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悲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294

第一頁上一頁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頁最後頁

壽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


 

壽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 一九八一年,大約五、六月間,天氣很悶熱。孩子們想出去走走, 而我也想順道去日文書局找些最新出版的編織手工藝教材。 我們經過衡陽路交通銀行走廊,忽然跑出來一位老先生,非要給我算命,我搖搖頭,也擺擺手,一再的拒絕他,沒有想到這人竟然變的好頹喪,似乎有難言之隱。 大女兒不忍心,便拉扯著我的手:"媽,給他算算命好嗎?捧個場,讓他賺點錢好嗎?這老伯伯...

呼喚觀世音 益西彭措堪布  人生


 

呼喚觀世音 益西彭措堪布  人生當中有很多苦難,我們應當認真思考,如何才能消除苦難,在探討消除苦難的途徑時,首先要找到苦難的根源,樹立起正確的消除苦難的觀點,找到消除苦難的有效途徑,然後盡一切努力積聚免除苦難的因緣,這樣才能把苦難程度降到最低。 以下具體分析,分三: 一、面對苦難的不正確觀點;二、樹立消除苦難的正見;三、消除苦難的方法。 一、面對苦難的不正確觀點 分二、(一)人們的觀點;(...

為什麼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宣化上人


 

為什麼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宣化上人 各位要知道,並不是我們不休息是對的,人家休息是不對的。是什麼道理呢?因為我們在以前沒有用功修行,所以現在要加油,勇猛精進,向前努力。人家或者用功很久,已經上路,念觀世音菩薩,或者不念觀世音菩薩,都是一樣,沒有妄想。人家休息,比我們精進,更有進步,所以不能說人家休息是不對的。   假使我們生出貢高我慢的心:“啊!我們萬佛聖城是勇猛精進,他們是懈怠懶惰。”如有...

什麼是觀世音菩薩? 宣化上人 觀


 

什麼是觀世音菩薩? 宣化上人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裡,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這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的,有的人說他是外國的;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   現在我告訴各位,這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   那麼他是哪兒的人呢?他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都是他,哪個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隨類應現,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他就示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所以觀世音菩薩沒有一...

我們怎麼練習慈心觀? 佛陀在經典上


 

我們怎麼練習慈心觀? 佛陀在經典上有講過。就是慈愛經。有一些出家的比丘,他們都在森林裡聽聞佛陀開示。學習了禪修的業處和禪法之後,他們就在森林裡找一些安靜的地方,打坐修行,用功。那麼那些樹神看到這種情況,就覺得很不方便。它想這一些光頭每天在我的樹下打坐。它要上廁所很不方便,都要跨過他們的頭。所以它們就在比丘們打坐時發出恐怖的聲音。想把他們嚇走。這些禪修中的比丘受到這一些驚嚇,就把這些事告訴了佛陀。...

慈悲心』 在佛教裡面慈心和智慧是


 

慈悲心』 在佛教裡面慈心和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就象佛陀講的:嗔恨不能止熄嗔恨,只有慈心慈愛才能止熄嗔恨。每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這一些不喜歡不愉快的事情。跟人家爭架,生氣。所以佛陀才講貪,嗔。癡,這就是三毒。嗔是非常難去除的。所以慈心叫四護衛禪。因為所以人都要修慈心觀的。因為慈心觀幫助我們去除嗔恨心,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比較平順的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困難。慈心的修持就象佛陀講的。我們要象母...

【貧苦的阿便】 清光緒三十三年


 

貧苦的阿便 清光緒三十三年,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鄉拙青年,穿著一身襤褸的鄉下土裝,來到雞足山祝聖寺求見虛雲長老,住持祝聖和尚問他:「你是誰?你來求見虛老做什麼?」 那 鄉拙青年說:「我今年二十歲,是雲南鹽源人氏,從小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族人將我入贅曾氏,從此以曾為姓,寄籍賓川縣。如今因為家鄉鬧饑失收,無人僱用 我種田,我家貧苦,又有兩個兒子,我養不活家小,無計可施,聞說虛雲老和尚在雞足山修...

為什麼要生氣?


 

為什麼要生氣? 聖嚴法師 佛法認為,「貪、瞋、癡」是我們人類的三種根本煩惱,稱為「三毒」。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過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裡,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會把心中的瞋恨從身、口的行為中發作出來,無論是表現在言語或身體上,都是既傷己又傷人。所以,我們通常會把瞋譬喻為火,又稱為瞋火,是因為它像火一樣會使我們失去清涼的...

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呢? 聖嚴法師


 

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呢? 聖嚴法師 一定要通過觀念和方法,如果僅僅是用物質或者是金錢,只能解決一部份問題,必須要從心理的、觀念的、方法的,來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我有一位弟子,很喜歡把師父講的道理為眾生說法,替人家解決問題;可是,他的煩惱特別重,問題也很多,有人問他:“法師,你怎麼不幫助自己呢?” 他說:“我不管啦!只要能幫助人就好了!” 像這樣的情形,似乎是對的,...

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但是


 

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但是它功能和表現不同,以智慧作為菩薩與佛慧命的母親;以慈悲作為關懷及救濟眾生的父親。故稱智度為母,方便為父。 ~~~聖嚴法師

第一頁上一頁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