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耶喜喇嘛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18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在上士道的修行,所修悲心到最頂端是菩提


 

 在上士道的修行,所修悲心到最頂端是菩提心:自己無法忍受見到眾生受苦,知道只有佛能真正地拔除一切眾生苦,因而發自內心想儘快證悟成佛。  菩提心是由大悲心發展而來:大悲心不只是無法忍受見眾生受苦,還認為自己有責任除去眾生苦,就像母親知道減輕孩子的痛苦是她的職責一樣。達賴喇嘛尊者稱這種大悲心是「普世責任」。 ~感恩轉自 耶喜喇嘛著作之--你能證得大悲佛 生活中的密續大手印~

我們再三思惟四聖諦,到最後能真正出離苦及


 

我們再三思惟四聖諦,到最後能真正出離苦及苦因。金剛持梭巴仁波切提到,當我們到了「單單一個貪念都令人相當作噁,噁心程度就像泡在化糞池一樣。」這才表示我們持證了出離心。 中士道的行者極富智慧充滿喜悅慈愛,不管生活中發生任何事,都是純然地知足常樂。出離心是菩提道上三主要道的第一要道,也是下士道及中士道的修行頂端。 ~感恩轉自 耶喜喇嘛著作之--你能證得大悲佛 生活中的密續大手印~

貪可以延伸到相當微細的程度,它會暗中搞破


 

貪可以延伸到相當微細的程度,它會暗中搞破壞。耶喜喇嘛曾說他可以用一整年來跟我們談貪,但除非我們深入地、謹慎地看自己的內心,發現到我們自己的貪是如何地錯綜複雜,否則我們永遠不會有開始真正瞭解貪的那一天。貪是一把塗滿蜂蜜的鋒刃:我們相信貪是快樂的序曲,而其實,貪只會導向痛苦。 我們順從貪所得到的快樂,就像是毒品成癮者吸食毒品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會長久,而且還是染污的,只會讓我們有更強大的貪著。我們的文...

我們會受苦的根本原因是心處在無明狀態(與


 

我們會受苦的根本原因是心處在無明狀態(與個體有關時,常為人熟知的說法是「愛我執」)。而其實,我們每天會遇到種種問題,主因是貪。貪是心的預設模式(default mode)。但當我們聽到佛陀說:「除非放掉貪,否則就不可能會快樂」,我們會驚慌失措,並且如同金剛持梭巴仁波切指出的,我們會困惑:「你的意思是說,我得要放棄我的心,放棄我的快樂嗎?」會有這種疑問,是因為我們混淆了貪及愛、快樂及欲樂等等。 ~...

• 苦分為三種:「苦苦」指一般的苦,平常


 

• 苦分為三種:「苦苦」指一般的苦,平常生活所經歷的苦痛;「壞苦」指我們通常認為的快樂;「行苦」指我們以身體跟心被推進宇宙裡的狀態,宇宙完全是由貪及其它煩惱所產生的,因此宇宙也就在苦的本質裡。 形成苦的原因有兩種:業及煩惱。業:我們在過去所造的業,讓自己遭遇到現在受苦的情境;煩惱:我們當下對於自己處在受苦情境的焦慮反應。例如,自己的鼻子被揍一拳,我們通常認為這是讓自己受苦的原因,但佛陀認為這只是...

金剛持梭巴仁波切說:「我們能把心塑造成任


 

金剛持梭巴仁波切說:「我們能把心塑造成任何我們想要的樣子。」仁波切繼續說:「我們要是沒有每天修懺罪法門,真是瘋了。」 我們思惟念死無常惡趣眾苦皈依三寶,並在這三種思惟的基礎上對業果之理生起強烈體認,這麼一來,我們可以確定一點,至少當我們死時,心識會持續地感受到由環境助緣所產生的快樂。 從心理層面來看,這些僅是修行的基礎,卻相當重要。下士道行者心智成熟、自尊自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給自己果報,所...

現在,我們真正地開始修行了:我們修持佛法


 

現在,我們真正地開始修行了:我們修持佛法來離苦,會瞭解什麼該修、什麼該捨。 根據佛陀所說,我們說的任何話、所做的每件事,以及出現的每個念頭都是業,「業」的意思是「行為」,一旦造下了業,必然會在未來受報、招致結果。每個念頭、每一句話、每個行動,都在我們的心裡種下了種子,一定會在未來成熟感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眾生經歷的一切都是過去造業的果報。以業果之理來看,並不是有人開庭審判,做出懲罰或獎勵我們...

有誰可以讓我依靠,教導我避免受惡趣苦的方


 

有誰可以讓我依靠,教導我避免受惡趣苦的方法?我們會很感謝有高超醫術的醫生,但如果我們沒病沒痛,就不會去看醫生。不過當我們發現自己病了,就會很急切地去找醫生,尋求醫藥治療。 我們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受苦狀態,要多多思惟佛、法(法藥)、僧(佛陀的追隨者)三寶諸多功德;基於我們想要離苦,要尋求佛、法、僧三寶加持。特別是尋求佛法,這是佛陀開給我們的藥方,也就是佛陀傳授的正法,我們應當如此修持。法寶是真正的皈...

修行一開始先瞭解我們心的究竟本性也很重要


 

修行一開始先瞭解我們心的究竟本性也很重要。依照大乘佛教的觀點,每位眾生皆有佛性,皆有成佛的潛力。藏文「森堅」指眾生,字面意思是「持心者」。依據佛陀所說,沒有一處無眾生,連一微塵空間都有眾生。 每位眾生都可能成佛(「佛」在梵文意思指「全然覺醒」),正如同橡實有可能長成橡樹。能長成橡樹是橡實的本性,是它真正的面貌。我們別無其它選擇,只能提供橡實適合的條件,讓它長成一棵橡樹,這才是橡實真正的模樣。眾生...

佛陀說我們的種種想法跟事情的真實面貌,兩


 

佛陀說我們的種種想法跟事情的真實面貌,兩者是顛倒相反的,我們不僅因此受苦,也傷害到眾生。所以,修行的果是止息苦,是證得涅槃的心理狀態,並不是到像天堂那樣的地方。菩提道次第依據三士道開展而成,其中,下士道及中士道是和小乘共同修持的佛法,上士道是大乘佛教在成佛道上所需要的修持。 依照大乘佛教的觀點,如同鳥需雙翼才能展翅飛翔,我們也需要智慧與慈悲雙翼。為了要增長智慧翼,其主要是在下士道及中士道修持,我...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