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佛教與佛教徒是不一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佛教與佛教徒是不一樣的》

問:佛教讓人們放下貪嗔癡。但這需要有超級理性是不是?似乎只有很智慧的學生才可以找到平衡。怎樣可以讓“放下”成為一種內在力量,同時不會像有的佛教徒一樣,變得對家庭,對工作,缺乏責任感?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如同我們所知,貪嗔癡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我們所有蔽障情緒或迷惑,事實上是長久以來所建構、積累的習性,然而,由於這麼久了,我們都不將它們看成習性,而認為那就是我們很大的一部分。可是換句話說,我們也可以由此學到某些東西,因為這代表情緒是我們累積的習慣。

如果我們能夠成為情緒化、易怒、消沉或忌妒的專家,同樣的邏輯,我們也可以訓練自己變成另一個樣子,佛法就是拿來訓練這另外一個樣子的工具。同時,我們也知道,不管我們的情緒有多頑固、多強大,它們都不是漫無章法或無中生有的,而是有因緣而來。事實上這告訴我們,如果能夠操控我們情緒,能夠了解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因與緣,我們就能將它們連根拔起。

很重要的是要記住,佛教與佛教徒是不一樣的,就如同民主與民主黨員是不同的。佛教徒也是人,只因為成了佛教徒,你的見地與行止並不會在一夜間就完全符合佛教。很不幸,佛教這條道路,常被大家以佛教徒的表現來評斷。

因此佛陀一再地說 “來,來看”,而不是“來,來加入!”因此,聽聞、思維、批評、分析佛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如果你真想要尋求一條道路,而在開始的時候,“尋求”可能比“找到”還要重要。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