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一句 若執著此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一句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

  首先,必需真正持戒。不應將持戒作為自己的裝飾,以獲取生活所需,或用以提昇個人名譽和威望。例如,有某人持三戒中的一種,或在家居士的十戒,或近事男女的三十六戒,或僧人的二百五十三條的比丘具足戒等;不論持守何種戒,均不應以此生之任何目的為出發點。

持戒的主要目的是以之為開發禪定的基礎,不論是在家居士或受了具足戒的僧人,若要修持有成就,必須依靠於持戒;以持戒為基礎,才可創造自己未來修行圓滿的一片天地,使聞、思、修的種籽得以在沃土上萌芽。少了這個持戒的根基,不管這個人的學習和修持如何精進,都不能引致開悟成佛的豐富果實。

  傑尊札巴蔣稱說:如果我們沒有持守戒律,那就乾脆放棄任何的聞、思、修罷。他反問我們:「這樣的人放棄虛偽不實的修行,不是更好嗎?」為了更深入明示戒律之重要性,他接著解釋,不論是為輪迴中得生善道,或是為達到究竟的解脫,均不能不以持戒為基礎。

不論是持五戒或十戒的在家居士;如果他們毫不虛偽的持守,將來必種下轉生天道的種子。蓋欲得人身寶,必積聚善根,使其思想行為與十善業相應,並約束自己不作十不善業,然後努力行善,如放生而不殺生,濟貧而不偷盜等;這些作為有如通達解脫之城的階梯,能使我們此生無障礙煩惱,來生投生有利學佛之環境,進而成就無上佛道。

一個人若真正持守戒律,它可實際予我們撫慰和鎮定,使我們由痛苦折磨中解脫。雖然正確的持戒如此重要,但仍有人偏執偽冒持戒。札巴蔣稱指示我們,偽善者只為執著此生利益而行善,他們的善業頂多能變成世間八法之因,執著得與失、苦與樂、讚與損、譽與譭;而仍然無法出離輪迴而得到解脫。

  如果一個人利用持戒以期獲得名聲、榮譽、和個人快樂,一旦結果與此相反,他將痛苦萬分;一個偽善者,因為他所執著的只限於今生,他們沒有深廣的智慧,他們對那些稍違戒律之人,即予以深責,他們既不了解違戒之因緣,也不原諒違戒之人;既然他們只為此生的名聞利養與快樂而奉行戒律,又嚴苛批判他人所犯的過失,這些都將導致自己行為的虧損。

其次,這些偽善的行者,也可能非常忌妒那些嚴格遵守戒律之人。他們可能會說:「他或她可能確實守戒,然而……」,然後列舉那些人的小瑕疵,持續中傷那些真正持戒者,要是這些持戒者非常堅強,那偽善者將繼續尋找其他的行為過患,就這樣那些偽善者變得喜好毀謗和忌妒;他們的果報真是不堪設想了。

此外,這些偽善者的持守戒律,也將受他們虛偽的言行所苦,例如一個偽善者在他人面前,可能裝出從來沒有碰過酒,但是當四下無人之際,他們可能就狂飲起來,之後又回復假裝他從來不曾沈迷於此的那般模樣。一個只為此生目的而守戒之人,他所積聚的將只是虛偽罷了。因此,札巴蔣稱要我們徹底放棄偽善的行徑。「偽善」不僅是未來轉生下三道之因,且是造成現世痛苦的根本,此等假道學,不但不能對治此生的痛苦,且更增加此生痛苦的烈焰。

其次,戒律不只與言行動作有關,更與內心的動機密不可分。當我們在遵守一個肢體規範時,不但外在所顯現的行為要合乎戒律,且應該檢視自己內心的動機,有否背離佛法精神。同理,即使只是自己上師所給予的一個簡單要求或指示,我們內心也不應該輕視它。如果我們忽視了這個,而認為那只是芝麻大的小事,認為即使違背了也不算什麼;如果一個人如此告訴自己,那麼他就犯了言語與內心的戒律。這樣的輕忽和不謹慎,必然導致積聚無數的惡果或黑業。這可用「伊拉帕特拉」的故事來說明。

「伊拉帕特拉」是一條龍,屬於大蛇族;牠的前世是佛弟子,是奉行佛陀教戒的僧人。佛在世時,為加強僧團的紀律,曾增加了一項戒條:「一個受了具足戒的僧人,不應根除樹木的根,或拔除地上的草。」當時,伊拉帕特拉身為僧人,就批評說:「這只是小事一件,他究竟怎麼了?」而且在行動上他違犯了這個戒條,將一棵樹根拔除,於是這個僧人的下一世,轉生為一龍,並且這條龍的頭上長出一棵大樹,每當刮起大風或暴雨來臨時,都會吹動頭上的這棵樹,這條龍的頭部和身體內部器官都會跟著搖動起來,而痛苦萬分;這是因為這個僧人認為:「這件事情微不足道,我們可以忽略佛陀的指示」。此一惡業力量所召感的果報,真是大到不可思議。以上故事告訴我們:持守戒律必須小心慎重,留心於戒條初頒佈時的原意和精神,即使微小的事情,我們也應該加以留意。

札巴蔣稱告訴我們:如果所持守的是偽善的戒律,那就不用麻煩了;如果我們只是對此生的財富感興趣,或希望在別人面前表現成一個偉大的修行人,那自己所修、所學也只不過是假冒的道德。這種假冒的道德不做豈不更好?我們要以真誠的心意來修習佛法,由此所獲得的利益,才可去除無明障礙,使我們變得謙虛和尊貴,並可增長我們的明覺心;同時也可藉此去除他人之無明,引導他人到達覺悟的境地。

  若只是為此生之利益而修持,那將不能成為解脫的根本,只會徒增他驕慢之心,他所得到的只是用來膨脹自我,使自己變得更高傲與自以為了不起。世俗的偽善者,輕視那些不如他博學之人,他們認為自己是棟樑,他們被自己的傲慢心所蒙蔽,見不得別人甚深的修行境界,他們對於真正具格的飽學之士十分忌妒,他們會嘗試攻擊那些人士的弱點,說:「他們雖然精通這些,但他們仍然少了這個與那個等等。」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不安全感與自卑感所導致的結果。學佛目的是使自己解脫與獲得證悟,然而這些偽善者的學佛,不僅不能成為解脫輪迴之因;相反的,因為他們的學識只用於世俗之務,雖然他們的隨從增多了,弟子變多了,財富也累積了,但這些結果反而成為解脫之障礙。所以,對於那些學識豐富,但卻隱藏著不當目的者,他們利用名氣,展示他們的能力。他們表現出無以倫比的成就,而陶醉在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和眾多的追隨者中,須知這些都將成為他們輪迴而下生惡道的因緣。

札巴蔣稱之歌,於此進入下一個主題─「禪定」。他首先強調對每個人的生命而言,禪定是一種對治,是直接療法,它解除了生命中之痛苦與悲慘的問題。針對那些不以一己之私利為目的者言,禪定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用來對治生命之痛苦與凡庸,更是使我們得以由輪迴中解脫之鑰,為開悟成佛的關鍵所在。它不但可以減輕平日的悲苦,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來獲得究竟的佛果。

  開悟解脫果位的獲得,僅取決於禪定。而開悟層次之高低,則取決於自己精進的程度。一個一味尋求此生名聞利養和報酬之人,今生與來世都將遭受嚴重的苦果。這種人即使把他安置在與世隔絕的僻靜處,他們的心仍然無法放下,甚至較之以往來得更混亂。他們在以往所不知的各種雜亂想法,此刻全都蜂擁而至。他們修禪定的目的是為了此生利益,雖然門關起來了,眼睛閉起來了,但他們卻放任其思想紛飛,非但心意無法集中,且較之以往更來得狂野,如此的行者將無法有任何證悟。

佐巴活佛的想法與札巴蔣稱一樣,他說,即使我們把自己關在禪房之內,緊閉著門,並宣告自己正在閉關,雙眼雖或緊閉,而內心卻是散渙的。他在內心中虛構出不同的策略和方案,也在心中讀、寫和引發任何突發的興趣,這些作為遠超過他實際所致力的修持。即使是在修持本尊法,也是被這些凡庸、散漫的心所瓦解,這將如何會有成就呢?

以上說明禪定的重要性,我們不論修持任何咒語,都應該適度的將心意集中,少了這個,不論如何幽靜的閉關也無法得力。再者,不論禪定的重要性如何,一個對此生執著之人,他的禪定反而會成為毀謗他人的元兇,這些人可能會批評別人:「喔,他們的禪定姿勢可能不正確,他們沒有傳承,他們不如法,……」。當他這麼說時,表示他本身的禪修可能已十分混亂,且受到嚴重干擾。

因此,禪定不應該受到世間八法的染污,而應真正依法如理修持。如此一來,禪定才可以真正成為減輕此生痛苦的根本,並引領我們走向成佛之路。所以我們必須明辨何者為虛假的禪定,何者才是可以導致證悟的真實禪定。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是指明戒律與學習禪定的重要性,我們應當完整而用心的加以修持。以上解釋四句偈中的首句:「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人」。依照一般的佛法教示,第一句通常是以寶貴的人身難得,以及死亡和諸法無常來解釋,但我們在此不作如此分疏,因為你們大家都已經領受過這個主題的教授了。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