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輪迴的文章列表如下,共765

第一頁上一頁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頁最後頁

如何將佛法在生活中轉為道用? 堪布羅


 

如何將佛法在生活中轉為道用? 堪布羅卓屯由仁波切 首先,今天能夠來到台北利生中心,仁波切先向諸位法師、諸位師兄問候吉祥如意,這次能夠來真的非常高興。因為昨天喇嘛江秋向仁波切請求,希望仁波切能夠給予一些簡短的開示,所以今天仁波切就向大家做一些簡短的開示。 我們一定是由於過去經過無數生精勤的累積福德資糧,以及發過許多清淨的願望所致,所以能夠獲得暇滿的人身寶。不只獲得暇滿的人身寶,我們也得以...

問:請略述金剛乘和密乘之不同,與金剛乘之


 

問:請略述金剛乘和密乘之不同,與金剛乘之涵義? 宗薩欽哲仁波切答:事實上我們說金剛乘或密乘幾乎是一樣的。密乘是密續的一般稱呼,密續是秘密的教法,而乘是載的意思,密乘這個字同樣在印度教中也可以看到,他們也有密乘的修持法。但金剛乘是特別僅指佛教的修行法,所以我們說金剛乘時,他包括了密乘,但我們說密乘、密宗時卻不一定是指金剛乘。 金剛乘有許多譯意,如密宗的神祗、不可改變的本質等,但無論如何,他是指一...

學習智慧度(般若波羅密多)經典的利益〔Ⅱ


 

學習智慧度(般若波羅密多)經典的利益〔Ⅱ〕 ――梭巴仁波切 學習智慧度教法的利益 尤其,學習七年教師課程和基礎課程的主題――般若波羅密多(智慧度)的教法,《現觀莊嚴論》、《入中論》及《阿毗達磨俱舍論》。你學習佛陀的教法學得越廣泛,對於什麼是正確的心念、什麼是錯誤的心念,瞭解的範疇就更寬廣。你會培養出更多智慧,使你能抉擇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 所以,當你修行時,不僅能夠正確的修行,不會...

學習智慧度(般若波羅密多)經典的利益〔Ⅰ


 

學習智慧度(般若波羅密多)經典的利益〔Ⅰ〕 ――梭巴仁波切 《入中論》的教授一開始就說智慧度是「母」,因為所有數不清的過去、現在、未來佛都從智慧度出生。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田野中對五百隻天鵝說法,因為如此,這五百隻天鵝下一世全都投生為人。不僅如此,他們全都成為受俱足戒的比丘,而成就聖道,以徹底從輪迴中解脫。他們修行五道,成就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學道。他們全都成就這些聖道,所以在下一世...

聖物,為何珍貴而能滿願?!(2)


 

聖物,為何珍貴而能滿願?!(2) ――梭巴仁波切 [聖物是佛的化現] 帕繃喀碟千寧波在菩提道次遞教授中提及,我們應待聖物如同真實活生生的佛陀,而非物質之物。每一次看著佛龕時,思惟所有這些物都是真實活生生的佛陀,但目前你的業只能讓你看得到以佛像或法照形相示線的佛。未來當你成就資糧道時,將能視之為真實活生生的佛。你的見解隨著心進步而改變了。所以說聖物是化現,佛陀化現為佛塔等聖物。雖...

《甘丹聖教增廣願文》講解~1 ──堪千果


 

《甘丹聖教增廣願文》講解~1 ──堪千果碩仁波切 宗大師的教法祈願文有兩種,一種是《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聖教願文》,這個願文比較長。另外一種是《甘丹聖教增廣願文》,這個比較短,待會會就這個祈願文做一個口傳,口傳的同時,也做些講解。 斯為能生無餘勝者父,然於無邊剎現佛子相, 秉持佛法發心諦實力,祈願善慧勝教廣增長! 大概來說,第一個偈頌有提到佛父的部分,佛母的部分和佛子的部分。這樣的佛...

大迦葉尊者-頭陀第一 一、誕生的


 

大迦葉尊者-頭陀第一 一、誕生的前後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國,離首都王捨城大約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個迦羅臂拏迦的村莊,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個很幽靜的地方,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鄉。 舍利弗誕生在婆羅門種姓的家庭,父親提捨是婆羅門教中負有盛名的論師,當母親懷他的時候,他母親的智慧,就異於尋常的婦女,據說這是受胎兒的影響。 母親的弟弟拘稀羅,也很善於議論,但每當他和懷孕的姊姊議論時...

《佛子行三十七頌》── 1 作者:無著


 

《佛子行三十七頌》── 1 作者:無著賢菩薩。西藏歷代上師之中集佛學、博學及德行(戒律)三者條件皆具足之上師,是已具足聖者圓滿、廣大明深的成就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包括 菩薩所行持的見地、觀修、行持;即見、修、行三者(指大乘不共行持之特色)。一共有三十七句的頌文,因取其三十七實修要點故名三十七頌。 廣言 雖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恭敬三門恆頂禮 大慈大悲的觀世...

入門學佛的心態是為了庇祐、擋煞、避邪


 

入門學佛的心態是為了庇祐、擋煞、避邪 秋竹仁波切 你們當初是怎麼進入密宗的?是對佛家所講的苦集滅道以及三界輪迴有出離心來學佛的嗎?還是以擋煞、避邪、庇祐的心態來學佛的?是不是想多找幾個師父灌頂,看可不可以擋煞、避邪;歲末參加除障法會,求佛菩薩把我明年的災難都擋掉,新的一年可以安心做壞事,把佛菩薩當成自己的靠山。你們是用這樣的心態來學佛、來參加法會的,不是嗎?這樣不怎麼好。

四諦之[有為皆苦] 大司徒仁波切


 

四諦之[有為皆苦] 大司徒仁波切 這一點可從多方面去了解。任何已完成的(能結業果的)惡行,都顯然是有為的,但即使是已完成的善行,若含自私的動機,也是有為的。更精細入微的來說,即使是為了利他而完成的善行,若含有自他「二見」的觀念,還是有為的。我們可從很多層面來研討隨這些有為之行而產生的痛苦。現在我們要探究的是三個層面的痛苦:「苦苦」,「行苦」,「原苦」。 已完成的惡因將產生「苦苦」之果,如轉生地...

第一頁上一頁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