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728

第一頁上一頁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最後頁

索達吉堪布於中國文化書院現場問答 問:《


 

索達吉堪布於中國文化書院現場問答 問:《普賢行願品》裡有句話,就是「恒順眾生」,但這對我們來講很難。一是自己有分別心,再一個就是,眾生的確是有善有惡、有正有邪。面對善的時候好做,我可以從善如流、與人為善,但面對惡人惡事的時候,該怎麼辦?還要隨順嗎? 堪布答:恒順眾生,就是在一切時候隨順眾生。這是《華嚴經》等大乘經典教誡菩薩利益眾生的殊勝方便。 法王如意寶的《勝利道歌》裡說:「言行恒時隨順友。」針對...

破除性解放之邪見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破除性解放之邪見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第一:性解放主義者認為,以性是人類本能的緣故,不能壓抑,需要開放。 回答:以凡是本能都需要開放的話,貪嗔癡是每一位凡夫的俱生煩惱,是本能,是否都需要開放呢?以生活中的經驗可以說明,人的行為需要如理地取捨,而不是無原則的開放,例如飲食是人的本能,我們能否不考慮食量而無限制地暴飲暴食呢?能否不考慮身體狀況而無選擇地飲食呢?能否越位而侵占他人的飲食呢?能否不按...

益西彭措堪布:由夢可以了解三大真理 1


 

益西彭措堪布:由夢可以了解三大真理 1、由夢了解萬法唯心 漢地淨土宗的祖師徹悟大師這樣說:“諸喻之中,夢喻最切。如夢中所見山川人物、萬別千差,皆不離我能夢之心,離夢心外,別無一法可得。即此可以比喻,而知現前一切萬法,但唯心現也。”(他說,在一切比喻當中,夢喻最親切。比如,夢中見到的山川人物、萬別千差的景象,都不離開能夢的心,離夢心之外,得不到一塵許的法。由這個夢喻就知道現前一切萬法,都只是自己...

心經究竟神奇在何處 釋迦牟尼佛即將示現


 

心經究竟神奇在何處 釋迦牟尼佛即將示現圓寂的時候,曾將大、小乘的八萬四千法門交付於阿難尊者,並鄭重其事地告訴他:“如果你把除了般若波羅蜜多之外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忘掉、全部損壞了,我也不會責怪你;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羅蜜多當中的一個偈頌丟失了,我就要怪罪於你!” 這就說明,除了般若波羅蜜多之外,整個八萬四千法門,都不及般若波羅蜜多當中一個偈頌的內容重要。 從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

貪嗔癡的源頭 作者:達真堪布 如果一間


 

貪嗔癡的源頭 作者:達真堪布 如果一間房子失火了,當火勢燃向其他房屋時,主人看到後肯定會將能助燃的草木等轉移出去,這樣火就燃不起來了。否則,火勢可能燃得更旺,並且蔓延至其他的房屋。    我們為什麼會生起嗔恨心呢?就是因為貪愛世間的名聞利養,當有人障礙時,我們就會生起嗔恨心。如同草木等燃料會使火勢蔓延一樣,若是把這些草木轉移出去,火就會熄滅。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先斷除對世間名聞利養的貪心,這樣...

六波羅蜜多中的持戒度--薩迦法王開示


 

六波羅蜜多中的持戒度--薩迦法王開示 持戒度 第二波羅蜜多是持戒度。持戒的特點在於為了利益眾生而避免並斷除種種不善行(即不造作性、遮二罪) 。持戒若與前行的發菩提心、正行時三輪體空、和結行時將功德迴向給所有一切眾生,具足這三者即成就持戒波羅蜜。 為了行持戒波羅蜜,認清楚什麽是錯誤的行為是相當重要的。有些人不會持守戒律,有些人雖然持戒並且行為端正,但是卻非正確的律儀,有些人即使有正確的律儀,也...

宗薩欽哲仁波切憶念上師頂果欽哲法王   


 

宗薩欽哲仁波切憶念上師頂果欽哲法王   藏文裡 “傳記” 有一層涵義,就是一經聽聞就能種下解脫種子,比如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攝取佛子傳記”,就是把佛子菩薩的真實行履領納於自心,發願要行到和他同等的境界。比如,菩薩如何修持布施波羅蜜多,我也發願隨學,他是怎麼做的,我也努力做到和他一樣。按這樣,浩瀚如海般的佛子行都一一攝取。《無垢虛空經》中云:“阿難,諸如來非於一切眾生前顯現,而盡現為善知識宣說佛法...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祈禱的修法 祈禱聖眾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祈禱的修法 祈禱聖眾加持修行成就是非常重要的加行。實際上,每位修行者行住坐臥時時刻刻都應祈求三寶加被,不論修何種法門,首先祈求上師三寶加持,非常重要。 以下從祈禱的對境、祈禱的必要性、祈禱的內容、祈禱的條件四個方面來認識祈禱。 一、祈禱的對境: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大小乘的聖眾。 二、祈禱的必要性: 我們成辦事情都需要依靠助緣,比如,從這裡到色達縣,如果有便利的交通工具,還...

密乘弟子如何修習禪定? 第一課——禪定


 

密乘弟子如何修習禪定? 第一課——禪定 藏傳佛教的禪修,從次第來說屬於中等修法。最基礎的修法也就是初級修法是外加行和內加行;最高級的修法是正行,也就是寧瑪派的大圓滿,噶舉派的大手印,還有中觀的修法等等。在修完內外加行之後,還沒有修正行之前的中間修法,就是禪修,或者叫寂止的修法。 單就禪修來說,其實與佛教並沒有什麼關係。外道有它們的禪修,世間道中也有很多調心和調整情緒的修法,也叫作世間道的禪修...

六波羅蜜多中的忍辱度--薩迦法王開示


 

六波羅蜜多中的忍辱度--薩迦法王開示 忍辱度 第三波羅蜜是忍辱度。忍辱的特點在於面對任何加於身心上的傷害時,行者不但不受其乾擾並能不起瞋心修持忍辱。若跟前行的發心、正行的空性智慧和結行的迴向結合,這就成為忍辱波羅蜜。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忍辱的反面── 瞋恚心。應斷除瞋恚心,我們要記著瞋恚的過患、它對我們這一生的影響,以及它可摧毀究竟的安樂,這些都是要斷除瞋恚的原因。當你生起瞋恚心時,就不能享...

第一頁上一頁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