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仁波切的文章列表如下,共3032

第一頁上一頁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下一頁最後頁

能忍則忍,忍不了,就讓一讓! 嘎瑪仁波


 

能忍則忍,忍不了,就讓一讓! 嘎瑪仁波切 當一個人要欺負你時,就像一個手掌在天空中搖來搖去,你就不要伸手接他的掌;他的手獨自在那裡搖來搖去,最後疲倦了,自然會放下來。如果他對你不滿意,你不要理他、不在乎他,視而不見,等到他疲倦之後,就沒有那個能力了。 碰到有些人對我們不滿意,或有誹謗的情形,我們能慈悲就慈悲,不能慈悲的就不要管他,久而久之對我們的不滿意或誹謗就沒有了。有時鄰居關系不好、夫妻...

如何獲得永恆的快樂? 嘎瑪仁波切開示


 

如何獲得永恆的快樂? 嘎瑪仁波切開示 摘自:《了煩脫俗》 人不可能擁有一切,尤其心靈的自在,能擁有的又有幾人?有人誇獎贊美自己,我們會感到心情舒暢,當下的包容心也特別大,博愛到好像可以照顧全世界一樣。但如果有人講自己負面話語,包容心就會愈來愈小。心本身沒有大小的界限,如果了解它的本質時,它就會變成無限的包容心,不了解它的時候,它就會帶來許多情緒上的負面影響。 很多有智慧的人願意把學問、能力、...

問:請教仁波切,有人靜坐時,不是有意的,


 

問:請教仁波切,有人靜坐時,不是有意的,很容易就修出神通,這樣的情形就佛法的角度或是心相續上,該如何看待? 答:有人打坐沒多久就有反應,然後就會看到自己的前世,或者是他人的一些情況等等這一類的。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不是神通。我們所講的神通一定是先要具足初禪的功夫,這是最基本的。初禪的意思是說斷除欲界粗的煩惱。先要具足止觀的證量,才開始斷除欲界粗的煩惱。在這之後,斷除也是分九個層次下下、下中、下...

什麼是仁波切? 四諦佛學會 仁波


 

什麼是仁波切? 四諦佛學會 仁波切,是直接從藏文的音翻譯過來的名詞。藏文的意思是「大珍寶」。什麼樣的對象會被我們說是仁波切呢?主要是前世的修行證量很高、轉世再來的修行者。至於修行的證量要高到什麼程度,雖然沒有特別的標準,但,要能這樣(自在轉世)也並不容易。除了自己是一個修行者之外,周圍的那些法友,因為二、三十年同在一個寺院、同住一間僧寮,都非常清楚地見證彼此的修行過程,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如何做一個標準居士(二) 慈誠羅珠


 

如何做一個標準居士(二) 慈誠羅珠 (五)修法的重要性 培養出離心修四個外加行,這是下等的修法。下等的意思,是最基礎的意思,並不是說出離心是很下等的、不值得修的。出離心是我們走向解脫的第一步,是最基礎的修法。 出離心修完後,中等的修法,是大乘顯宗的修法,也就是修菩提心,並在此基礎上修無我空性。這個修法為什麼是中等的修法呢?因為,這個修法還沒有涉及到最上等的修法,比如像密宗的生起次第、圓滿次...

如何做一個標準居士(一) 慈誠羅珠


 

如何做一個標準居士(一) 慈誠羅珠 今天我們仍然不講什麼密法、大圓滿等等,還是講一個最基礎、最簡單的內容。也許你們中的很多人會有點失望:“唉!又講出離心,我都聽膩了,沒有什麼值得聽的。”但我認為:對我們這種人來說,出離心比任何修法都重要,菩提心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空性的修法、大圓滿的修法很重要,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若按照它的程式去作,則會有所成就。如果程式、次第亂了套,就不會有什麼結果。同樣...

人身無常,不止人身,所有都無常。天地之物


 

人身無常,不止人身,所有都無常。天地之物、森羅萬象都是無常,都沒有一個永久永遠的。大家都是知識份子,有讀過點書,有點思考力,有沒有去提醒體會而已。有去提醒體會,在這裡就不必多講了。 這些課程是當時在西藏教育不普及,比較沒有邏輯思考,諸如地球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毀滅?多久毀滅?詳細一點的課程有講到這些。這些你們比較不需要,每天打開電視就知道生死無常,人生變化,從沒聽過人被放生的,都是有死的。 ...

問:有甚麼方法,在這個濁世、緊張的都市,


 

問:有甚麼方法,在這個濁世、緊張的都市,可以讓佛教徒修心﹖ 創古仁波切答: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慈悲心,不要有嗔恨心,不要有害人的心﹔對不喜歡的人,不要起心去傷害。有慈悲心,要去助人,人家也會來助你,關係會越來越好。相信透過「溫暖人間」來傳遞這個信息,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修心。我曾想,如果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前,恐怖份子能夠先聽聞到佛法,或聽聞到慈悲心的教法,那麼一旦他們要殺人的時候,就可能想起慈悲的重要,...

度化家人不是強迫拿念珠或拿香 佛教度化


 

度化家人不是強迫拿念珠或拿香 佛教度化眾生,不是強迫他拿念珠或拿香,也不是看到佛像就強迫他一定要拜,佛教沒有這種度眾生的方法。尤其是對不信佛的家人,如果因此而常常發生爭執吵架,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千萬不可以這樣,這也是佛教偉大慈悲思想的所在。 只為自己的利益叫自私、忘恩負義 什麼是發菩提心呢?就是心胸寬大,替別人著想。什麼是菩薩行呢?就是先為大家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擺一邊。大家的利益圓滿的時候,...

度人不一定用宗教 可以用各種方式幫他


 

度人不一定用宗教 可以用各種方式幫他 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救他或幫他、度化他。用宗教的名義幫不上,就用別的名義幫他,他有什麼困難,我們盡力幫他。他越批評佛教,我們越要度他。度他,不一定要用宗教。比如他很窮、他缺錢,我們就給他錢;如果他生病,我們就帶他去看醫生,以各種方式幫他,慢慢的感動他,有一天他就會信佛。 我們修學佛法,就需要有這種度量。為什麼要有這種度量?對方做錯了,造了因果,他會恆受苦。搞不...

第一頁上一頁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