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常的文章列表如下,共579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

【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自己】


 

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自己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

宗薩仁波切:以情緒(煩惱)為道! 在《


 

宗薩仁波切:以情緒(煩惱)為道! 在《維摩詰所說經》中,文殊師利菩薩指出蓮花無法在在乾旱之處生存,只有生根于潮濕的泥土才會盛開。同樣的,只有那些我執與情緒(煩惱)大如須彌山的人,才能生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情緒在心靈之道的每個階段,都能派上用場。譬如說,如果你是屬於「貪愛氾濫」的人,也許可以嘗試去遵循特意避免讓貪愛付諸行動的法道;或者,也可以嘗試容許貪愛來主導自己的行為,但不被它伴隨而來的...

《Ask William 共筆 無常開示


 

《Ask William 共筆 無常開示》 問: 無常很讓人期待,又很讓人害怕,是因為我們還不夠苦,對苦的了解不夠透徹?對目前的生活還很貪著? 法寬師 回覆: 學會在尊貴 多波祖古來台時向上師請法,祖古離台前的最後一堂課提到 "我回去的短短30天,每一天的行程都已經排得滿滿滿,但是我很慶幸-- 有無常。" 大仁波切與大成就者們與法王們,每天為了眾生教導眾生,滿眾生的願全力以赴每天都過得非常辛...

[薩迦法王 開示] 問:好好思維無常


 

[薩迦法王 開示] 問:好好思維無常真的有益嗎?我們都知道無常,但想多了可能使人消沉? 薩迦法王 開示:是的,確有幫助。宗喀巴大師(Tsongkhapa注10)曾說:「囚犯僅有一種念頭:我何時可以出獄?這個念頭不斷在他心中生起。你們思及無常該像這樣,觀修無常直到這個境界在心中生起。」 問:我們真的如同囚犯之處境嗎?但世間常可找到快樂。 薩迦法王 開示:那樣的快樂不是永恆的,對嗎?樂極會生悲...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索達吉堪布著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索達吉堪布著 殺生報應 聖者亦受殺生之報 殺生毀戒不得成就 懺悔殺業 大悲為要 肉食與素食 放生增福延壽命 吉慶佳日宜戒殺放生 放生增福延壽命 結語 放生儀軌甘露妙藥 凡皈依佛門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及未皈依的善男善女們,請你能認真學習此論,如是則對你的事業、修行等各方面皆有很大的利益。在學習時,一定要反覆閱讀,認真揣摩,再三思維;不然,對於在此論中引證的許多經論教典中...

真誠地希望成為佛法修行者,很重要的是培養


 

真誠地希望成為佛法修行者,很重要的是培養擁抱真諦的意願與開放的態度,而非心生怨恨,因為佛法就是真諦.佛陀直接了當,不加渲染或掩飾地述說了真諦,不論是針對無常真諦的恐怖,煩惱的折磨,世界的如幻本質,以及最重要的,深廣的[空性],他都從未給弟子們玫瑰色的眼鏡片來柔化它們. 所有這些真諦都不容易理解,甚至也很難讓人願意去理解,特別是對於習慣以情緒的滿足與世俗的快樂作為目標的心靈而言,更是如此. 因此,...

[大安法師: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大安法師:厭離心即智慧心和菩提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關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兩種心理狀態的。為什麼我們能夠有厭離心?它是來自智慧的一種關照。 一切眾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裡面,但往往很多人自己意識不到這個苦,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為“堪忍”)——堪忍我們的三毒煩惱,堪忍我們種種不如意的苦難現實。在這種狀態當中,能夠敏銳地透過生命的現象知道它本體上的苦...

問:正因為每個人都必定會死,所以要及時行


 

問:正因為每個人都必定會死,所以要及時行樂,不是嗎? 答:麥彭仁波切說過:“輪迴中的安樂,猶如閃電般短暫,絲毫也不可靠。”不少人總以為自己離死亡很遠,對死期從來就沒想過,一輩子的時間都在汲汲經營名利,完全沒把解脫放在心上。他們平日放逸無度,卻不知無常會突然降臨,死亡的極大恐怖瞬間就會將其擊垮。 其實,死神將於何時何地出現,這是誰也無法預料的。當這一天到來時,就算關係密切的親友圍繞在身旁,聲嘶力竭地...

[法王達賴喇嘛開示 六字大明咒 "唵嘛尼


 

[法王達賴喇嘛開示 六字大明咒 "唵嘛尼貝美吽"] (講於新澤西州卡瑪克蒙古佛教中心) 唸誦『唵嘛尼貝美吽』很好,但在唸誦之時,要思索其義,因為此六字真言的意義廣大。 第一字,唵(OM),是由三個字母(A,U,M)所組成,分別象徽修行者不淨的身、語、意,也象征佛陀清淨崇高的身、語、意。不淨的身、語、意能轉化為清淨的身、語、意,還是兩者完全分立,互不相干?諸佛都是實例,顯示像我們一樣的眾生可藉修...

你若觀無常,你對生命的焦慮不安就會減少,


 

你若觀無常,你對生命的焦慮不安就會減少,你便能開始修善。何謂“無常”? 榮華富貴的結局常是財寶散盡;興建締造的結局常是毀亡;相聚的結局常是分離;生之結局則為死亡,一切皆悉無常。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 開示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