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薩迦法王的文章列表如下,共62

1234下一頁

[薩迦法王 開示] 問:好好思維無常真


 

[薩迦法王 開示] 問:好好思維無常真的有益嗎?我們都知道無常,但想多了可能使人消沉? 薩迦法王 開示:是的,確有幫助。宗喀巴大師(Tsongkhapa注10)曾說:「囚犯僅有一種念頭:我何時可以出獄?這個念頭不斷在他心中生起。你們思及無常該像這樣,觀修無常直到這個境界在心中生起。」 問:我們真的如同囚犯之處境嗎?但世間常可找到快樂。 薩迦法王 開示:那樣的快樂不是永恆的,對嗎?樂極會生悲...

薩迦法王子 大寶金剛仁波切 開示:


 

薩迦法王子 大寶金剛仁波切 開示: [上師與根本上師 & 依止上師的注意事項] 問:您提及從某上師接受過大灌頂後,該上師即成為自己的根本上師。我們受過許多大灌頂,即是有很多根本上師?一般我們理解的根本上師,是為自己傳授高深法要或指出心性的師父。 大寶金剛仁波切 開示: 這視乎你對「根本上師」的定義。你可以說所有曾給予你灌頂的是上師,當中有一位是你的根本上師;也可以說所有曾給予你灌頂的是根...

上師瑜珈 一 究給崔欽仁波切 文集


 

上師瑜珈 一 究給崔欽仁波切 文集 上師瑜珈 一 (編者按:這篇文章是究給企謙仁波切晚年,對弟子的開示。這篇文章可看出老仁波切對弟子的關愛,在圓寂前殷重懇切的對弟子叮嚀,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上師瑜珈的重要和弟子們開導。原文是究給企謙仁波切講藏文,之後藏翻英、英翻中,我們希望能夠盡量保持究給企謙仁波切的原汁原味,因之這篇開示和其它文章有些許不同,但願大家能從這篇文章了解到修行的精隨。) 究給企...

「心」是不是「我」呢? 薩迦法王 我們


 

「心」是不是「我」呢? 薩迦法王 我們當然知道心有很大的力量,但是心卻沒有一個固定的形體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叫做心,既看不到,摸不到又講不出心到底是多大,它是什麼形狀,它是什麼顏色,所以「心」是一種我們根本講不出來而且剎那變遷的東西,這樣的東西當然不能是我,為什麼說這樣子的心不能是我呢?比如說當我們是小朋友很無知的那個時候的「心」,跟我們現在長大了,受過教育有所了解的「心」,這兩個心是不一樣的,雖...

薩迦法王開示--偉大的薩迦女性行者 薩


 

薩迦法王開示--偉大的薩迦女性行者 薩迦派創建至今,出現了無數的偉大的女性修行者,首先我們談到的是傑尊瑪·貢嘎滇佩寧瑪,她誕生於三百年前,是金剛瑜伽女的傳承上師之一,是諸多教派上師之師,亦是許多昆氏家族王嗣與堪布的老師。 較近期的偉大女性上師,還有傑尊瑪·丹增旺莫。她出身於圓滿宮。她地位崇高,不但博學,且修習精進,她曾短暫游離康區,因康區離薩迦甚遠,當她不辭千里而來傳法,信眾們感動萬分,尤其是...

六波羅蜜多中的持戒度--薩迦法王開示


 

六波羅蜜多中的持戒度--薩迦法王開示 持戒度 第二波羅蜜多是持戒度。持戒的特點在於為了利益眾生而避免並斷除種種不善行(即不造作性、遮二罪) 。持戒若與前行的發菩提心、正行時三輪體空、和結行時將功德迴向給所有一切眾生,具足這三者即成就持戒波羅蜜。 為了行持戒波羅蜜,認清楚什麽是錯誤的行為是相當重要的。有些人不會持守戒律,有些人雖然持戒並且行為端正,但是卻非正確的律儀,有些人即使有正確的律儀,也...

六波羅蜜多中的精進度--薩迦法王開示摘錄


 

六波羅蜜多中的精進度--薩迦法王開示摘錄 精進度 第四波羅蜜多是精進度。 精進的特性 精進的特性是行者自然樂於造作饒益有情的種種善行,如果與前行發菩提心、正行空正見、以及結行迴向等結合,即為精進波羅蜜多。 為了行持精進波羅蜜多,認清其違品是非常重要的事。精進的違品有叁類:一、懈怠,也就是身、語、意不勤於修善。二、雖精進修持,卻屬外道作為,這些作為看似如法,實際上並非善行。叁、為求世間法而...

六波羅蜜多中的忍辱度--薩迦法王開示


 

六波羅蜜多中的忍辱度--薩迦法王開示 忍辱度 第三波羅蜜是忍辱度。忍辱的特點在於面對任何加於身心上的傷害時,行者不但不受其乾擾並能不起瞋心修持忍辱。若跟前行的發心、正行的空性智慧和結行的迴向結合,這就成為忍辱波羅蜜。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忍辱的反面── 瞋恚心。應斷除瞋恚心,我們要記著瞋恚的過患、它對我們這一生的影響,以及它可摧毀究竟的安樂,這些都是要斷除瞋恚的原因。當你生起瞋恚心時,就不能享...

六波羅蜜多中的布施度--薩迦法王開示摘錄


 

六波羅蜜多中的布施度--薩迦法王開示摘錄 布施度 這是指以施予財務來利益其他有情眾生。當我們看到貧困可憐的人,我們會對他們施予所需,當我們看到別人在絕望中,我們會給他一點金錢、衣服或食物等,這些都只算是一般的世間佈施,它必須與前行結合,意思是說,布施必須基於菩提心,為利眾生而要成佛的發心,布施不是為了要獲得財富或名聲。 同時布施必須與空性的智慧或對實相的理解結合。布施包括三個要素:能施之人,...

問題:……例如我因某人的行為而生氣,我知


 

問題:……例如我因某人的行為而生氣,我知道我為何對此人生氣而不是對其他人生氣,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或許原因出在他的身上而非我。請問法王是否有此種可能? 薩迦法王回答:我認為基本上還是出於自我的執著,由自我執著而產生自他對立。誠如寂天菩薩所說:「此生與此世界所生起的所有痛苦,皆是由於只希望一己得到快樂。」這還只是站在一般世俗立場而言,而非由更深的佛法角度來看。但即使只是由世俗立場言,已可知自私的...

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