一切妄念,因此滅除一切的罪,「增」則是指佛陀現前一切功德,因此佛陀有遠離一切過失、具足一切功德之意,我們說要往內觀心,但是否可以見到可見之心?不會的,因為心的本質自性是無始無終,如同虛空不知從何而來,結束於何處,心也是沒有開始與終了點,因此雖往內觀心,但沒有正式可見到的心,這一點也是需要瞭解的。



透過以上灌頂程序,令弟子在勝義菩提心的壇城中得到第四灌頂。這灌頂功德利益在暫時上,是能淨化我們在身語意上所造的細微蓋障染污,連同習氣障一併去除,並防護令未來不會再升起如此蓋障染污。



在不共功德利益上,已經以智慧,清淨淨化了我們以二元對立觀點看待事物的極細微煩惱,而令我們能種下將來現證佛陀體性身、或稱為大樂佛身之能力,從修道授權上,令我們能接受授權,並在未來能接受大手印雙運瑜珈的道,將來能現證佛陀的身語意三金剛平等一味本然智慧的金剛果位。這樣的緣分已經在我們心中種下。



在得到灌頂後一般都會有三眛耶傳授,三眛耶分為根本和支分三眛耶,細微的支分三眛耶都會提到譬如要修本尊法門、要修咒語等承諾,不過根本三眛耶可以說就算有一百個本尊,他們的三眛耶也可歸納成一個三眛耶,「歸納於一處的三眛耶戒」是希望大家都能發願終身不離慈心和悲心。



你可以從小處擴展到一切眾生,小處譬如說自己的父母、家人、善知識等,對他們升起慈愛心,逐漸升起慈愛心,盡可能從身邊做起,不要想著說我要持守三眛耶,但對於家裡衝突都沒辦法忍受。



我們跟家人或其他人相處交往時,若彼此懷有慈愛之心,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到歡喜之事,如果有衝突也要觀修安忍,不要把安忍當成苦差事,安忍只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就像是至尊馬爾巴大師不斷折磨密勒日巴尊者,才會讓密勒日巴尊者有這樣大成就,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培養對一切眾生之慈心悲心。



密宗說要轉五毒煩惱為五種本然智慧,這些高深智慧的基本的修持,都是來自於慈心和悲心的修時,還有一點就是,法門很多,但修一個本尊,若能把握住慈心和悲心的修持,修一個本尊就等於修所有本尊的成就,希望大家心懷著不離慈心和悲心的三眛耶戒,跟著唸誦守護三眛耶的誓文。



希望大家盡可能的不要失掉慈心和悲心來對待他人,盡可能去做,希望大家不要抽煙,因為抽煙對我們有很大傷害,會令我們身體中的脈受到傷害,尤其是智慧的脈、中脈會被破壞掉,如果按耐不住有違反三眛耶戒的情況,也希望大家多做懺悔。最後要獻上感謝曼達。之後唸誦世界和平願文。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