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實修_5】 尊貴的 卻殿仁波

【菩提道次第實修_5】 尊貴的 卻殿仁波切 開示

接著觀修暇滿難得。我們已具足暇滿人身,剛才講說依止善知識,由善知識教導我們佛法,然而真正要去修持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已具有修持的條件—暇滿人身。同樣地,在觀修暇滿義大難得的時候,也是從加行六法開始,然後觀想諸上師在自己的頭頂上,向頭頂上的諸尊上師祈請,願暇滿義大難得的證量能在心續中生起,觀想暇滿是義大且難得的,何以是義大呢?

從義大的角度思惟,使自己對於暇滿義大的覺受能生起:「我如果沒能趁此人身好好修行,虛耗此人身是極其可惜的。因為是義大,所以極其珍貴,一定要好好地把握這個人身。」透過這樣的觀修,當能夠生起如此的認知。暇滿人身是極其難得的,難得的意思是往後要再次獲得是很艱難的,因此一定要把握今世的暇滿,如此義大難得的人身,好好修持。這部分的觀修,如果僅是一兩次,心力是無法提起的,一定要一再地思惟觀修,才能確實生起一定要好好珍惜此世暇滿人身的定解,如果錯過這一生,就無法再次得到這樣的良機,如此,我們才會懂得珍惜把握。

透過觀修暇滿義大難得,讓我們生起斷除對此世的種種世俗貪著,並進一步觀修念死無常,總之,對於初業有情而言,對無常、皈依和業果的觀修都是很重要的。觀修念死無常時,同樣也先做加行六法、觀想上師在我們的頭頂上,然後向上師祈請,願心續中能生起無常的證量。首先,要思維念死無常的利益是什麼?不念死無常的過患又是什麼?如果我們對念死不在意,根本生不起對法的希求心,所以,一定要盡量地思維死亡必定到來,因為凡有生就必有死的緣故,既已生,終有面臨死亡的一天,絕不可能長活在這個世間,所以,我們要明白,此世的種種圓滿、利益,畢竟都是無法帶到來世,都是該放下的,要好好地如理地取捨業果。所謂的業,無非是黑業和白業,即善業和惡業,惡業要盡力斷除,善業要盡力修持,如法地取捨業果。剛剛講到有生必有死,死的時候除法之外,餘皆無益。唯有業會隨身,所以,在這一生中,我們一定要多做善業。進一步要思惟死無定期,想想,如果自己當下不好好修持,說不定今天晚上就得面臨死亡,如果真是這樣,我該怎麼辦?所以,一定要生起此刻當下就應修持的心。

這樣去思維:在我們心續當中存在著很多惡業,包括對三寶沒有信心等,這麼多的惡業在自己的心續中,如果沒有懺悔淨治,未來必定會感受惡業的果報。我們心續中,真的充滿了墮惡道的因,好好思維這一點,並進而想,到底誰有能力救渡我不墮三惡道?在我的心續中,充滿了足以讓我墮惡道的因,有誰可以救渡我?我們知道那就是三寶,然後生起對三寶的皈依心。

皈依三寶之後,最主要的,就是要真正地行持皈依學處。皈依學處中,最主要的是業果,一定要如理地修持業果。而對此世的貪戀,也一定要盡量地降低和斷除。過去世及今世積聚惡業所產生的罪障,一定要透過四力懺悔來對治,這就是所謂下士夫的修持。下士夫的修持中,最主要的就是皈依和業果,我們要去思維暇滿跟念死無常,千萬不要一天到晚只忙著要去成辦這一生的衣食,不要只是忙碌這些事,而是應當好好地珍惜這個暇滿人身。事實上,此世間的外在衣食物質等等,只是為了成辦我們得以修行的條件。以往,我們大都以追逐此世利益為主,現今,應當反過來,以來世利益為主要才是,如果能做到捨棄今生,以成辦來世的利益為主,就是做到下士夫的修心了。

中士夫的修持,最主要是思惟輪迴過患,輪迴中,除苦以外別無他者,輪迴中,任何一處都是苦性,如果能夠了解這一點,就能生起出離輪迴的心。觀修輪迴過患時,同樣先做加行六法,然後觀想資糧田、資糧田融入,上師能仁降臨到我們的頭頂上,都如前觀想。接著向上師能仁祈請,但願我們的心續中,能夠生起出離心,輪迴中充滿著苦性,任何一處都是唯苦而無樂。譬如平時罹患疾病,這是一種現前的苦,然而有一種苦並不是現前可察覺到的,但卻又隨時存在,隨時讓我們受苦,這種苦就是行苦。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想,不管自己今天處在輪迴當中任何一道,任何一個處所,都好似坐在針尖,一剎那都無法安住。輪迴如針尖,這是由佛陀親口宣說過的。因此,一定要對輪迴生起出離心,生起再也不要承受輪迴諸苦的心,由此,我們以無比的信心跟虔敬心,向頭頂上的上師能仁祈請,但願心續中能生起出離心,並觀想上師能仁心中放出光明,融入我們自己,加持我們,讓我們能夠快速地生起出離心。

透過如此觀修而了知輪迴過患,一定要了知處在輪迴中,即使是我們眼中看得到的任何安樂,都是不可信賴的,在輪迴中,就如同身陷火坑一般,要生起這樣的認知,如今,我墮在輪迴中,怎樣才能出離?生起這樣的出離心,才稱為真正的出離心。

雖然生起了想要出離輪迴過患的心,但須想到:「到底能不能出離輪迴呢?能不能從輪迴中解脫?」藉由這些思惟,去探討什麼是流轉輪迴的因?那是集諦,四聖諦中的集諦,集諦是指業和煩惱二者。業的根本是煩惱,煩惱的根本是無明我執,繼而思惟,這無明我執的心是顛倒的或非顛倒的?從而了解無明我執是顛倒的心識。再進而思惟證無我慧是顛倒的或非顛倒的?了知證無我慧並非顛倒的心識,而顛倒心識及非顛倒心識二者,以非顛倒的心為穩固,了知無我,觀修無我,令此心之力道趨於強大,盡量增長此心力,則能令我執的心漸趨薄弱,最後,必定能於心續中生起證無我慧,而斷除輪迴。

從無始至今,我們一直習慣於我執,心續當中,已經被我執無明所染污,所以,眼中所見,心中所思,都是充滿我執的染污。事實上,一切諸法都是無自性的。例如,供養一朵花,也許我們覺得這朵花本身是從自性而有,是從花本身的方面而有,我們並不了解這朵花是依眾緣而生起,是緣起性,如果我們能夠多練習思維,萬法都是緣起性,都是觀待而有,如果能在內心中建立這樣的見解,就能體會到萬法自性空,以此方式數數串修,最後就能生起證無我慧的證量而遮斷輪迴。

透過證無我慧斷除我執,證無我慧是慧學。生起慧學,必須具有能生起修持慧學、生起慧學的所依身,此所依身得透過定學及戒學才能成辦,所以,戒定慧三學,就是中士夫最主要應修的道次第法類。以上談的是中士夫修行的部分。

透過中士道的修持可出離輪迴,然而即使出離輪迴,也僅是自己不受苦,尚未能成辦其它眾生的利益,並且也僅僅是出離輪迴,僅僅斷除煩惱障而已,尚未斷除所知障,如此,即便有利他的心,然而利他的心力還是很微弱。唯有佛陀才具足圓滿利益有情的能力,所以,為了使自己能具足利他力,一定要證得佛果位,一定要這樣思維。

證得佛果位,必須先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持,首先觀想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沒有怨親的分別,觀修平等舍,進而生起慈心及悲心,慈心和悲心愈強大,利他心也會隨之強大,如此修持,最後必定能生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真正菩提心。即使僅是生起菩提心,其所積聚的福德就很強大了,足以堪為人天所供養。不過,究竟證得佛果位,並非僅生起菩提心就足夠,而是要踏實地行持菩薩六度萬行。此部份的觀修,方式如前,先作加行六法,然後觀想上師能仁降臨我們的頭頂上,向上師能仁祈請,但願能生起菩提心。

以上已講說三士道的修持次第。透過以上所講說的修持方式,如果俱有的強大的心力,則應進一步趣入密法的修持,如此,就整個圓滿的修持了佛陀的教法,如果不俱心力修持密乘教法,就將前面所說三士道的修持內容,盡量增廣、提升。
今天講說道次第,此中含括了一個補特伽羅在佛法上修持的種種心要,而在今天的講說跟聽聞教法中,我們積聚了無量福德,應當將此善根迴向給自他一切有情,無餘地都能在心續中生起一切種智,成就佛果位。

分享這篇文章:
LINE 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