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728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

直指心性---頂果欽哲仁波切 我們的禪


 

直指心性---頂果欽哲仁波切 我們的禪修正確嗎?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進步?我是不是永遠無法達到我上師的水平?--掙扎在希望和恐懼之間,我們的心永遠無法安寧。 由著我們的性子,我們的修持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我們執著靜修時出現的好覺受,在散亂時又放棄禪修,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修行之道。 無論我們思想怎麼變化,我們必須踏實的去次第修行,日複一日;直觀我們的動念並回歸到它們的本原。我們不應該奢望能立即得...

如何面對投生 慈誠羅珠堪布 死亡並不


 

如何面對投生 慈誠羅珠堪布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死後還會投生。我們曾經歷過無數次死亡,只是今天已經徹底忘懷而無法回憶了。對追求解脫的人來說,正視生死大事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但要知道如何面對死亡,也要知道如何面對投生。 在顯宗的有些論典中,講到了人死後的狀況以及投生的過程,卻沒有講該如何把死亡轉化為修行以及如何去投生。而《西藏度亡經》卻不但詳細地描述了從死亡到投生的整個過程,而且還講瞭如何引導...

「今天(8.6,藏7月10日)是蓮師的生


 

「今天(8.6,藏7月10日)是蓮師的生日 請踴躍參加蓮師薈供」 薈供是累積福報最快速的方法,學佛的人必須累積福報資糧和智慧資糧才容易成就。龍欽巴尊者開示:「積聚福德資糧最勝者是薈供。」所有密座乘行者,平時懺悔補戒,最殊勝的也是薈供法會。 蓮華生大士為密法開基祖師,阿彌陀佛之化身,觀世音菩薩之法語,諸佛之心意。身語意三者所匯合,尊成其號『咕嚕仁波切』,意即『珍貴寶上師』。 蓮華生大士...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話,便能夠找到涅槃的地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話,便能夠找到涅槃的地方,就在痛苦裡面。 痛苦是最好的老師,你不必花一分錢,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需什麼戒言,這位老師都與你同在。 事實上,痛苦是你逃不掉的。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這充滿痛苦的社會裡,如果有清楚的覺知,我們便會更尊重佛法。這即是法對我們的加持。 宗薩欽哲仁波切~

問:「賢劫千佛」的千佛是哪些佛? 「賢


 

問:「賢劫千佛」的千佛是哪些佛? 「賢劫千佛名經」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摩訶薩得是三昧。亦得八萬四千波羅蜜門。諸三昧門陀羅尼門者不。 佛告喜王。今此會中有菩薩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萬四千諸波羅蜜。及諸三昧陀羅尼門。此諸菩薩於是賢劫中。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四如來於此劫中得成佛已。 喜王菩薩復白佛言。惟願加哀。當宣此諸菩薩名字多所饒益。安隱世間利諸天人。為護佛法令...

梭巴仁波切 開示 你目前的舉動,會直接


 

梭巴仁波切 開示 你目前的舉動,會直接影響到你將來所經驗的事情。同樣的,你現在所遭遇的事情,正是過去行為的結果。 若了解這一點,就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主要是自己而非他人的責任。你也會明白,快樂或悲慘,基本上也是由自己決定。如果以善心、愛心與開放心自律,終將得到快樂。如果你愚蠢殘酷,而且自私封閉,未來經驗到的將只是痛苦。只有不明因果,不留心許多事情,自律才會變成苦差事。了解自己的言行,和對自己和...

問:如果成佛以後,就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


 

問:如果成佛以後,就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救度眾生,為什麼很多的大菩薩卻不願成佛呢?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不!他們並不是因為有意保留疑惑、煩惱以致不能成就。佛因智慧故,不住輪迴;因慈悲故,不住涅槃。菩薩並非有意要留下一些煩惱不去除而輪迴;菩薩之所以輪迴,是要以救度眾生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清除最後的那些煩惱。

師利星哈最初到那爛陀寺求法,進入寺院,左


 

師利星哈最初到那爛陀寺求法,進入寺院,左眼看到五百位講顯的大師,右眼看到五百位講密的大師,他向大師們請教有沒有一個最究竟的法?眾法師相顧而視,一致介紹他去烏丈亞那國找文殊善友。 他步行了十三個月,才抵達目的地。兩人初遇時,文殊善友正在耕田,他頭上纏著袈裟,肩上駝著牛軛,一手拉著犁,一手揮鞭趕牛。 師利星哈見狀以為文殊善友只是個野和尚,不如人們傳說中的特殊。他上前問道:這裡有沒有吃的?文殊善友答...

慈誠羅珠堪布:夢幻世界 在這裡,我准備


 

慈誠羅珠堪布:夢幻世界 在這裡,我准備與一些未入佛門的非佛教徒分享一些佛教知識,做一次輕松愉快的文化交流。我相信佛陀的智慧會給每一個人帶來光明,佛陀的慈悲也會給每一個人帶來幸福、開心與歡喜。 一、為何宣講佛教的世界觀 首先,我們不能把佛教當作普通的宗教,更不能把佛教當作迷信來看待,本來佛教是一種文化。用現代人的語言來說,它的很多觀點與理念都非常科學。我們的現實生活不能缺少這些理念,一旦沒有這些...

【如何出離:生老病死?】 問:有人問靈


 

如何出離:生老病死? 問:有人問靈雲志勤禪師說: 「如何出離生老病死?」 禪師回答: 「青山原不動,浮雲任去來。」 意思是不是說, 生老病死即使如浮雲一般來來去去, 只要心中不受生老病死影響就不會起煩惱了? 答:如果從自然現象來看,浮雲在山巔飄來浮去, 而山並沒有隨著浮雲的隱現,來去而產生變化。 如果講到世事無常, 青山也是物質現象,怎麼可能不動? 現在青山受到許多開發,一下子就不見了。 ...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