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忍 辱 』 一、忍力最大

『關於 忍 辱 』



一、忍力最大



  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忍的力量勝過一切拳頭刀槍。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風。所以,《羅雲忍辱經》說:“忍之為明,愈於日月。龍象之力,可謂盛猛,比之於忍,萬萬不如一。七寶之耀,凡俗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終始獲安。佈施十方,雖有大福,福不如忍。”又《法句經》說:“舍恚行道,忍辱最強。”



二、忍的真義



  忍辱,是對無端橫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因此,能忍的人並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忍是一種認知、承擔、處理、認同、負責、犧牲、定力。忍是一種大勇、大無畏、大智慧。經典中關於忍辱的闡釋很多,例如《賢劫經》所載,就有一百種之多。《優婆塞戒經》說:“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饑、渴、寒、熱、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作能作,名出世忍。” 簡單的說,忍有四種真義:

  一、遭惡罵時默而不報:以沈默折服惡口。

  二、遇打擊時心能平靜:以心平氣和贏千秋事業。

  三、受嫉恨時以慈對待:以慈悲心消弭懷恨嫉妒。

  四、有譭謗時感念其德:以感念恩德彰顯道德涵養。



三、忍辱的方法



  據《瑜珈師地論》載,忍辱含不忿怒、不結怨、心不懷惡意等三種行相。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薩道。如寒山大師說:“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佛遣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們要想為未來的佛教、未來的眾生擔當重任,就要先學忍耐。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那麼,要如何忍呢?

  忍,不要用力,要用力去忍的忍,是不會長久的。有力者,“先忍之於口”,不在語言上和人計較;“再忍之於面﹂,臉上沒有不悅的表情;“後忍之於心”,以慈悲心、平等心包容怨恨、差別。所以,忍辱者能增長其力,養成平等互融之心境。



四、忍辱的功用



  忍辱的功用有四:

  一、忍辱能息怨:《出曜經》說:“不可怨以怨,終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來法。”人能於橫辱之來,全以慈湣行之,不為所動,惡自息滅,如火燃虛空,薪盡火息,虛空不壞,是故忍辱者能感化一切惡人。護《賢德經·羼提波梨品》載,過去久違劫時,印度波羅奈國迦葉王在位,有仙人羼提波梨居住山林,修忍辱行。王因女色故,截斷仙人手足、耳鼻等,仙人忍之,並悲湣發願成佛後先度王等,王遂懺悔而供養之。因此,“忍者無怨,必為人尊” 。

  二、惟忍辱可怙:世間上,“忍”是眾生唯一的依怙。《羅雲忍辱經》說:“世無所怙,惟忍可恃。忍為安宅,災怪不生;忍為神鎧,眾兵不加;忍為大舟,可以渡難;忍為良藥,能濟眾命;忍者之志,何願不獲!”

  三、忍辱得眾善:忍辱是一種陰德,可以增長福報。《大集經·月藏分》載,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為離孤獨,賢聖所欣樂,忍能顯眾生,忍能作親友,忍增美名譽,忍為世所愛,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於世間,忍得諸欲樂,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及以除憂惱,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屬,忍招諸勝報,忍能趣善道,忍得人樂觀,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諸苦,忍得壽命長,忍能息諸怨,不害于眾生,忍能離偷盜,忍能舍淫欲,忍能止妄語,兩舌綺惡言,忍能除貪瞋、及離邪見意,忍力成施戒,精進及禪那,般若波羅蜜,能滿此六度。

  四、忍是菩提因:忍辱不只可以培養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門。《羅雲忍辱經》說:“吾今得佛,諸天所宗,獨步三界,忍力所致。”又《優婆塞戒經》說:“我身若被截斫分離,不應生瞋,應當深觀往業因緣,當修慈悲,憐憫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當雲何能調眾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忍辱果。我若不種如是種子,雲何獲得如是正果?”

  忍辱有如是功德,故《四十二章經》雲:“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