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悲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294

第一頁上一頁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頁

◆【慈悲】——不急進的溫情 聖嚴


 

慈悲——不急進的溫情 聖嚴法師曾說過,出離心和菩提心是一體兩面;當「出離自我中心」的心提昇到菩提心的高度時,即是「自利利他的願心」真正發起時,慢慢地才會從有條件的愛,進入無條件的愛。 在人我互動中看見自己,是「自我肯定」的開始,練習把心的視角聚焦在自己身上,持續觀照,接著就會進入「自我成長」的階段。不過,當人愈來愈清淨時有一個陷阱,容易進入一個與自己疏離而掉入虛無的狀態;那樣的出離,其實是...

缽達大塔的故事


 

蓮花生大士開示:尼泊爾滿願大佛塔之殊勝 蓮花生大士開示,伊喜措嘉空行母記錄 尼泊爾滿願大佛塔 敬禮三種佛身諸上師敬禮不可思議法身無量光佛敬禮如幻報身大悲(觀世音)菩薩 敬禮慈悲化身蓮華生上師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 ...

慈悲化鯨度眾生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一位商人,名叫貧窶,他經常在國與國之間做買賣。這一次,貧窶與一群好朋友們又乘船遠至他國去做生意。 在海上航行的途中,貧窶不時來到甲板,站在這裡透氣,當貧窶望向海洋時,忽然見到海中的大魚追食著小魚群,只見大魚群快速的張開大嘴不斷的吞食著,小魚們倉皇的逃避,卻躲不過被大魚吞食的命運,成群的小魚很快就消失在大魚的口中,它們的生命就這樣消失。 貧窶感嘆著小魚的無助與弱肉...

王舍城的由來 過去,在印度,有一位


 

王舍城的由來 過去,在印度,有一位具有怪癖的國王,常喜歡以人肉為食,但是又怕這個癖好洩漏出去而王位難保,所以經常命令他的廚子:「你們趁夜半時,悄悄的出去,抓些人來烹煮給我吃。但是,要注意,不要洩漏行蹤。」 日子久了,紙包不住火。宮中的大臣都知道國王為了自己的嗜好,竟然殺害子民,是這樣的殘忍不仁!大臣們共同商量之後,決定把食人肉的國王放逐到深山,並且推舉一位賢明、仁慈的君子為王,稱號是「信達王」...

【善用慈悲的能量】 每個人都希望生得相


 

善用慈悲的能量 每個人都希望生得相貌俊美、人見人愛,但相貌莊嚴是從何 而來呢?是由修持忍辱與慈悲而來的。我們如果希望相貌 好看、人緣良好,就要好好修持忍辱與慈悲,不發脾氣, 慈心善待一切生命。

人生中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


 

人生中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 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網路分享)

達真堪布:接受別人的佈施會消耗福報嗎?


 

達真堪布:接受別人的佈施會消耗福報嗎? 很多修行人不敢接受別人的佈施,怕消耗自己的福報,怕背業。接受別人的佈施,會消耗福報,會背業嗎? 上師解答:接受別人的佈施,不一定就是消耗福報,主要是你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若是你能發一個慈悲心,不會受不好的影響。你接受他的佈施,對他來說,你也是個佈施的對境,也是一種福田。你能當他的福田,也是好事。 若是你不能發心發願,怕背業,認為我還是不接受的好,那麼...

慈悲問答】 問:為何要修止語?


 

慈悲問答 問:為何要修止語? 傳喜法師答: 我們佛教裡有一句話「愚者以閉口為智慧」。 如果沒開智慧,我們還比較愚痴,那麼怎麼樣呢?以閉口為智慧。 禍從口出,世間話說錯算了,生意做虧本就算了,我們在家人,如果你指導別人佛法講錯了,你落不落因果? 所以要很注意、很注意的。

對治嗔恨是生起慈悲心的前提,修持忍辱即是


 

對治嗔恨是生起慈悲心的前提,修持忍辱即是最好的對治方法。——大寶法王噶瑪巴

「活在人群,『我們』比『我』重要。」


 

「活在人群,『我們』比『我』重要。」 我們的每一句話、每個行動、每一雙援手, 都能讓世界變成更公平、更慈悲的地方。 from Me to We.《我到我們的世代》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2212

第一頁上一頁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