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看見有人正在造做會使他們產生痛苦

問:我們看見有人正在造做會使他們產生痛苦的惡業,是否我們該詴圖去阻止他們這樣做?那樣是否會強加業在他們身上?換句話說,對我們而言,從經歷自己的痛苦而從中學習是不是較好呢?

法王達賴喇嘛開示:
如你所知的,一個佛教的修行者慎重地過著一種獻身助人的生活方式。這裡我們要知道,佛教所談的幫助他人是幫助他們走上正道以找到解脫,這也就是說過一種符合業力因果法則的生活方式,即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所以,一般而言,當一個佛教徒看到別人在造惡業時,試圖阻止他們造惡業是對的;但是,這會帶來一些問題。我們能把自己的道德標準或價值體系強加到另一個人身上到什麼程度?我們甚至可能會懷疑佛陀規定他的追隨者過著合乎十惡不做的道德生活,是否也是一種把他的道德價值標準加在我們身上?

把佛教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記住會很有用,即我們需要對個人的狀況保持敏感性。有一個故事將這點作了很好的說明。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知道,如果他教五百弟子基本的聲聞乘教法,這些弟子無疑地會見道並且成為阿羅漢。縱使如此,但有一個叫文殊師利的菩薩後來介入,他反而教他們空性的大乘教理。這五百弟子把文殊所教的教理理解成一種完全的虛無主義,拒斥每件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實。他們對道與真實的性質全都產生了錯誤的見解,結果,據說他們造了使他們投生於下三道的業。

所以,舍利弗就直接去找佛陀,辯說如果文殊菩薩讓他去引導這五百人,縱然不能得正覺,他們至少會得到高層次的證悟。佛陀回答說,文殊是用方便善巧的原則。文殊知道短期之內這些人會因惡見而造惡業,但他同時也知道因為他們的意識已經種下空的教理,之後那些種子會成熟,並會使他們成佛。所以,事實上他們成佛之道反而縮短。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教我們自己直到成佛為止,要判斷怎樣對情境正確反應是非常困難的。當我們與別人互動時,我們應該盡力對每個個別的情境保持敏感性。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