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872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

中陰文武百尊圖首次公開(真是眾生之福報啊


 

中陰文武百尊圖首次公開(真是眾生之福報啊,智者自收藏,疑人請過莫犯口業) 2014-10-26 妙法蓮華修習苑 智慧轉發,利他行善!學佛從來都是自己的事兒,萬不可執著於文字,誤了自己! 懇請各位,一定要仔細反復地看以下的圖片,巨大利益到時自然會知道,請看完後分享給好友,令所有的眾生都得到究竟的快樂和解脫! 特別提示:往生極樂世界,最有把握的,應該是牢記100幅圖,那就是中陰文武百尊圖,由於此百...

問:如何理解 “行善得樂、造惡受”?


 

問:如何理解 “行善得樂、造惡受”? 答: 我們每個人業感不同,故從中幻化的樂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盡相同。那麼,這些千奇百怪的痛和快樂,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並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於我們的心。 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也指出:“心為一切諸法之源,故名為普作王。”為什麼稱為 “普作” 呢?因為心既能作清淨的涅槃,也能作不清淨的輪回。就是說,輪回中的一切,是不清淨...

[大安法師: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大安法師: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關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兩種心理狀態的。為什麼我們能夠有厭離心?它是來自智慧的一種關照。 一切眾生都生活在八交煎裡面,但往往很多人自己意識不到這個,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為“堪忍”)——堪忍我們的三毒煩惱,堪忍我們種種不如意的難現實。在這種狀態當中,能夠敏銳地透過生命的現象知道它本體上的...

“一個有紀律的心靈帶來快樂,而散漫的心態


 

“一個有紀律的心靈帶來快樂,而散漫的心態造成的痛。” 法王 達賴喇嘛 開示 “A disciplined mind leads to happiness, and an undisciplined mind leads to suffering.” ― Dalai Lama XIV, The Art of Happiness

“我們的行為是有益或無益的取決於,該動作


 

“我們的行為是有益或無益的取決於,該動作或行為是否源自一個有紀律或散漫的心理狀態。 一個有紀律的心靈帶來快樂,散漫的心靈則導致痛。 而事實上,讓一個人的心識有紀律,是佛陀教導的精髓。“ 法王 達賴喇嘛 開示

問:我們看見有人正在造做會使他們產生痛


 

問:我們看見有人正在造做會使他們產生痛的惡業,是否我們該詴圖去阻止他們這樣做?那樣是否會強加業在他們身上?換句話說,對我們而言,從經歷自己的痛而從中學習是不是較好呢? 法王達賴喇嘛開示: 如你所知的,一個佛教的修行者慎重地過著一種獻身助人的生活方式。這裡我們要知道,佛教所談的幫助他人是幫助他們走上正道以找到解脫,這也就是說過一種符合業力因果法則的生活方式,即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所以...

[法王 達賴喇嘛開示 佛教的基本原則]


 

[法王 達賴喇嘛開示 佛教的基本原則] 每當我介紹佛教教法時,我都會提出二個基本原則來做重點說明。第一個基本原則是法性緣起說。所有的佛教哲學都是依對此真理的了解而立的。第二個原則是非暴力,這是一種在了解法性緣起之後,佛教修行者所採取的行動。非暴力本質上是指我們應當盡力去幫助別人,但如果這不可能,最少也應盡量不去傷害他們。在詳細地解說四聖諦之前,我概要地提出這二個原則當做背景。 皈依與發菩提心 ...

[梭巴仁波切 開示 自喜心(自我愛執)]


 

[梭巴仁波切 開示 自喜心(自我愛執)] 在《修心七要》中,最重要的五力之一為歸咎一切問題於自喜心。如此能培養對自喜心的反感,視之為敵。將它與自己隔離,不再與自己就沆瀣一氣。如此,每日的所有行為,都成為純淨的佛法了。   無論出現什麼困難,都要歸咎於自喜心。思維每一困難皆為自喜心的缺點。除此之外,將自喜心帶給自己的問題及不如意的事物全還給它,用問題來做摧毀自喜心的武器。如果能用正在...

[ 六波羅密多-布施波羅密---卡盧仁波


 

[ 六波羅密多-布施波羅密---卡盧仁波切] 布施有兩種:供養三寶與布施有情。首先談供養三寶。以最大的誠信之心,將實際的物品供養給三寶與三根本,此誠信之心發之於對他們的無量功德之瞭解與憶念。而供養他們的實物通常為:清水、鮮花、香、燈、番江橘香水以及各種香美的食品,各種樂器如鈴、鈸、鑼、銀鈸、鼓、喇叭、雙簧管、號角、琵琶、笛等等。對於僧,你可供養食物、衣服、住處及其他必需品,或者供養旗、旛、傘、蓋...

大寶法王開示 ─《佛子行三十七頌》 節錄


 

大寶法王開示 ─《佛子行三十七頌》 節錄 常伴親友還離別 勤聚財物終棄捐 識客且遺身捨去 捨此世是佛子行 如何分辨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呢?就看有沒有捨棄世間八法、捨棄此生。薩迦派離四貪執的教言提到:「貪執此生非行者。」因為一個貪執今生俗務的人,很難有機會找到真正的快樂。 所謂世間八法,不只是文字上的稱、譏、毀、譽等,我們要瞭解的是世間八法的癥結,即是盲目的執著,這是我們要斷除的原因。 ...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