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實修_3】 尊貴的 卻殿仁波

【菩提道次第實修_3】 尊貴的 卻殿仁波切 開示

修持道次第中的任何一項法類,都有其加行、正行及結行。加行即是加行六法,在加行六法之後,就是修正行。正行之後,將所修的善根做迴向,就是結行。

加行六法,第一是灑掃淨處,當下的動機不能因為是自己住所,所以要打掃乾淨,如果是這種動機,只會落在追求此世的利益,利益並不大。因此灑掃淨處時,心中應該想這是要迎請資糧田、三寶的處所,如果不干淨的話就不適宜了,能以如法的心態來做,可以淨除自己的罪業,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生起歡喜心來迎請三寶。

第二是陳設三寶所依,如果平時佛堂裡就有陳設三寶,我們就先瞻仰三寶所依,例如佛像等等,如果自己心中有認定的重要上師,也可以繼而去思惟上師的恩德何其重大,以這樣的方式來陳設三寶所依,如果本身已經有陳設的話,就如此做。
接著是陳設供品,所準備的供品要盡量清淨,沒有垢穢,最重要的是不能由邪命的方式得來。供品不可結合罪惡而來,譬如透過殺生得到利潤去換取供品,這樣的供品是不清淨的供品。供養三寶是為了要讓三寶歡喜,如果以殺生換來供品,三寶不會歡喜。陳設供品時要力求莊嚴,盡量地恭敬及謹慎,因為我們是為了淨罪集資以圓滿自他的利益而供養。此外,供養的動機也不宜是為了讓別人看到自己供品擺得多麼莊嚴,為了獲得他人稱讚,如果是這樣,也只是想要獲得此世利益,不具足修行上的利益。所以,動機不應抱著為了此世利益而去擺設供品。為什麼供品不可擺設得歪歪的?因為我們自己看了也會覺得不莊嚴,有一種不堪供養的感覺,所以要盡量地擺設莊嚴。

第三是以七支坐法坐於安樂座(舒適坐墊)。接著修皈依及發心。所謂毘盧七支坐法是仿照毘盧遮那佛的坐姿,因此稱為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毘盧七支坐法中,第一是身要坐得正直,身正直則心的住分易生起。接著是雙足金剛跏趺坐,就是雙盤。不過有些人可能並不習慣雙盤,或者盤不起來,也可以用散坐的姿勢。密續的修持上,金剛跏趺坐是非常重要的,在座上修時,一定要金剛跏趺坐,這是密續方面的特點。
接著修皈依及發心,修皈依之前,要先觀想皈依境,關於皈依的因、皈依的體性為何,以及皈依的學處有哪些,如果以前自己的善知識曾經教導過,就要依之作思惟。修皈依的時候,要先觀想皈依境,皈依境可分為一般皈依境及上師薈供的上師資糧田。一般的皈依境,主尊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上師薈供的主尊為宗喀巴大師。在觀想成宗喀巴大師時,也應認知其體性是自己的上師,外相現為宗喀巴大師,其次觀想宗喀巴大師心間有本師釋迦牟尼佛。
觀想過皈依境之後,要向上師祈請,先思惟:自他所有一切有情,從無始輪迴以來直至今日,已經承受無量的輪迴大苦。如何遮止這樣的苦不再延續?我們繼續思惟,如果缺乏皈依的對象來救渡我,我還是必須承受輪迴諸苦,如今已值遇三寶,就有獲得救渡的機會。所以,首先生起要脫離輪迴諸苦的心,接著觀修三寶具有救渡的能力,以如此的信心和心態來念誦皈依詞句,皈依詞句即譬如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的學處可分為遮止學處及應修學處,其中以如理持守業果最為重要。何謂如理地持守業果?就是修善斷惡。不具清淨的皈依,就不能名為佛教徒,所以皈依的部分也要如理修持。接著是發心,發心主要是為了使一切有情獲證佛果位,思惟目前我們並不具此能力,所以先發心,願自己能夠證得佛果位來救渡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能夠獲得永恆的安樂—佛果位。如果不具這樣的菩提發心,就不名為大乘行者。
接著向資糧田祈請,之前就已經觀想資糧田了,所以接著是要觀想資糧田諸尊真的在自己前方。這時我們並不是將資糧田諸尊觀想成每一尊只是安靜地坐著或站在那哩,應該觀想資糧田中的所有上師、佛、法、僧三寶等一切聖者,彼此正在討論佛法,或正在利益眾生、放射無量光、收攝無量光,不斷的在利益眾生。不要將資糧田諸尊觀想成好似唐卡平面一般,或者只是像佛像一樣固定不動的樣子,不要這麼想,要觀想成真的是活生生的。面對資糧田,最主要的是要具有信心。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