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行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641

第一頁上一頁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下一頁最後頁

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懺悔清淨的方法


 

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懺悔清淨的方法 堪布慈誠羅珠 在講密乘戒的時候也曾經提到過,密乘戒的優點,就是在犯戒之後可以不斷地重新恢復。恢復的時候,也不一定需要上師在場,只需通過觀想,便可恢復戒體。 一、犯戒的界線 在宣說恢復的方法之前,首先講一下犯失根本戒的界線。因為,無論是犯別解脫戒、菩薩戒還是密乘戒的根本戒,都必須具備一些條件,在不具備所有條件的情況下,就不算犯根本戒。 密乘十四條根本戒的違...

我們的存在,內顯於心,外顯于行為及言語;


 

我們的存在,內顯於心,外顯于行為及言語;內在的層次遠比外在的表現重要,因為我們行為的品質取決於我們的心。因此,在佛教的修行法道上,我們必須修心,也就是將心轉向“法”梵文:達爾瑪dharma,藏文:卻Cho “達爾瑪”這個字有兩個意義:泛指一切嚴謹的信仰,或特指佛陀的法教——也就是引領佛弟子證得最高悟境的佛法。佛陀的法教能帶來淨離一切貪欲及惡行的平靜。而且,佛陀的法教不僅能帶給我們自己平靜,也能帶給...

目前我們遇到的很多聲色境界都像毒品一樣,


 

目前我們遇到的很多聲色境界都像毒品一樣, 一旦吸上去了, 享受只是一點點, 最後癮加重到無法自控時, 就會完全失壞修行, 因為已經沒辦法修行了, 連最簡單的修行都做不到, 最後連靜下心來坐一坐都成了難事! 所以這不是在說很遙遠的事, 而是在很多人身上已經發生的障礙。 ~ 益西彭措堪布

上師瑜伽是這麽修的.....阿秋喇嘛說


 

上師瑜伽是這麽修的.....阿秋喇嘛說 亞青阿秋喇嘛開示:很多人都是這樣,剛開始修法的時候,總是追這些上師們:“我要求法啊,求法啊……”,得到了法以後就開始懈怠散亂了,就不修了。這樣不好,無論從世間、出世間哪個角度來講都非常不好。我們求上師三寶加持,上師就是三寶,知道嗎?上師是十方諸佛菩薩的總體,上師的身口意就代表佛法僧。每時每刻我們遇到任何困難和違緣的時候,就要猛厲地祈禱上師,這就是法,這就是...

【 多次墮胎流產,罪能消嗎? ~ 凈空法


 

多次墮胎流產,罪能消嗎? ~ 凈空法師 問:“我墮胎兩次,流產一次,罪能消嗎?” 凈空法師答:這個罪很重很重!當然能消,要看你用什麽樣的方法,真心懺悔、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罪業才能消除。否則的話很難,這是很重的罪,因為兒女到你家來投胎不是隨便來的,多少人求兒求女,一生求不到,為什麽原因?過去生中跟這些眾生沒有緣;凡是到你家裏來的,跟你的緣很厚。佛講有四種緣,有報恩的,如果這個小孩是來報你恩...

【 有佛法就有辦法 ~ 達真堪布 】


 

有佛法就有辦法 ~ 達真堪布 有佛法就有辦法,有佛法就有活法。好好學佛,好好修行,你真有佛法的時候,你就有辦法了,遇見任何事情都不用害怕了,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現在的人,什麽都害怕,因為都把世間這些事看得特別重。不要這樣。你看淡了物質,精神才能得到解脫。物質沒有看淡,世間沒有看淡,你的精神無法解脫。 不要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一切隨緣就行了,因為都在變化當中。按世間法來講,“計劃沒有變化快”...

那麼四諦與二諦(世俗諦及勝義諦)有什麼不


 

那麼四諦與二諦(世俗諦及勝義諦)有什麼不同呢? 慈誠羅珠堪布答:二諦是見解的對境,四諦雖然也有見解對境的成分,但主要是以修持方法為重點,始終圍繞著如何修持才能獲得解脫的主題而宣講的。所以二諦與四諦在佛教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常識,如果能夠瞭解,就會對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如果不廣學二諦或四諦等佛教的太多理論,而只是學到適當的理論後專修也可以,但除了一些極利根的人以外,是很容易出差錯的。 譬如...

修習「大手印」次第中的「正行」為何?


 

修習「大手印」次第中的「正行」為何? 僧格巔增 (阿里) 仁波切 [正行]分為發菩提心、本尊觀修、上師四身,止觀襌修、迴向等五次第而修。 1、發菩提心: 生起慈心、生起悲心、與生起菩提心。生起如慈母照顧孩子般的慈愛之心。生起對六道眾生無法解脫輪迴之苦的悲心,以及世俗諦的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2、本尊觀修: 本尊是上師所傳授的有緣的佛。 3、上師四身: 化身-釋迦牟尼佛、報身一大日如...

修習「大手印」次第為何? 僧格巔增 (


 

修習「大手印」次第為何? 僧格巔增 (阿里) 仁波切 「大手印」的修習可分為「前行」與「正行」兩部分「前行」分為[四共加行], [四不共加行] 「四共加行」一有思維暇滿人身難得、思維因果業力、思維生死無常、思維輪迴過患等四種思維,是小乘、大乘、與金剛乘所共同修持的。 一、思維暇滿人身難得 輪迴六道中: 「地獄道」一忍受極端的炙熱與嚴寒的折磨。 「餓鬼道」一經歷著持續不斷又極強烈的饑渴之苦...

問:佛教說“善有善報”,為什麼行善者無好


 

問:佛教說“善有善報”,為什麼行善者無好報,行惡者反而看起來比較好呢? 多識仁波切答:修行行善者,固然有受苦受挫折的情況,但那是前世的業果,絕非今世善惡的錯報。今世苦樂是先世的業報,今世善惡行為的業果,在一般情況下顯現於後世,所以說行善作惡死時見分曉。 由造業對象和造業心態所構成的嚴重罪業,就會現驗現報,不待來世。由於這個原由,無論行善作惡,對象和自己心理心態非常重要,需認真抉擇。

第一頁上一頁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下一頁最後頁