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應該如何對沒學佛的朋友解釋「輪迴」和「轉世」? 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答:先不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首先,當我們有親人朋友死亡,我們會放不下、捨不得,希望他不是永遠離開,這是人之常情,我們都希望不要和所愛的人「永遠分離」,所以我們其實很自然就會接受和相信「輪迴」。 再來,未知的事情,我們不要先否定,輪迴就是這樣。許多過去覺得未知或不可能的事,現在漸漸都被科學家證實了,也許有一天輪迴也...
問:大家都越來越忙,時間越來越少,要怎麼修行? 大寶法王答:聽說在紐約,你不用看日曆,只要看看窗外,看人群移動的速度,就知道今天是周間上班日,還是周六日的假日。我也感覺到時代越進步,節奏越快,人似乎快趕不上了。我到美國訪問時,住在一個很高的大樓,四周一看都是水泥叢林,人的動作都很快,好像到了未來城市。 「心要放鬆、調柔,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工作,但要隨時讓心休息,讓它有彈性,這樣再忙也是可以...
所謂「佛教徒」的修持法,是藉由佛法而得到心的力量,瞭解人生的精髓與實義,這才是修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究竟利益,讓自己如願達到究竟的幸福與利益,而非得到外在物質或生存條件等暫時性的幫助。 因此,對於一位佛教徒而言,修法並不是為了滿足外在五根所執的貪欲之境,而是為了達到內心的安樂,心的安樂才是究竟的安樂與幸福,將此視為修法目的,為此長遠目標與利益,去精進努力。 #大寶法王 #海濤法師 #生命道場...
『當我想到無常時,我並不將它視為是籠罩在我頭頂上的陰影,反而覺得它是機會的同義詞,提供我們決擇的能力!』 ~~~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死亡的藝術』序
問: 該如何為臨終做準備?臨死的時刻該如何修持? 大寶法王噶瑪巴 .回答:我們談到修持佛法時,有一門法門是「觀死無常」,一方面,「觀死無常」是為了時刻地鞭策、激勵自己,讓自己不浪費時間、讓每一天都具足實義,另一方面,「觀死無常」也是在為死亡做準備。 每一天之中,外在的每一樣事與物,都在剎那剎那的改變,不曾停留,因此當我們看到外在事與物的變化、體會到事物「無常」的本質時,也會瞭解到死亡的無常本質...
大寶法王說故事:要書還是要錢? 有一個年紀稍長的人來我這裡,他不是常常來,不過偶爾會過來我這邊。他來的時候我剛好在整理房間裡的一堆東西,那堆東西裡頭有一包紅包,看起來不知道是澳幣還是英鎊,紅包旁邊放了一本「憶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活動」出版的《遙呼上師》紀念冊。 我把兩個東西都拿起來,一手紅包,一手《遙呼上師》小冊,對這前來的人說:「你是要錢呢?還是要這本書?」沒想到他一聽嚇了一跳,倒退一步,合...
依止上師的目的是要能調伏自心、明辨善惡,只要是這方面的教誨,我們一定要遵從。而不是把上師當成會計師或算命先生,一天到晚問上師:「我生意能不能好轉?我會不會賺更多錢?會賺多少錢?請您算一算!」那上師就算算算,噹!你會賺一萬美元──不是這樣的!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摘錄自法王官網之每日法語)
《熏香上供下施的功德》 第十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都多傑:「行者即使一生只修一次煙供法,其功德將永存於法界而不滅,如此當知修持煙供,其利益不可思議。」 修這個法門只需一些不太難具備的法器,每次修供只需十分鐘左右,可謂十分簡便,但換來的利益就無窮無盡了。 認真如法地去修的話,內外障礙會自然退減消失,身心病患難與共會很快痊愈,財富自然積集,一切事願都能如意順利,自然能得長壽健康,佛法上的修持也會順...
大寶法王開示 ─《佛子行三十七頌》 節錄 常伴親友還離別 勤聚財物終棄捐 識客且遺身捨去 捨此世是佛子行 如何分辨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呢?就看有沒有捨棄世間八法、捨棄此生。薩迦派離四貪執的教言提到:「貪執此生非行者。」因為一個貪執今生俗務的人,很難有機會找到真正的快樂。 所謂世間八法,不只是文字上的稱、譏、毀、譽等,我們要瞭解的是世間八法的癥結,即是盲目的執著,這是我們要斷除的原因。 ...
問在我們修行的經驗追趕上我們所研讀的知識之前,這兩者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智性上的瞭解與修行上的經驗,我們如何能縮短它們之間的距離? 大寶法王開示: 試著讓我們的修持經驗去吻合我們智性上的瞭解,這是我們都會遇到的困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去認識到,修持是關於如何連繫到我們目前的情況與其實相,因此不宜讓太多造作出的思維概念在當中形成阻隔。 若是我們讓過多的思維概念介入當下的情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