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行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641

第一頁上一頁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最後頁

問:我自己發願聞思修行,但家裡的人對我有


 

問:我自己發願聞思修行,但家裡的人對我有意見怎麼辦? 索達吉堪布答:在學習佛法時,有個別家庭是佛教家庭,妻子、丈夫都信佛教,這是很快樂的。但有些家庭妻子信、丈夫不信,有些丈夫信、妻子不信,所以經常會出現各種麻煩。但無論如何,信仰佛教是不能退的,因為在自己生命當中,這是最關鍵、最重要的。 作為一家人,要共同承受業感,共同創造幸福,因此各方面都要理解,要長期配合,這樣他們也會逐漸趨入佛門;即使沒有...

問:我有三個問題,第一,我們現在是在家人


 

問:我有三個問題,第一,我們現在是在家人,都要工作、生活,而《入行論》當中說,利他之外別無解脫道,那我們應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生活跟利他,以及上師剛剛開示的金錢觀的衝突呢? 第二,一些剛剛學習佛法的師兄弟,他們自己的信心很好,但親人不但不相信,還以看不見來否認,而師兄弟們的聞思也不夠,沒辦法度化他們,以至於在聽課、聞思、聽傳承等方面的違緣很大。請上師開示,怎麼幫助這些初入佛門的師兄弟找到一個好的...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節錄) 開示 / 宗薩欽哲仁波切 一生當中,如何同時成為一個小乘行者、大乘行者、金剛乘行者、商人、臺灣人?如何同時做個好學生、好老師、好人? 談到佛法,人們很自然地把佛法和生活分開來,佛法並不包含在生活之中,人們認為修法是生活以外的另一件事:修法只在寺廟當中,而不在辦公室、洗澡的時候、搭火車的時候、交通壅塞的時候等等。人們以為修法要剃頭、改變服裝,或...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開示「岡波巴四法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開示「岡波巴四法」 一、願心向法 「岡波巴四法」是「願法(心)向法,願法向道,願道斷惑,願惑顯智」。有些法本將「願法向法」稱為「願心向法」。但在這一部法本中提到的是「願法向法」。 這裡提到的法,一般來說,即是我們常說的Dharma,即是取捨善惡的方法。 平時對於此法有用「三士道」的方式來講解,但我想,就自己所想到的來講說就可以了! 修行,當遠離世間八法 所...

【宗薩欽哲仁波切:當修行遇到愛情】 問


 

宗薩欽哲仁波切:當修行遇到愛情 問題1:我不知道如何用佛法的心態來處理自己的愛情。在我的感情經歷中,我常常自覺傷心,並為不能遇到合適的人而感到難過。有時我希望看得的淡些,於是變得十分被動,一直等待下去,有時候我嘗試努力溝通,卻為對方的逃避而難過。我希望自己能和一個人相互關愛地在一起,可總是不可能。我們該如何用佛法的道理來面對現實中感情交往的種種情況? 宗薩欽哲仁波切答:你一定要體悟到,即使我們...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如何與自己不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 雖然大多數的人不會有深仇大恨的仇家,但總會與令自己厭煩的人打交道。對初學者而言,低調地避免衝突可算是一種修行,但是如果你必須面對全世界最厭煩的人而躲避不掉的話,你可以仿效阿底峽尊者。尊者前往西藏時,他帶了一個令人極度厭煩的人作為隨行侍者,以便讓自己有充分的機會修持安忍。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做到像他這種程度,但面對著令人厭煩又無法避免的同伴時,至...

“世間八法”的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佛


 

“世間八法”的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佛經總是起始于阿難說:“如是我聞……”這點相當重要,它告訴我們許多事情。阿難記錄下佛陀一切的話語,卻未曾宣稱這些教授來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說明他只是復述他從釋迦牟尼佛那兒聽聞到的話語。 時至今日,人人都想當原創者,特別是上師們。我讀過一些現代上師們的書,他們宣稱他們的教導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是自己的發現。現代社會的人,不知怎地,似乎受到新的、原創事物的吸引。但在...

入中論(17) ——宗薩欽哲仁波切


 

入中論(17) ——宗薩欽哲仁波切 現在開始講《入中論》,也就是中觀,那當然這個題目是一個相當無聊,相當艱澀的題目,如果您沒有聽前面的話,現在聽呢就尤其會覺得困難,如果中間假如有任何人覺得困難的話呢,不要客氣,您站起來就可以走。 第130個偈頌,“若汝瑜伽見無我,爾時定見無諸法,若謂爾時無常我,則汝心蘊非是我。”。這邊我們仍然是在破斥以蘊為我,就是計蘊我,也就是五蘊是我的見地。認為五蘊和我是...

問:有人當面用很難聽的話指責自己時,如何


 

問:有人當面用很難聽的話指責自己時,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氣? 答:無論是誰在我們面前,宣說揭露過失或譏諷等種種不悅意語言,依靠這些語聲,自己可以認識相續中的罪過。古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由聽從這些勝士的逆耳忠言可以促使罪業清淨;如果是劣者對自己說一些惡意中傷的不悅意語,修行人應了知,這是自己往昔所作惡業的招感,因而應當安忍以消除宿罪。自己聽到的不悅意聲,實際上是淨除宿罪的最好助緣...

問: 佛法的修行不是為了快樂,而是為了超


 

問: 佛法的修行不是為了快樂,而是為了超越快樂與不快樂。為什麼快樂總是那麼難以得到?即使貌似得到也非常短暫和脆弱? 宗薩親哲仁波切:因為,一般所謂的快樂,是指當期望實現的時候。而當期望實現的時候,如果你去思考它,這句話“期望實現”聽起來也是相當自欺的。 所有的快樂都是如此。期望實現——那樣的情況很少發生。而等到它發生的時候,你的期望也許已經提升,或者降落,或已經左右搖擺。由於你的期望建立在各...

第一頁上一頁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