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禪修的文章列表如下,共459

第一頁上一頁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

 如果你清楚地瞭解佛陀傳授的所有教法及方


 

 如果你清楚地瞭解佛陀傳授的所有教法及方便,你會對於自己的修行感到安心,沒人能擾亂你的修行。要是你缺乏全面清楚的瞭解,即使你可能有某程度的正確理解,聰明人所說的話還是會讓你的信心動搖,你的信心可能會因此消失無蹤。雖然你的修行是正確的,你可能開始覺得:「我一定做錯什麼了,他質疑我的修行,而我卻沒辦法回辯!」    在這世上修行,並不會都順順利利的。例如有學者到你身旁,說:「嗯,你在學禪修?」接著,他...

 圓滿的智慧本質是勝觀入空性的進展。藉由


 

 圓滿的智慧本質是勝觀入空性的進展。藉由修證三摩地所獲得的細微心,我們能辨認出什麼是一開始就有的錯謬看法,並加以對治。我們深至骨隨地相信著我們是如何地存在,以及周圍世界是如何存在,但這種假設是錯誤的。這種錯誤看法被稱為無明,讓我們一直受困在痛苦輪迴裡。  這裡所指的無明,不單單只是沒有意識到實際正在發生的事,而且心還主動編出自身的妄念。我們一般粗重的概念心沒辦法看透無明的投射;我們需要運用三摩地...

 菩提心是自發的至誠懇切的希望能儘速成佛


 

 菩提心是自發的至誠懇切的希望能儘速成佛的願心,因為我們必須要證悟成佛,才能具足能圓滿引領眾生離苦且證得佛果的能力。能夠圓滿修證悲心的至高層次--菩提心的行者,就稱為菩薩。已修證菩提心,或是已成為菩薩的指標之一,是內心不會再生起「我」,只為眾生而活我。據說菩薩連呼吸也是為了眾生。證悟菩提心,就是證得菩提道三主要道的第二主要道。    我們現在要修菩薩道六度波羅蜜:佈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

• 耶喜喇嘛的開示就是根據十四世紀格魯派


 

• 耶喜喇嘛的開示就是根據十四世紀格魯派創始組宗喀巴大師的教法,宗大師在其著作《菩提道次第攝頌》中提到「通達聖教無相違,能知佛語皆教授。」 耶喜喇嘛可能會這麼說:我們對於佛陀開示的實相,很容易在智識上深受吸引,卻忘了去嚐嚐法味,我們也很有可能不知道怎麼嚐到法味。宗喀巴大師大力提倡把教法內化入心的禪修法,這種禪修法稱為思察修。 簡單地說,思察修是讓自身熟悉佛陀傳授各種不同法門的修行法,禪修在藏文...

佛法的贈禮 1 動機


 

佛法的贈禮 1 動機 首先必需生起正確的發心,領受任何教法的結果,取決於行者的發心,如果有不好的動機,則法教對行者產生傷害多於利益,所有不善的發心產生極大傷害,即使不善,不惡的發心,也沒有太多的用處。但如果有好的發心,即使一行的法教,也會產生極大的利益。 最好的發心,為了利益遍虛空法界的眾生而必需成佛,聽聞教法,為了成佛而來接受這個珍貴法教,且接受這個法教之後。繼續精進的修行。在如此的發心...

佛法精髓之現代詮釋 偉大的教主——


 

佛法精髓之現代詮釋 偉大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具足無上的智慧、慈悲與方便,他示現許多偉大的行誼以利益眾生,例如在身的事業上,他化現各種不可思議的奇蹟;在智慧與意的事業上,他則化現可以加持眾生的禪定等。而他最偉大的佛行要算語的事業,他教導我們他所得到的成就,經由這些教導,平凡的我們才得以由痛苦中得到解脫,而且能獲得真正的寧靜與真實的喜樂。 如同虛空般無邊無量的眾生,他們各有差異性,即使單就外貌言,...

遠離四種執著前言


 

遠離四種執著 前言: 「遠離四種執著」,亦如其它藏傳佛教的心性教授一樣,皆得自多位歷代證悟上師的傳授;而在接受此教授前,需先了解本傳承的背景: 西藏薩迦派的傳承持有者為「昆氏家族」。他們是光音天(奧明天)天神的後裔。當光音天神降生西藏後數代,逐漸降伏了當地的神祉;其後,光音天的族裔與羅剎女相愛,生下一子名為“昆巴切”,意為「在戰爭和愛中出生者」。此即...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一句 若執著此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一句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   首先,必需真正持戒。不應將持戒作為自己的裝飾,以獲取生活所需,或用以提昇個人名譽和威望。例如,有某人持三戒中的一種,或在家居士的十戒,或近事男女的三十六戒,或僧人的二百五十三條的比丘具足戒等;不論持守何種戒,均不應以此生之任何目的為出發點。 持戒的主要目的是以之為開發禪定的基礎,不論是在家居士或受了具足戒的僧人,若要修持有成就,必須依靠於...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二句 若執著世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二句 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接下來解釋第二句:「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這兩句是說我們為了要遠離痛苦與痛苦之因,並達到涅槃境界,我們必須放棄對三界輪迴的執著,此三界是指慾界、色界和無色界。   想要脫離輪迴進入涅槃,必須放棄對三界的執著。若要瞭解為何必須放棄對三界的執著,則先需了解世間輪迴的過患。若想了解輪迴過患以求產生出離心,則須先了解此世間的本質。如果我們深入...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三句 執著己目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三句 執著己目的,則無菩提心  札巴蔣稱即興地用他的禪修經驗解釋第三句:「執著己目的,則無菩提心;如執著私己目的,就無菩提心,也就無法產生開悟成佛的可能」。為了證得涅槃,我們必須摒棄執著。必須真正使自己達到前面已解釋過的「遠離執著」。為了幫助我們了解如何證得涅槃,札巴蔣稱說他須更進一步敘說自己的禪修證量。他說如果只有自己達到開悟的終點,那有什麼意思呢?那將留下他生命中某個時...

第一頁上一頁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