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行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641

第一頁上一頁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下一頁最後頁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現今怪病氾濫和治療方式的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現今怪病氾濫和治療方式的開示 大家晚安,今天晚上的主題是「佛教與治療」。剛剛我們所走上來這七十個階梯是很好的治療,你認為呢?我不是醫生,所以沒資格講治療方面的事情,不過這裏有位醫師,說不定可以幫點兒忙。現在我們要怎麼開始呢?我們要從疾病開始說、還是從治療開始講?我想我們應該先從疾病開始講,對吧!    在西藏傳統裏,身為仁波切就應該每天一點一滴學習所有相關的事情,所以我學了一些...

依怙主噶千仁波切「慈心、悲心與心性的叮嚀


 

依怙主噶千仁波切「慈心、悲心與心性的叮嚀」 金剛乘修行的根本是三昧耶(誓言)。很多老弟子都已經知道,但是這裡可能有一些新弟子。所以说三昧耶,三昧耶的根本,或者說真正的三昧耶,是愛。 愛是一種關係,讓我們多生多世一直在一起。是弟子與弟子、上師與弟子之間的一種連結。如果不放棄這份關係,不讓這愛的關係中斷,也就是三昧耶,那麼在未來的生生世世中,我們會再度相遇,並互相利益及幫助對方。 如果毀壞三昧...

索達吉堪布 :吃肉的過失(1) 思考題


 

索達吉堪布 :吃肉的過失(1) 思考題 1. 大乘佛法中到底有沒有"三淨肉"? 2. 我不殺生,只是買肉(已經殺好的),這也有過失嗎? 3. 吃肉對修行佛法有什麼樣的影響? 4. 為什麼不能吃肉? 5. 慈悲心/菩提心與吃肉有關嗎? 6. 健康,吃肉,吃素? 7. 吃素只是漢傳佛教的專利? 8. 應該才能斷除吃肉與吃肉的習氣?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

如何利用問題來消除憍慢? 梭巴仁波切


 

如何利用問題來消除憍慢? 梭巴仁波切   每遇到問題時,要利用困難來消除憍慢。就像在前面所解釋的,人總被業及妄念所控制而不得自在,總必須不斷經歷三種痛苦:行苦、壞苦、苦苦。謹記著,並想著:“我將破除憍慢之心,那是銷毀許多功德的敵人。我要破除枉顧眾生的邪惡自喜心。”   在專心緣念自己的困難時,憍慢不會升起。就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為痛苦而煩惱可消除我慢心,並引申對其他輪回眾生的慈悲心。這種...

佛開示切莫與凡愚親密交往的道理是什麼意思


 

佛開示切莫與凡愚親密交往的道理是什麼意思? 索達吉堪布 如來曾宣示,凡愚若無利,鬱鬱終寡歡,故莫友凡愚。(《入菩薩行論》) 佛陀在大乘經典中一再宣說:如果得不到自己的利益,凡夫愚者就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而一旦發現自己有利可圖,就會欣喜若狂,爭先恐後地去做。因此,切莫與這些凡夫交往。 這一點,恐怕很多人都深有感受。世間人的人生哲理就是為今世、為自己,儘管口頭上說為眾生、...

什麼菩提心? 洛本仁波切    古


 

什麼菩提心? 洛本仁波切    古印度時代,有位長者出遠門尋寶,歷盡險難後,發現一座城堡。守衛說,“只要入了城門,就可以得到無盡寶藏,但你必須舍離眷屬。”長者於心不忍,便毅然棄城返家。不料回去後,卻發現親戚們圍繞糞坑四周哭泣,一看,竟然是自己小孩陷溺其中。親戚雖有慈悲心,但沒人願意捨命搭救。此時,長者奮不顧身一躍而下,為救愛子不避穢臭……這樣的至情至性,佛在《寶積經》中拿來譬喻菩提心。城堡譬喻淨土...

為何古代大師修行者們都要朝聖? 大


 

為何古代大師修行者們都要朝聖? 大師們朝禮聖地是有很多原因的,例如祈願得到聖地的加持,禮拜轉繞佛塔,懺悔業障,積聚功德等等。   轉繞佛塔的功德是:‘向其在世行供養,或供其後舍利塔,若具平等歡喜心,此二功德無差別。’這句經文的意思是,當佛菩薩聖者們在世的時候,我 們虔誠的向他們供養與讚歎,當他們涅槃圓寂之後,我們帶著虔誠的信心與歡喜供養他們的舍利塔,這二者供養的功德是沒有差別的。   馬爾巴...

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朝著魔 赤誠洛布喇


 

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朝著魔 赤誠洛布喇嘛 年逾花甲的藏族老喇嘛赤誠洛布,是青海果洛州紅科地方的大成就者——大堪布明(門)色仁波切的親弟子,也是一位證悟心性自在的瑜伽士,與我還是同在具恩上師前聞聽竅訣的同壇金剛兄弟。我倆一老一少是忘年交,相聚時無話不談,因為他在見到本性後又曾獨自一人在深山上閉關了十三年,所以有著不一般的禪修豐富經驗。他不但將自己的許多實修經驗傳講給我,而且還講了很多藏地其它修行者...

1.信佛後,冤親債主會來找麻煩,覺得麻煩


 

1.信佛後,冤親債主會來找麻煩,覺得麻煩來得更多,怎麼辦? 答:不是來得更多,是心裏的希望更多。以前不拜佛時,不會去想很多,拜佛以後希望得到更多,所以麻煩更多。 答應人家叫發願,發願而不去做的話,一定會障礙多,困難也多。 2.修行與事業如何取捨? 答:修行與事業並不需取捨,然有貪的話,事業與佛法都不會圓滿。俱生無明的貪與非常強烈的貪不一樣。超過自己能力的要求,就是非常強烈的貪。俱生無明的...

受苦更進而發願承擔眾生的苦 問題來


 

受苦更進而發願承擔眾生的苦 問題來的時候,都要去面對它,生、老、病、死全部都要歡喜的接受。即使我們沒有飯吃、或是被人輕視、或是得了疾病、得癌症(以現在來講,得了大家會恐懼的疾病。)或是撞邪、被鬼干擾等等,任何很可怕的事情時,都不要消極,更進而要發願將所有一切眾生遭受到的不如法、不吉祥以及身心所有的苦惱,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這樣勇敢的去面對,就是佛子行。 逆緣順受,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噶當巴格西...

第一頁上一頁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