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入菩薩行論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27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菩提心能得殊勝名號】 偈頌:「發菩提


 

菩提心能得殊勝名號 偈頌:「發菩提心剎那頃,繫輪迴獄苦惱眾,於彼應稱善逝子,世間人天當禮敬。」首先第一句話「發菩提心剎那頃」,如果能在心續當中生起殊勝的菩提心,短短的一瞬間之內,縱使沒有其他的功德,也不需要修學布施等六度的內涵,甚至也不需要證得空性的道理;縱使你是一位凡夫,甚至你是投生在六道當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你生起菩提心,你就是一位菩薩。在這個輪迴當中,不要說是一般的凡夫,就連三惡趣的有情...

問:我們如果得了絕症怎麼辦? 索達吉堪


 

問:我們如果得了絕症怎麼辦? 索達吉堪布開示佛教中六種對治絕症的修法 ★第一種,一心一意地皈依、祈禱 如果我得了這種病,那我就想無始以來在輪迴當中,生生世世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病魔、違緣、障礙等等,除了三寶以外,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依處,祈禱上師三寶給予我加持和保護。如果對於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話,讓我病也是可以的,讓我死也是可以的。除三寶以外沒有任何的依怙之處。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方法。 ★第二種,...

幸福之後做什麼? 索達吉堪布  


 

幸福之後做什麼? 索達吉堪布   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關愛、扶持其他生命,讓他們身心得到安慰和利益都是最重要的。   有人從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留學歸來,自覺不凡,但他的智慧並沒有真正服務於社會;有人富可敵國,他的財富,在短暫的一生中用之不盡,但他的快樂僅僅遍及身邊的一些人。   和整個社會健康、有益的發展相比,個人的發展,所占的只是一個極小的比例。如果個人佔用了巨大的資源,悄悄品嘗著自己的...

什麼是八寒地域?什麼人才會墮入八寒地獄?


 

什麼是八寒地域?什麼人才會墮入八寒地獄? 索達吉堪布 寒地獄的位置,據許多論典中描述,一般是在南贍部洲之下。如《瑜伽師地論記》[1]中說:地面以下三萬二千由旬,是第一個寒地獄(具皰地獄),依次往下,每隔兩千由旬就有一寒地獄[2]。不過,《阿毗達磨藏顯宗論》[3]中言,寒地獄並非在地面以下,而是在圍繞四大部洲的鐵圍山之外的一個極黑暗世界[4]。所以,各個論典的說法不太一樣。 關於寒地獄的數量,《...

問:佛教徒應具備哪些素質? 索達吉堪布


 

問:佛教徒應具備哪些素質? 索達吉堪布 佛教徒應具備的條件特別多,顯宗有顯宗的,密宗有密宗的,但不管怎麼樣,至少要有信心、悲心、智慧。 1、信心 如果沒有信心,誠如佛經中所說,就像種子被燒焦而不會發芽一樣,善法的功德苗芽是不會產生的。 信心是入門的津梁,對佛陀、對上師、對佛法,若連基本的信心都不具足,那就沒有資格入門。現在有些知識份子,對佛教有好感、有興趣,但沒有信心的話,這也不叫做佛教徒。 ...

為什麼要學佛? 夏壩仁波切 這個


 

為什麼要學佛? 夏壩仁波切 這個題目,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重要問題。那麼,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從事其他的任何一個行業一樣,咱們人無論是做什麼、說什麼、想什麼……,一切的目的就是在於:如何才能夠減輕痛苦;如何才能夠增長快樂?就這個問題。 所以說呀,學佛和信仰佛教,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痛苦,更是為了增長快樂。 讓自己從簡單的意義上說,能減少一...

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懺悔清淨的方法


 

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懺悔清淨的方法 堪布慈誠羅珠 在講密乘戒的時候也曾經提到過,密乘戒的優點,就是在犯戒之後可以不斷地重新恢復。恢復的時候,也不一定需要上師在場,只需通過觀想,便可恢復戒體。 一、犯戒的界線 在宣說恢復的方法之前,首先講一下犯失根本戒的界線。因為,無論是犯別解脫戒、菩薩戒還是密乘戒的根本戒,都必須具備一些條件,在不具備所有條件的情況下,就不算犯根本戒。 密乘十四條根本戒的違...

如何利用問題來長養慈悲? 喇嘛梭巴仁波


 

如何利用問題來長養慈悲? 喇嘛梭巴仁波切   問題也給自己機會訓練慈悲心。即使是不相信轉世或業的人,也會同意具有慈悲心是非常好的。   想想那些和自己有類似問題的人,想想那些有著比自己更多或更大問題的人。縱使他們的問題和自己的問題相同,但對他們而言,那可能是更大的苦難。何況,或許他們同時也還有著許多其他的苦惱。   思惟:“正如我要快樂,不要痛苦,其他的人也一樣要快樂,而不要痛苦。這點我們是...

如何利用問題來消除憍慢? 梭巴仁波切


 

如何利用問題來消除憍慢? 梭巴仁波切   每遇到問題時,要利用困難來消除憍慢。就像在前面所解釋的,人總被業及妄念所控制而不得自在,總必須不斷經歷三種痛苦:行苦、壞苦、苦苦。謹記著,並想著:“我將破除憍慢之心,那是銷毀許多功德的敵人。我要破除枉顧眾生的邪惡自喜心。”   在專心緣念自己的困難時,憍慢不會升起。就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為痛苦而煩惱可消除我慢心,並引申對其他輪回眾生的慈悲心。這種...

佛開示切莫與凡愚親密交往的道理是什麼意思


 

佛開示切莫與凡愚親密交往的道理是什麼意思? 索達吉堪布 如來曾宣示,凡愚若無利,鬱鬱終寡歡,故莫友凡愚。(《入菩薩行論》) 佛陀在大乘經典中一再宣說:如果得不到自己的利益,凡夫愚者就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而一旦發現自己有利可圖,就會欣喜若狂,爭先恐後地去做。因此,切莫與這些凡夫交往。 這一點,恐怕很多人都深有感受。世間人的人生哲理就是為今世、為自己,儘管口頭上說為眾生、...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