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悲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294

第一頁上一頁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下一頁最後頁

金剛意 頂果欽哲仁波切 二障分別


 

金剛意 頂果欽哲仁波切 二障分別心息修證增;懷控心力調伏敵魔障。 今生勝共成就觀音賜;四種事業任運誦嘛呢。 沒有任何形式的個體是真實永久的存在。輪回和涅磐的一切現象――即使是看得到的本尊形象,聽到的咒語音聲――都是心的投射。如果追尋這個心的本性,你將發現如同《般若經》上所說的: 心,心不存在,其相為明。 我們一般所稱的心,是染汙的心,是被貪、嗔、癡激起的狂亂思緒。此心不是證悟的明覺,總是被...

我們真的是一個金剛乘行者嗎? 我常


 

我們真的是一個金剛乘行者嗎? 我常常跟人們說:這樣的佛教修行,對我們可能沒什麼幫助。檢查一下自己,我們真的是一個金剛乘行者嗎?不要說金剛乘,金剛乘有點太高遠了,就以小乘來說吧,我們算得上是一個小乘行者嗎?幾乎不是。同樣的問題:我們真的是大乘行者嗎?可能也不是。或許在名義上算是吧,也許我們遇過一些大乘的和尚、金剛乘的喇嘛,他們給我們一些教授或灌頂,我們就認為自己是大乘或金剛乘的學生。做為一個大乘的...

《菩提道次第願文》 集福德智慧二種


 

《菩提道次第願文》 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 能修得如虛空般功德 成引渡之佛陀智慧眼 於未成佛前願我此生 得曼殊師利慈悲護 願我完成次第菩提道 願我修圓滿佛法無缺 用我所知佛法之要點 大力大慈大悲來引導 願我清除眾生心中暗 護持佛陀教化至永遠 用我心中所發大慈悲 對任一方佛法之教化 未宏化或一化即逝者 願我發心濟助此寶藏 願佛菩薩諸奇妙事業 來完成此菩提道次第 願解脫人心讓他歡喜 佛菩...

佛陀十大弟子~~目犍連-神通第一


 

佛陀十大弟子~~目犍連-神通第一 大目犍連,採菽蘿菔 「摩訶」是梵語,有三種的意思,就是「大、多、勝」。因為這個長老是國王大臣所恭敬,所以就是大。他學習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經典,所以謂之多。他和其他的旁門外道不同,超勝過他們,所以叫勝。 「目犍連」是梵語,翻譯成「採菽氏」。採,就是去採取;菽,是一種豆類。採菽氏是他的姓氏。又譯為「蘿菔根」,就是一種的菜名,蘿蔔。因為他的先人修道時,吃這種東西,所...

佛陀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佛陀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多,鶖鷺之子 「舍利弗」,這是以父母作他的名字。他的父親叫優婆提舍,所以得「舍」字;「利」是他母親的名字,「弗」就是「子」,所以有的經上譯為「舍利子」。以他父母的名字合起來,作為他的名字,所以叫「舍利弗」。 「舍利弗」是梵語,有的譯為「身子」,又有翻譯為「鶖子」,又有一個翻譯是「珠子」。 怎麼叫「身子」?這是因為他的母親,身體非常美麗,相貌也端嚴,...

三 惡 道 的 開 示 十七世大寶法王


 

三 惡 道 的 開 示 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度亡續》裡面提到「因三惡趣」與「果三惡趣」。所謂「因三惡趣」是貪、瞋、癡;「果三惡趣」是地獄、惡鬼、畜生。當我們內心生起貪、瞋、癡的時候,自然會生起類似三惡趣的痛苦。瞋恚心好比大火,是墮地獄主因。所以,我們生起強大的瞋恚心時,身體會有熱的感覺,同時內心會有冰冷冷或空蕩蕩的感覺,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呢?這是我們充滿瞋恚瞋恚心的果報,是地獄之相似痛苦。地獄...

{次 第 與 證 悟}


 

{次 第 與 證 悟} 敦珠法王 “ 觀想自他成為本尊 ” ,是金剛乘最微妙的修心法門之一。你已經知道它的技巧 —— 當你幻想、計畫或回憶時,就一直在用它 —— 運用想像力,在自己心中創造特定的圖像。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標,都在除去自我。而金剛乘除去自我的方法極端聰明且具創造性,它讓自我做大部分工作來除去自己 —— 金剛乘不去粉碎自我,而設法用一個可愛、更具有吸引力的東西來取代...

依止上師 貝諾法王 有一


 

依止上師 貝諾法王 有一些重要問題是你必須去探詢瞭解的,那就是:這個上師是否有從痛苦與迷惑中解脫的經驗?此上師是否心懷菩提心?他或她是否真的很慈悲地對待我這個弟子?這是在經論、密續,特別是心性教授如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教授中談到的:在依止上師前,好好地檢試上師再作決定是極為重要的。 整個的檢試過程不是以吹毛求疵或抽象地將上師置於公開的場合來評論。相反地,而是以你個人做學生的角度來衡量,在...

檢驗上師 貝諾法王 所


 

檢驗上師 貝諾法王 所以,這將引導我們談論到上師瑜珈的主題。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喇嘛〞的字意義。 第一音節〝喇〞的意思為無上的,第二個音節〝嘛〞的意思為母親。這意味著上師的心態就像母親對待子女一般。 所以弟子與上師的關係是重大而深遠的。弟子有極大的潛力從這層關係中獲益。這也是為什麼在金剛乘密續修持中強調在開始時,師徒相互觀察是十分重要的。這種相互觀察是必須謹慎而細膩的。例如在密續中談到...

用菩提心判斷道相是功德還是著魔 2


 

用菩提心判斷道相是功德還是著魔 2013年05月30日 《前行廣釋·第一百一十三節課》 索達吉堪布   既然菩提心如此重要,自然也就成了判斷道相的標準。   假使有人認為,自己已經證悟了實相之義,獲得了神通三摩地,面見了本尊……無論出現任何表面的道相功德,如果從那時起,依靠它使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無有退轉,日益增上,那就可以斷定,這些道相是真正的功德。   麥彭仁波切在《定...

第一頁上一頁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