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與十不善業』 泰錫度仁波切

『十善業與十不善業』 泰錫度仁波切



善行與惡行的特徵面向。



在藏文裹,有兩個特別的用語,以兩個詞,分別描述兩個層次的惡業造作。第一藏文詞是「 攘尋技卡那瑪託瓦」,第二個藏文詞是「 卻貝卡那瑪託瓦」 。「 卡那瑪託瓦」 是指負面的行為,「 攘尋技卡那瑪託瓦」 意指不論是否知道是惡的,只要是造作了惡行,就是造作了惡業。老虎殺死鹿,老虎並不知道鹿不想死,但老虎還是造了惡業。所以,任何眾生,只要是做了負面的事,都是造作了惡業,不論知道是惡業與否,這就叫作 「攘尋技卡那瑪託瓦 」。就好像你讓杯子由桌面掉到地上,杯子會打翻,水會倒出來一樣,杯子有可能破掉。這是很自然會發生的,你知不知道會這樣發生,並不重要,如果你打翻杯子,那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如果是個小孩打翻了杯子,也會有同樣的結果;聰明人打翻它是如此,普通人打翻它也是一樣的。這就叫做 "攘尋技卡那瑪託瓦"(中文譯為"性罪"),眾生所造作的負業稱為"攘尋技卡那瑪託瓦"。



"卻貝卡那瑪託瓦"意指受了戒不做某行為,但是卻又做了那個行為,這也是種負業 (中文譯為"遮罪")。特別是,若你是位佛教徒,你犯了十惡業中的任何一項,則你不僅自動的己犯了"攘尋技卡那瑪託瓦",而且在此之上,你還犯了"卻貝卡那瑪託瓦"。因為,佛教徒通常會受基本的戒律,不去造作惡業。若你是比丘或比丘尼,那麼你所受的戒律可能百倍於僅是佛教徒。所以,如果是破了戒,就是"卻貝卡那瑪託瓦"。因此,"攘尋技卡那瑪託瓦"與"卻貝卡那瑪託瓦",是兩種普遍層次的惡業的術語。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