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 (節錄)

開示 / 宗薩欽哲仁波切

一生當中,如何同時成為一個小乘行者、大乘行者、金剛乘行者、商人、臺灣人?如何同時做個好學生、好老師、好人?

談到佛法,人們很自然地把佛法和生活分開來,佛法並不包含在生活之中,人們認為修法是生活以外的另一件事:修法只在寺廟當中,而不在辦公室、洗澡的時候、搭火車的時候、交通壅塞的時候等等。人們以為修法要剃頭、改變服裝,或最少在家裏應該有一個佛堂;還要有一個特定做功課的時間,比如說是早上或晚上;加上一些佛像、佛書,甚至一個法名;身上需要戴一些象徵性的東西-例如金剛結,來證明自己是一個佛教徒。這是一般的狀況。

我常常跟人們說:這樣的佛教修行,對我們可能沒什麼幫助。檢查一下自己,我們真的是一個金剛乘行者嗎?不要說金剛乘,金剛乘有點太高遠了,就以小乘來說吧,我們算得上是一個小乘行者嗎?幾乎不是。同樣的問題:我們真的是大乘行者嗎?可能也不是。或許在名義上算是吧,也許我們遇過一些大乘的和尚、金剛乘的喇嘛,他們給我們一些教授或灌頂,我們就認為自己是大乘或金剛乘的學生。做為一個大乘的學生,你們一定接受過很多關於慈悲的教法了,但是我們真的慈悲嗎?幾乎沒有。我們都聽過慈悲的教法,但是「聽過」和「具備」是不一樣的。除非真正具備慈悲,才是個大乘的修行者,否則你只是個聽聞佛法的人。所以我們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只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的「聽聞者」,而不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的「修行者」。

而且,我們真的想要成佛嗎?我不這麼認為。也許有一些人對「成佛」有些概念。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成佛,就不會對此生如此地執著。我們擁有的東西,朋友、房子、車子,我們對於這些還是有著很多的執著,這證明我們並不想遠離這些東西、遠離輪回,這也間接指出了我們並不想成佛、也不追求成佛。

然而,我們都學過「成佛」的概念,人們也常談到「成佛」、「法身」、「報身」、「大圓滿」、「大手印」;人們聽到、談到「大圓滿」、「大手印」這種高深的教授,就像是某種你這些日子想聽的音樂一樣,讓我們的腦子放鬆而已。事實上,人們通常不修行它,包括我也一樣。或許在座有些人不是這樣,但是我真的是這樣。

所以,學習和追尋是不同的。先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真的是小乘行者嗎?也許你想問:我們真的需要變成一個小乘行者嗎?可能很多人都被大乘的老師寵壞了,也一定聽過大乘的老師提到,小乘比大乘在層次上低。金剛乘的老師,大多數也很看不起小乘行者。我個人的意見是,如果小乘基礎不好,就無法學好大乘;大乘基礎不好,就學不好金剛乘,一定要全部都學。目前在座有兩位尼師,或許將來會有更多人出家,這些學習「律藏」,都必須學習小乘並且依此修行。

然而,做為一個小乘行者,並不代表要將頭髮剃掉、到廟裏出家。如何成為一個小乘行者的臺灣商人?要知道,小乘的基本教法只有一句話:捨棄傷害別人的因以及傷害別人的行為。作為一個生意人,應該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有這種純淨的動機,就算沒有辦法幫助別人,至少可以不傷害別人;這樣的話,作為一個商人,就可以同時也是小乘行者。

或許你認為,不傷害別人是很容易的事,但事實上,我們經常在無意間傷害了別人。你所吃的肉,究竟對動物造成了多少傷害?就算是開車吧,不讓別人超車也可能傷害了他。很多這樣微細的事一直在發生,所造成的業雖小,卻連佛陀都無法幫你找藉口。舉例來說,很多金剛乘的學生請上師修法,為了生意順利。如果這是出於好的動機,或許沒什麼問題,但我知道很多人請法,只是想要變得有錢而已。有人想要獲利,就是另外人的損失。這些金剛乘的學生們不喜歡對方,有時會到上師面前……

…….很多類似的情況,我相信你們都可以瞭解。如果你真能避免那些無論是粗重或微細而傷害別人的行為,能具有很清淨的動機,就可以成為清淨的小乘行者,同時具有商人等身分。只要做一個好人,好好經營你的事業,除去傷害別人的動機與行為;像是公車裏的推擠行為,都是一種傷害。這是很簡單的事,但常被我們忽略掉了。

如何成為一個大乘行者以及一般人?大乘行者,不只不傷害別人,還要去幫助別人。小乘行者要做的很單純,不去傷害別人、不要介入別人的事件當中就好了。但大乘行者還要去幫助別人。然而若要幫助別人,首先便要厘清:到底要如何幫助別人?如果不夠聰明,有時候你認為的幫忙反而是一種傷害,所以你需要一些方法。最重要的是:幫助別人的動機是否純正?也許你的行為很粗魯、很溫柔,或是各種不同的行為,內在都必須要有清淨的動機、慈悲、與慈愛。

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做,幫助別人有時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在大乘的修持當中,最重要的是修「心」,這個基礎若是穩固的話,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將更容易。你可以由於「不打擾」而幫助別人,也可以「去打擾」而幫助別人;可以用歡喜、讚歎來幫助他們。來到一座美麗的寺廟,沒什麼可以幫忙的,那你可以讚歎說:啊,真是一個美好的寺廟,多麼適合讓人修持佛法!這也是一種幫助,心智上的幫助。像這樣有善良的動機,常常歡喜讚歎的人,就不會傷害到別人。不傷害,便是一種幫助。

綜而言之,關心別人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關心別人,就不會打擾到他。有時候上師好像都不關心你、不理會你,或許這就是他的關心。談到如何同時成為一個大乘行者及好人,你不需要改變任何東西,只要達到這樣的品質就好了,甚至不需要大乘或小乘的名號。只要避免傷害別人、同時儘量幫助別人,就算是一個大乘行者及小乘行者了。名稱並不是很重要,在佛教裏稱為大乘行者,在基督教、回教等其他宗教裏有別的名稱,這些都不重要。名稱不能改變事實,名稱只是造出來的。

再來,如何成為一個金剛乘行者又同時是個生意人?要成為金剛乘行者,同時必須是大乘行者。經典中提到,大乘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因」乘,一個是「果」乘。「因」乘就是一般所謂的大乘,「果」乘就是金剛乘。修法的主要目的在清淨。在清淨的過程裏,「被淨化」的物件是衣服,「能淨化」的物質是水和肥皂。然後,洗衣服的結果是「一件乾淨的衣服」,另外還有那被洗掉的污垢。各位需要有一個基本概念:所謂的「淨化」都可以分為這幾個部分:(被清淨的)基礎物、(所洗掉的)塵土、清洗劑(淨化的方式),以及淨化的結果。

頂禮就包含了這四個過程,當你頂禮的時候,你所洗掉的污垢是「我執」、「傲慢」;淨化的方式是頂禮的動作,因為「自我」平時是不會將自己放得那麼低的。淨化的結果是成佛之後,就會有「無見頂相」(頂髻),而這裏的基礎是佛性。

以洗衣服來說,所清淨的基礎物是衣服;能夠清淨的東西是水和肥皂;所洗出來的髒東西是汗水、污垢等等;結果是衣服變乾淨了。為什麼大乘稱為「因」乘呢?因為他們談論污垢和能清淨的肥皂、水。
而在我們所說的「果」乘的大乘,也就是金剛乘,它並不強調污垢、水和肥皂,而著重在衣服本身。金剛乘認為,衣服不可能本來就是髒的;如果它本來就是髒的,就不可能被洗乾淨。因為污垢只是一種忽然、暫時的狀態,因此可以被洗掉。所以,我們不是在洗衣服,而是在洗污垢。衣服從來不需要被清洗,衣服永遠只是衣服,它不是髒的、也不是乾淨的,因為你沒有辦法讓它乾淨,如果你要讓一個東西變乾淨,它必須原來是髒的。這是為什麼大家認為金剛乘是最好的原因,但我不相信這樣的說法,我認為金剛乘比小乘更低等,小乘是最高等的,你認為呢?

所以各位已經知道所謂「因乘」的大乘和「果乘」的大乘:「因乘」的大乘教法,就是要去幫助別人;現在要說明如何成為一個金剛乘行者的商人。身為一個金剛乘行者,最重要的是「淨觀」(sacred outlook)。小乘行者最重要的是「不傷害別人」;大乘行者最重要的是「不傷害別人,又幫助別人」;金剛乘行者最重要的是「淨觀」。人們都很懶惰,他們去傷害別人、不幫助別人,也根本就把別人都看成是糟糕的:唉唷,這個人有個大鼻子、那個人有個長鼻子、短鼻子,看到的都是糟糕的外表;或是,他真笨、她很漂亮,像這些,都是以分別心來看待事情。

要斷除這類東西,只要想著,大家都是好的、神聖的。就算你沒有辦法做到這點,起碼要做到把大家看成不好也不壞。你就是一個很好的金剛乘行者。為了讓大家修持這一點,金剛乘上師就教導很多不同的法門,像是觀想每個人都是本尊;這就是要讓你知道,每個人都是清淨的、同等地清淨。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