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悲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294

第一頁上一頁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下一頁最後頁

【為什麼有的人信三寶沒感應?】─夢參老法


 

為什麼有的人信三寶沒感應?─夢參老法師開示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覺信三寶很久了,卻沒有得到感應。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還想找感應,還想講感應啊。為什麼沒有感應呢?你在皈依三寶的過程犯了很多的錯誤,把念經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個善根,有待發現,你還怎麼能得到感應。他不檢討過患,只埋怨諸佛菩薩不慈悲,「他又沒照顧我了。」你說:「像我這樣的人,怎麼還會害病啊?」你怎麼會不害病啊? 我們大家知...

相貌醜陋是何因? 索達吉堪布 相


 

相貌醜陋是何因? 索達吉堪布 相貌醜陋眷淩時,未造佛像嗔焚燒, 惡業利刃輪自己,今當造像性寬容。 ——達瑪繞傑達《修心利刃輪》 有些人相貌很醜陋,自己都不願意看,一照鏡子就覺得:哇!這麼難看哪!天哪!自己對自己特別失望,甚至嚇了一跳。當然,親朋好友等也不會喜歡,還會經常受到...

修習「大手印」次第中的「正行」為何?


 

修習「大手印」次第中的「正行」為何? 僧格巔增 (阿里) 仁波切 [正行]分為發菩提心、本尊觀修、上師四身,止觀襌修、迴向等五次第而修。 1、發菩提心: 生起慈心、生起悲心、與生起菩提心。生起如慈母照顧孩子般的慈愛之心。生起對六道眾生無法解脫輪迴之苦的悲心,以及世俗諦的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2、本尊觀修: 本尊是上師所傳授的有緣的佛。 3、上師四身: 化身-釋迦牟尼佛、報身一大日如...

如何利用問題來長養慈悲? 喇嘛梭巴仁波


 

如何利用問題來長養慈悲? 喇嘛梭巴仁波切   問題也給自己機會訓練慈悲心。即使是不相信轉世或業的人,也會同意具有慈悲心是非常好的。   想想那些和自己有類似問題的人,想想那些有著比自己更多或更大問題的人。縱使他們的問題和自己的問題相同,但對他們而言,那可能是更大的苦難。何況,或許他們同時也還有著許多其他的苦惱。   思惟:“正如我要快樂,不要痛苦,其他的人也一樣要快樂,而不要痛苦。這點我們是...

問:有人說:“佛教弟子以與人不爭為美德。


 

問:有人說:“佛教弟子以與人不爭為美德。”所以不應該爭辯,這話對嗎? 多識仁波切答:這要看對什麼不爭。要是對離經叛道、擾法壞法的邪說謬論不爭,就是對眾生缺乏慈悲心和抑惡揚善責任感的糊塗表現,也是違反佛律的行為。 佛在《寶篋經》中說:“對破壞教義的言行應予以破斥,對其不進行破斥者非我弟子,對其進行破斥者是我弟子,是我聲聞。” 著名的大格西喜饒嘉措大師在《龍樹莊嚴駁論》中說:“對釋門中人來說,沒有...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現今怪病氾濫和治療方式的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現今怪病氾濫和治療方式的開示 大家晚安,今天晚上的主題是「佛教與治療」。剛剛我們所走上來這七十個階梯是很好的治療,你認為呢?我不是醫生,所以沒資格講治療方面的事情,不過這裏有位醫師,說不定可以幫點兒忙。現在我們要怎麼開始呢?我們要從疾病開始說、還是從治療開始講?我想我們應該先從疾病開始講,對吧!    在西藏傳統裏,身為仁波切就應該每天一點一滴學習所有相關的事情,所以我學了一些...

《施食台的由來》 每個佛寺都有一個


 

《施食台的由來》 每個佛寺都有一個「施食台」,原來它有一個故事。 來到佛寺,大殿側邊常設有有一施食台,往往被誤以為是拜門神或認為是供門口公、好兄弟。其實佛門中的任何施設,都有典故。它是一則慈悲的學習的典故。 佛經中有一段記載:在佛陀時代有一位羅剎鬼子母,她有很多的孩子,據說有一千個,非常的多。但是她每天卻以吃別人家的孩子為生。失掉孩子的父母非常痛苦。 有一天,有人捉弄羅剎鬼子母,將她最小的...

索達吉堪布 :吃肉的過失(1) 思考題


 

索達吉堪布 :吃肉的過失(1) 思考題 1. 大乘佛法中到底有沒有"三淨肉"? 2. 我不殺生,只是買肉(已經殺好的),這也有過失嗎? 3. 吃肉對修行佛法有什麼樣的影響? 4. 為什麼不能吃肉? 5. 慈悲心/菩提心與吃肉有關嗎? 6. 健康,吃肉,吃素? 7. 吃素只是漢傳佛教的專利? 8. 應該才能斷除吃肉與吃肉的習氣?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

如何利用問題來消除憍慢? 梭巴仁波切


 

如何利用問題來消除憍慢? 梭巴仁波切   每遇到問題時,要利用困難來消除憍慢。就像在前面所解釋的,人總被業及妄念所控制而不得自在,總必須不斷經歷三種痛苦:行苦、壞苦、苦苦。謹記著,並想著:“我將破除憍慢之心,那是銷毀許多功德的敵人。我要破除枉顧眾生的邪惡自喜心。”   在專心緣念自己的困難時,憍慢不會升起。就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為痛苦而煩惱可消除我慢心,並引申對其他輪回眾生的慈悲心。這種...

什麼菩提心? 洛本仁波切    古


 

什麼菩提心? 洛本仁波切    古印度時代,有位長者出遠門尋寶,歷盡險難後,發現一座城堡。守衛說,“只要入了城門,就可以得到無盡寶藏,但你必須舍離眷屬。”長者於心不忍,便毅然棄城返家。不料回去後,卻發現親戚們圍繞糞坑四周哭泣,一看,竟然是自己小孩陷溺其中。親戚雖有慈悲心,但沒人願意捨命搭救。此時,長者奮不顧身一躍而下,為救愛子不避穢臭……這樣的至情至性,佛在《寶積經》中拿來譬喻菩提心。城堡譬喻淨土...

第一頁上一頁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