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悲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294

第一頁上一頁505152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頁

你要跟你的心好好溝通,好好觀護你的心,隨


 

你要跟你的心好好溝通,好好觀護你的心,隨時要守護自己、告誡自己、引導自己,這就是「修行」的意思。 我們的心不太穩定,有時善、有時惡,心中常像有兩個人在對話、激辯,一個說「我應該嗔恨、我應該嫉妒」,另一個說「我應該慈悲,我心量應該放大」,不知聽誰的。 但你到底要讓自己成為怎麼樣一個人?抉擇在你自己! 大寶法王噶瑪巴

死亡淨光___拿旺給列仁波切 當身


 

死亡淨光___拿旺給列仁波切 當身體的元素---地、水、火、風、空等消失,而心也開始了它的分離過程時,我們可能會有一種沈重、溺水或遭受強風吹襲的感覺。在這些症候出現後,接著內在消失的徵兆便會開始。 我們之所以要談到這些徵兆或症候的理由是,到那時我們就不會感到太訝異了。如果我們能事先明辨,那麼我們便能專注於把心保持在一種正面的狀態中。 藏傳佛教有一種可以認知這些徵兆的禪觀方法,有許多人每天修,...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法 ___泰錫度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法 ___泰錫度仁波切(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如果我們現在的處境還不錯,但在知曉了過去生的一切之後,也便沒有什麼好驕傲的了,因為我們知道這是由於過去世所做的一些善業而來。 而善業是如何積聚的呢?是對別人行善而來。如果佈施的話,還要有人讓我們佈施才行,否則怎麼佈施?對自己說話?把東西拿給自己嗎?那樣行不通的。 所以,慈悲、佈施都是對他人的,因為這些對他人的正面行為,使我們...

【報人之德,不報人之怨】 我們受別


 

報人之德,不報人之怨 我們受別人的害沒有關係,絕不可以害別人,這個道理要懂。古大德教導我們,我們今天在海外也是勸導大家,忠恕慈悲來化解社會的衝突。忠恕,儒家說的,孔孟之道,《論語》裡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佛法是慈悲,孔子講忠信,老子講三寶,第一個是慈,慈悲;第二個是儉,節儉,知足;第三個,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惹別人嫉妒障礙。 我們要是真正去學,報人之德,別人對我的好處念念不忘,要知道...

轉經輪──轉動慈悲之輪


 

轉經輪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事業的化現。諸佛菩薩為了利益眾生,而化現於轉經輪中,藉此淨除我們的一切惡業、障礙,並使我們能夠實證菩提道次第。在西藏,通常只要有大乘佛法弘傳的地方,就流傳著轉經輪法門。這個法門是由龍樹菩薩傳給獅面空行母,再由獅面空行母傳給蓮花生大士,而由蓮花生大士將它傳入西藏。‧轉經輪的利益梭巴仁波切曾經開示:轉動它一次,就等同於持誦了轉經輪內那麼多的咒。僅在幾秒鐘之內,就修持了如此有力...

丹真絨布上師開示-如何得到傳承?如何清晰觀想本尊?如何求合適姻緣?如何發心?如何回向?


 

 如何得到傳承?如何清晰觀想本尊?如何求合適姻緣?如何發心?如何回向?  不少師兄有類似疑問,依據上師開示(http://www.sedeng.com/2010/newslist.asp?id=95)、《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這是一切顯密佛法的基礎,請這裏下載:http://www.sedeng.com/bbs/read.php?tid=2804  )等教理,簡要回復如下:  一、關於密法傳承:  ...

丹真絨布上師開示-如何得到傳承?如何清晰觀想本尊?如何求合適姻緣?如何發心?如何回向? 2012年1月25日


 

如何得到傳承?如何清晰觀想本尊?如何求合適姻緣?如何發心?如何回向?  不少師兄有類似疑問,依據上師開示《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簡要回復如下:  一、關於密法傳承:       密法需要傳承,清淨的傳承具有殊勝的加持力及善妙的緣起力。上師慈悲開許發佈的相關傳承錄音中,已經包含了完整的傳承的資訊及加持。上師開示:恭敬聆聽錄音即可獲得傳承,具足信心如法修行即可得到殊勝加持,日後求得具德上師灌頂則更為圓滿...

最究竟的除障法 最殊勝的超度法


 

我執,是最大的魔鬼,也是最大的障礙。斷除我執,即是最究竟的除障法,最殊勝的超度法。怎麼斷除呢?即是以「立斷」的精神,布施我們最大的貪著:色身,直接趨入最大的恐懼,了悟其平等性,安住在恐懼的清淨本質中,這即是「施身法大手印」。 這一部可以幫助行者斷除我執、自利利他的大法,叫「施身法」。這是聖者帕當巴桑傑所創,經他的弟子、施身法成就祖師女瑜伽士瑪姬拉尊發揚光大,成為四大教派共同修持的成就大法,也是傳統...

菩提心的修法——自他相換! 頂果欽哲仁波切


 

在人間按:在我的諮詢工作策劃案中有三種思維哲學是百試不爽的! 它們是(1)以終為始(2)自他相換(3)一開始即結束。 本文由頂果欽哲法王將自他相換這一修法,詳盡地講解了出來。 這正是菩提心的真正實修,供養有緣,多多轉載! 後附這本書《你可以更慈悲》的全文鏈接地址。  你可以更慈悲(十一)行菩提心——頂果欽哲仁波切菩提心有兩個面向:相對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 究竟菩提心是十地菩薩其中一地的菩薩所了悟之...

非凡的慈悲


 

通常每個人都有慈悲感,但那是有缺失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們有計量.例如,有些人對人類慈悲,卻不對動物或其他有情眾生慈悲.有些人對動物或其他有情眾生慈悲,卻不對人類慈悲.有些人對人類慈悲,對自己國家的人慈悲,卻不對外國的人慈悲.有些人只對自己的朋友慈悲,不對他人慈悲.似乎,我們在某處畫了一道線,我們對線內的慈悲,線外的人則不管.我們對某一部份的人慈悲,對某部分人則不是.這就是我們有缺失的慈悲.佛陀對此...

第一頁上一頁505152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